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111年台大政研所国关组推甄心得

楼主: dyseco (paranoidandroid)   2021-11-25 04:13:03
(代po)
一、声明
写这篇的动机是因当时我在推甄台大政研所国关组时,网络上相关资源稀缺,因此本于回
馈的心态将自己的经验予以分享。
我认为我有幸被台大录取,我个人的努力或许只占成功的一小部分,时逢机缘与获得贵人
相助可能才是关键,此外,我的经验不见得适用其他人,但还是希望略尽绵薄之力,让需
要的人日后有参考的依据。
二、基本资料
(一)政大外交系111年应届毕业生
(二)台大政研所国关组正取5(仅报考台大)
(三)原始分数与比例成绩
1. 审查原始分数84.50→比例成绩(30%)25.35
2. 口试原始分数88.67→比例成绩(40%)35.47
3. 笔试原始分数34.00→比例成绩(30%)10.20
4. 考试总分71.02(最低录取分数:68.50)
三、书审
(一)自传(共4页)
坦白说,相较这世代斜杠青年五花八门的经历,我认为我的自传平庸到极点,因为我大学
四年就只做好一件事──读书(但我确实非常享受读书),又与真正学术强者比起来我简
直是菜到不行。当我把我的备审拿给教授及研究所学长看时,前者评:“和别人比起来很
朴素,而且你要强调的学术热忱也不是特别突出。”后者评:“看起来像报名社团的备审
。”啊,我心碎了。虽然如此,我还是羞怯地让大家知道我写了什么,请看官不要见笑。
  
1. 简历
以一页条列我的个人经历,包含工作经验(担任TA)、修毕课程与学程(欧盟学程、中国
学程)、学术经验(科技部研究计画与社论投稿)、活动经验(社团、研习经验)。
  
