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1工工所OR组考试心得

楼主: ryan8037802 (菜头)   2022-05-02 00:15:19
借朋友帐号代po
1. 背景
我是重考一年的的跨考生(OR组),大学念的是116某工学院科系,因为在大三那年接触到
工工的课程觉得十分有兴趣,所以就毅然决然地报考工工所,但是第一年太混结果只有交
大备取备不上,只好再战一年。
2. 成绩
统计 OR 名次
台大工工 46 63 正取7
清大工工 49 36 备取1 (已备上)
交大工工(乙组) 58 61 正取未排名
成大工资 80 41 备取25(已备上)
台科工管 96 42 正取3
3. 历程
虽然说是重考一年,但前一年读的实在是惨不忍睹,再加上已经几乎都快忘光了,所以找
了一家统计老师很有名的补习班,打算重头来过一次,我在7~8月的时候把所有考试内容
的课程看了一遍,9月就开始一边做题目一边复习整本老师的讲义,我也有报名题库班,
我觉得题库班的重点不是在刷题,而是在于解题的技巧,个人觉得题库班十分有效,不过
见仁见智就是了,在9~12月,我每天的安排就是早上9点开始做OR的题目,下午则安排统
计复习的进度以及刷统计的题目,晚上则是安排OR复习的进度,这4个月下来,我把统计
以及OR讲义都完整的RUN过3遍,700题以及OR题库也都完整做完一遍。我在1月的时候才开
始做考古题,每天就是统计及OR各2份考古,差不多到考前3天就把整本讲义再做一次最后
的复习,把平常做题目比较常遇到以及比较容易忘记的地方再做加强。
4. 统计
前半段机率论偏重在观念的理解,推荐把提纲看熟,许多的定理以及分配都需要理解的很
透澈,更要对各种分配以及定理的推导牢牢记熟,几乎每间学校都会考,清大今年就是机
率论连发,二元随机变量之转换也需多加练习,因为这边的分数可以说是必拿的,双重期
望值、以及条件期望值也绝对要好好地搞清楚;统计学的部分则是需要多做题目,因为统
计学的变化很多,但只要搞懂题目就不难,各种变异数分析的使用时机需要多做才能掌握
(TWO-WAY ANOVA跟ONE-WAY RBD的差别),以及各种检定的使用(什么时候要减损自由度),
各种信赖区间都要能应用自如,各种检定之间的等价性也是十分重要,回归分析更是决胜
的关键,每个学校都会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回归题目来考大家,一元、二元或虚拟变量都不
一定,无母数则不用花太多心思,只需要知道怎么计算就可以了。
5. OR
作业研究的出题方向很广,题目也是变化莫测,OR难的地方是在建模,因此每种问题的模
型都必须要搞清楚,现在大多学校都不考基本的单体法了,都以修正单体法为主,因此参
数分析以及敏感度分析十分重要,对偶的问题更是每个学校必考,尤其是在定理的部分需
要完全搞清楚(强、弱对偶、互补差额);运输问题多着重在建模,很少会要你把运输表格
画出来;网络问题需要搞清楚供需点以及流量的限制,也要会懂得使用网络单体法;整数
规划之建模也要多加练习,除此之外,非线性规划之kkt条件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需要多
加准备;马可夫链以及运输问题则是难在题目的理解以及逻辑的思考,对偶、整数规划、
非线性规划是每个考场都一定会出现的题目。总而言之,作业研究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才
能在考场上面对各种千变万化的题目,OR的考古大多网络上都是没有解答的,不过题库班
老师的讲义里基本上都有。
6. 心得
经过第一次考试落榜的洗礼,在心态上可以说是整个大转变,今年则是抱持着破釜沉舟的
心态,我在脑海中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一定要拼尽全力,不留任何遗憾。整体下
来我大概花了7个月在准备这次的考试,不能说是很长的时间,但我每一天都是拼尽全力
,早上八点起床,晚上一点就寝,就这样日复一日,不过其实给自己的压力也不用太大,
我在这段期间偶尔也是会跟朋友去吃饭、打打球、喝点小酒,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
心,相信自己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到最好了,努力会反映在考出来的成绩上的。
最后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考上理想的学校。
作者: GeoLuke0726 (清流哆啦啦)   2022-05-04 03:04:00
恭喜考上
作者: asdloop321 (sadasdas)   2022-05-08 11:10: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