血电报揭秘霸权冷战博奕:
短评《布拉德电报:尼克森、季辛吉和被遗忘的种族屠杀》
胡一天
2014年7月16日 14:06
六十七年前的炎夏,是大英帝国衰退史的关键时刻。英国虽然忝为二战胜利国,但国力日
薄西山,全球非殖民化运动兴起,退出其殖民统治二百余年的英属印度业已无法避免。占
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与少数的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对立激化,基于宗教和民族的“两国论”
甚嚣尘上,导致南亚次大陆分裂大势无可挽回。英国在当时规划了由印度教徒较多的地区
的印度斯坦、伊斯兰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巴基斯坦、同时保留各藩王国,由这三者组建独立
的“印度联邦”的独立方案,但未能获得共识。因此,末代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6月宣布
放弃统一印度,决定于1947年8月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
由于时间紧迫,英国无力解决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孟加拉与旁遮普分别位于印度东西两侧
的严重问题。因此,西边的旁遮普被分为旁遮普邦(印) 和旁遮普省(巴),东边的孟加拉
则被分为西孟加拉邦(印)和东巴基斯坦(巴)。东西巴基斯坦间横亘著一千六百公里的印度
国土,划分界线的工作由曾任情报局长的伦敦律师雷德克里夫规划。这条被称为雷德克里
夫线的国界,直到独立当天才公布。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8月15日,印度独立。超过
一千四百万人被迫跨越雷德克里夫线到“对”的一边。这个史家习称为“印巴分治”或“
1947年大分裂”(Great Partition)的事件,是燥热的次大陆正式被宗教及语言割裂的转
捩点,开启往后数十年宗教战争与种族清洗,影响深远。美苏透过印巴冲突较劲的痕迹,
亦难以磨灭。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加里.巴斯的近作《布拉德电报:尼克森、季辛吉和被遗忘的种族
屠杀》(The Blood Telegram: Nixon, Kissinger, and a Forgotten Genocide),透过大
量解密的一手史料,重构了美国总统尼克森与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博士在1971年孟加拉独
立战争时一段不为人知的冷血决策,为世人提供了另一个理解印巴冲突的视角。
从霸权冷战史来看,南亚次大陆是美苏博奕的侧翼,更是开启中美关系的后门。印度开国
总理尼赫鲁在冷战时亲苏,导致美国于艾森豪威尔时代即开始军援巴基斯坦,拉拢其成为
遏制共产主义的前沿。巴基斯坦是小国,虽然是第三个承认中共政权的非共产国家,但在
1950年代初期,中巴两国分属不同阵营。巴基斯坦一面倒亲美但骑墙心态浓厚,不断利用
中苏、中印矛盾向北京频送秋波。1960年中苏交恶,加上中美于韩战交火,导致美苏两大
强权在中印边境战争时连手支持印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资及舆论奥援。间接促成了中
巴交好。
进入1970年代,美国虽然深陷越战泥淖,仍持续在印巴两边下注。因为巴基斯坦有协助美
国遏制苏联在阿富汗扩张的战略地位,美援厚巴薄印,十分明显。1970年10月,尼克森向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透露访华意愿,叶海亚汗旋即于11月向周恩来转达此一信息。1971
年7月,季辛吉在叶海亚汗的策划下,以巴基斯坦为中转通道,两度密访北京,开启了中
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新页。但巴斯教授认为,这页辉煌外交史的背后,却斑斓地染有印巴
冲突的血迹,而尼克森与季辛吉的责任无可推卸。
1970年11月,东巴基斯坦遭受波拉飓风肆虐,造成约五十万人死伤。叶海亚汗总统指挥救
灾行动迟缓,间接导致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人民联盟领袖拉赫曼于12月大选获得压倒
性胜利。东巴人口较多,且黄麻出口为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主要营收来源。拉赫曼以东巴不
愿再受西巴政治岐视与经济剥削为由,提出六点声明要求全面执政。时任总理的西巴统治
精英布托(伊斯兰国家首位女总理班娜姬布托的父亲) 拒绝交出政权。西巴精英为主的军
方对东巴一向无好感,虽表面支持联邦体制,私下却鼓吹出兵东巴。叶海亚汗本为布托政
敌,介入调停不成后拒绝召开国会,形同变相注销了选举结果。拉赫曼忍无可忍,宣布东
巴独立,正中踌躇滿志的军方下怀。1971年3月,巴基斯坦陆军进入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
实施镇压,造成至少30万人被巴基斯坦军队屠杀,开启了为时九个月的孟加拉独立战争,
迫使1000万人逃往印度边境。
时任美国驻达卡总领事亚契. 布拉德亲眼目睹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的暴行,于1971年4
月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了著名的布拉德电报,痛陈美国政府对巴基斯坦用美援军火犯下此等
惨绝人寰的暴行袖手旁观,形同道德破产(moral bankruptcy)。巴斯教授认为,尼克森与
季辛吉对孟加拉发生的种族屠杀完全知情,但为了成就中美外交的突破,两人选择忽略布
拉德电报,甚至于布拉德试图向新闻媒体爆料时将他召回调职。
巴斯教授根据白宫解密的录音档指出,尼季二人私下评估南亚局势对印度总是言语轻蔑,
对受英国军事教育,曾任陆军总司令的叶海亚汗却充满好感。1971年12月3日,巴基斯坦
空军担心印度干预,发动“成吉思汗作战”偷袭印度。尼克森与季辛吉无视美国的武器禁
运法案,在司法部长米契尔(后因水门案入狱)知情之下,批准为约旦及伊朗送往印巴边境
参战的F-104战机买单,下令美军第七舰队核子航母勇往号于孟加拉湾戒备,甚至怂恿北
京陈兵中印边境,撩拨苏联。于孟加拉及牛津受过教育,强硬的印度铁娘子总理英迪拉.
甘地(尼赫鲁的女儿,前总理拉吉夫. 甘地的母亲,与圣雄甘地无血缘)无视美国压力及印
度海军仅有锅炉动力航母的劣势,立刻下令反攻,短短13天之内就迫使巴基斯坦投降,而
中苏自始至终均未曾出手。自此之后,孟加拉确定了独立国家的地位。讽刺的是,虽然孟
加拉人曾被巴基斯坦士兵屠杀,但因为死伤大多数为印度教徒,而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均为
伊斯兰政权,巴基斯坦反而在印孟疏远后,于1974年承认了孟加拉独立。在此次冲突中受
益最大的中国,直到1975年8月才承认孟加拉。
美国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大摆冷战棋局,除了成就尼季个人外交功业外,对苏斗争顶多打平
,却埋下了南亚核武化的恶种。巴斯教授此书借由为布拉德申张,针对尼季二人行径做出
泛道德化指控,稍有涂脂抹粉之嫌,但仍不失为一本精采的历史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一贯
基于民主自由人道理念自鸣正义,但实践上总是充满现实主义与地缘政治的冷血机心。这
种表里不一的双重标准,非因尼克森入主白宫而起,亦未以他辞职下台而终。凡是对美国
所谓的道德勇气仍心存幻想者,本书值得一读。
http://www2.gwu.edu/~nsarchiv/NSAEBB/NSAEBB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