2. 申请动机与读书计画
写一下我为什么想申请台大,跟我的研究兴趣有何相关,以及进入之后想修哪些课程及理
由。
3. 学习经验与反思
在这部分,我首先写了自己对欧盟研究兴趣的是受政大外交系苏卓馨教授启发,进而开展
出科技部研究计画(据说很加分)的构想,并简述我的研究内容以及学术贡献。接着,我
谈到自己在大三下及大四上就开始修硕士班课程,提升我对阅读文献、批判思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体察到自己深刻享受学习知识的喜悦”。最后,我说自己投注大量时间在阅
读学术经典著作,谈谈这些学术经典对我的启发是什么,以及我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反思。
在这段,我想呈现给教授的重点只有一项“我清楚知道我喜爱学术、热爱学习”。
(二)研究计画(共8页)
由于7–9月经历了一段很严重的低潮,几乎无力做任何事,因此在10月递交研究计画
时,我偷吃步的使用同年3月才刚交出去的科技部计画,一字不差复制贴上(坏示范)。
我的认知是,研究计画并不是真的要你写一份未来2–3年你要在研究所执行的研究,而是
写一份作业让教授知道你具备一定的学术潜能,然而相较自传来说,研究计画应该是较为
重要的,毕竟在研究所教授期待的应该不是多才多艺的小公主小王子,而是对学术有兴趣
、具备初步学术能力的人。
研究计画内容包含:摘要、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文献回顾、研究方法、预期结果,最后
两项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计画应该不是那么重要,但建议还是写一下。
◎补充说明
我说研究方法相对不重要是因为,我自己的研究计画使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很传统直接的文
献分析法,不过若研究需使用量化分析或比较政治分析,则在研究方法的论述上确实应再
详加说明,另外我也承认自己尚未熟稔研究方法,因此避免误人子弟,在此推荐《社会研
究方法》(王云东著)供参考。
(三)其他有利资料
在这部分我交了我投稿的一篇社论,以及两封政大教授的推荐信,分别是卓馨老师及琼萩
老师,两位老师的推荐信都写得极其认真,很深刻的描述了我的性格和学术志向,我敢说
若单看推荐信,恐怕所有人都会误以为我是哪来的学术新星、天纵英才(实际上只是只想
躺在床上吃布丁的小海豹)。对于两位老师这么用心为我写推荐信,我真的是相当感动,
看到的当下都快哭出来,不过后来也有其他教授和我说,并不是所有委员都会认真看推荐
信,可能他们预期推荐信都是照抄模板的,所以说实话我也不晓得我的推荐信是不是有起
到帮助。
四、笔试
我其实没有太认真准备笔试,到考前一周才把国关必读圣经《国际关系总论》(张亚中、
张登及著)翻过一次,考古题也仅大略浏览了近五年的考题,在心中想想应该如何作答,
练习了一两题,仅此。
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如前所述我当时状况并不好,没有心思与时间再多花精力准备笔
试,二来是我大一有准备转学考一年的备战经验,早就把国关总论读过好几次、刷题也刷
了n回,加上大学期间都一直有在使用国关理论以及考申论题。简单来说我就懒啦,心想
:“啊没上就没上啊”,大不了下学期再拼一次啊。
不过,我还是会建议可以的话当然还是尽力准备,虽然考试委员对笔试的标准相当严格,
严格到能否进入二阶面试及最后录取与否,笔试可说是无关痛痒,我仅拿34分,而另一位
我所知正取的同学也只拿了44分。但勤加准备(考古题必看)、建立自己信心总是好事。
五、口试
建议口试只要准备自介和熟悉自己的研究计画即可,反正其他的也准备不来,不如去淡水
骑趟脚踏车,吹吹海风,放松心思还比较实在。
当天的口试委员有三位,童涵浦、蔡季廷、石之瑜,简要的分析三位老师与我的互动。童
老师跟我的问答在同一个频率上,我认为我表现得不错;蔡老师完全是这场口试的黑脸,
问了一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国际法问题,我努力回答了但频频被打断;石老师则是
扮演白脸,笑脸迎人的迎接每位考生,减缓考生的压力,问题也不刁难,单纯考验临场反
应。
我收到的问题如下:
(一)自我介绍
(二)不同国际关系理论下,如何定义国家利益,在我的研究中挪威的国家利益又是什么
(三)海洋在国际政治中有什么意义
(四)中美竞逐下海权与陆权的关系是什么
(五)国际法能不能解决雪蟹问题
(六)介绍一位你朋友给我
首先石老师就和我说有无准备自介,有的话就两分钟内呈现,没有也没关系。我先叙述自
己对于学术的热情以及我是多么享受知识的洗礼,接着我说明了我研究计画的动机以及我
的研究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何意义。
然后童老师就开始发问,问我怎么诠释国家利益。我持批判观点和他说,我认为现实主义
主张“国家存在既存的国家利益”的假设很有瑕疵,因为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利益团体、派
系、民族对利益的定义是不同的,接着我甚至质疑国家是否如现实主义所称是单一的(
unitary),举泰国为例,曼谷人和泰北的少数族裔心中投射出的“泰国”或许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连国家本身都未能被清楚定义,那么该如何直接假定国家利益存在?因此
我认为应采用建构主义的逻辑…..(下略)。
接着,换到蔡老师(国际法及海洋法专业)上场,他跃跃欲试的问了我海洋在国际政治中
有何意义,我从海权论的观点向他说明海洋是投射国家权力的载体,这题算有答到。后面
他又问我中美竞逐下海权与陆权的关系,以及在我的研究中国际法能不能解决雪蟹问题?
这两题我都很努力应答了,但或许我的思考并不是从国际法出发,也没有很好的抓到老师
的问题,因此蔡老师好像并不满意我的答案。我在最后离开前和他说“老师不好意思,我
会继续学好国际法的。”蔡老师回:“不会啦,你已经表现得很好了!”(我才第二位入
场欸,您这是在安慰我吧?)
最后,轮到石老师,他看完我的备审后,就只问我:“看起来你修了很多硕士班的课,那
你能不能介绍一位硕士班的同学给我认识?”我就举了身边一个同学,详实的说明她的性
格和专长,以及我能从她身上学习的优点。这题应该就是考验临场反应,石老师想以生活
化的题目认识考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最后的最后,他说:“嗯,那应该差不多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我愣住了,我
只认知道我是来这受心灵拷问的,哪想的到我还有荣幸反问他们问题,于是我就说没有,
向三位老师道谢后便离场了。与前一位同学花了16–17分钟比起来,我总共只花了13–14
分钟。
步出考场时,心中松了一大口气,当下我认为无论是否上榜,我对自己已问心无愧,这样
就好了。
六、结论
再次声明,我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是想说我有多优秀多值得效仿(读者可能看完还会想
嘲笑我),仅仅希望我的经验能成为读者的助益。此外,我也不觉得推甄有什么公式可参
考,只要照着自己的步伐准备即可,网络上常常会说什么6–8月准备研究计画、9–10月
读书,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最后一个月、一个礼拜才在赶东赶西吧?赶死线就是你的超能
力。
唯一能给的建议我认为只有“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研究所”。读研究所的折磨应该远大
于乐趣,想想在多少昏沉迷离的黑夜,只有你不知道他是谁的学术老公公老奶奶与研究生
相伴,穿越时空限制用他们多汁又迷人的大脑抚慰了你的寂寥,但即便如此为什么你还是
毅然决然想报考研究所呢?我想,只要能找到坚实的理由说服自己,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去准备,相信大家最后都能达成理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诚心向阅读至此的每位读者致上祝福。
作者: jianba (Jian)   2021-11-25 13:17:00
推推 恭喜
作者: carxdd (carxdd)   2021-11-26 00:21:00
推 恭喜!
作者: crownschou (最狂的那种铜牌)   2021-11-26 01:42:00
作者: richardz (卍罪爱卍)   2021-11-26 11:49: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