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各方面都不是心理系主流想收的学生,
外系跨领域跨很大、精神疾病当事人、GPA起伏很大、做质性研究,
在过程中有很多不安、焦虑、犹豫的地方,但受到很多人的帮助,
所以希望这些心路历程可以帮助到跟我有类似处境的人!
跟一般推甄的心得比较不同的是,我自己就是MDD,且有多次住院经验,
一开始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出精神疾病的柜,
因为听过有前辈说心理卫生领域也是个职场,
不会因为有心理健康专业就对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友善,
也很害怕自己的这些经验会不会被认为是不够稳定、没有资格当一个心理师而被刷掉。
虽然一直在谈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可是当污名到了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会害怕迟疑,
但又会自我质疑如果我回避了自身的身份,我是不是自己也同意、加强了这样的污名?
但觉得这又是造就我今天会想要成为一个助人工作者的历史,
加上我的研究计画、我一直以来在学术上的核心关怀都是自身的经验累积而来的,
最后还是选择在备审里面自我揭露光光,用wounded healer的概念把它串接起来。
一、推甄成绩
因为一直无法决定到底自己比较偏好咨商还是临床,所以最后两边都报名了XD
一阶就被拒绝:成大行医、政大临床、师大心辅、国北心咨
一阶录取但没去面试:东华临床(但后来发现东华一阶是所有人都可以进面试)
录取:台大临床
台大分数
备审资料(50%):85.00
口试成绩(50%):95.00
总分:90.00,正取一
(最低录取分数:86.50,同分增额录取一人)
二、个人背景
台大社会科学院双主修文学院非应届(不要肉搜我拜托>”<),
GPA:3.85,系排名14/73(19%),成绩起伏很大从3.00到4.25书卷奖都有
没有大专生计画,没有当过RA或TA,没有进过lab或旁听meeting
发表:两次在台湾某社会科学年会有口头发表论文
社团经历:学生会成员、系学会干部、精神机构服务社社员
相关专业课程:五个工作坊共84小时+某专线志工培训90小时
(有些工作坊真的很贵,但是也有一些免费的资源可以尽量找有兴趣的参加,
我觉得这是一个摸索自己是不是真的对助人专业有兴趣的好方式,
而且可以拉出自己跟一般大学生不一样的地方,证明自己是已经想清楚、
有搞懂自己即将进入的专业是什么的方式,虽然我当初只是因为兴趣使然参加,
没有想过未来在推甄会用上)
英检考太烂所以没有放
三、备审资料准备
1.履历、自传、进修及研究计画
我把完稿写完之后有花钱请朋友帮我把履历和自传的部分做美编,
研究计画的部分就是按照APA格式写就长那样
A. 履历
用一页呈现履历,包含个人基本资料、社团经历、参与过的训练课程、工作经历、
发表作品。后来朋友美编的时候有把这些经历作成时间轴,让他看起来一目了然。
B.自传
我大约写了四页多一点点,约4600字。
铺陈大概是:
一、从小到大的创伤经验如何影响我对心理治疗的理解
二、核心关怀
内容包含我为什么读现在双主修的两个科系,以及为什么要读心理所,
当中用我大学生涯写过的大大小小的报告和社团参与经验作为具体证据
支撑我的宣称,最后延续到我的研究计画。
C. 进修计画
因为临床所的课表就国考规定的那些不知道要写什么,所以我只写了400多字,
粗略讲一下修课时程和论文预计进度(硕一修课+写研究计画、硕二修课+
兼职实习+进田野、硕三全职实习、硕四写论文,毕业进医院工作),
以及延毕的这一年我预计要修的课(只写和研究计画有相关的课程)
D. 研究计画
因为看到之前的学姊写了20页让我很紧张,但后来被朋友提醒写太多会让人不想看,
所以最后有大删特删精简到有好好交代这个研究计画在学术上的理论依据和定位,
以及解释自己的研究方法,定稿是14000字,约12页。
重点:初稿就是有写出来就好了!!!
初稿就是有写出来就好了!!!
初稿就是有写出来就好了!!!很重要所以讲三次。
如果一直想着要想完整、要一次就写好,反而会什么都写不出来,写得很烂也没关
系,写作就是一个在整理自己思绪的过程,先写下来才有办法修,我大概反反复复
写了三个月。而且在这个过程我不断地骚扰我的朋友们跟他们讨论,这个过程中可
以厘清自己的论点、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地方、多听他人的回馈真的很有帮助,我到
口试之前大概请快二十个同学帮我看或是听我报研究计画,不过因为我不是本科生
所以我几乎都是请我社科院和文学院的同学看,他们都会自谦说自己不是心理专业
帮不上什么忙但我还是觉得非常受用!(感激涕零)
架构是:
壹、绪论
研究动机+问题意识,尽量在两页的范围内让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研究重要,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识,我把问题先用一个主要的、能概括整篇研究计画的核心提问
写出来,并从微观到钜观以及临床应用上细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以及这个研究的可
能贡献。
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研究计画的梗概写出来,我自己是写完后面之后才开始浓缩。
贰、文献回顾
这个部分是修最久最辛苦的部分QQ
但我很烂我都只看中文的文献,而且都是过去两三年来基于兴趣看的各式各样的论文
和专书,如果不是因为研究计画真的是从生命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我要从零到有发想
一个问题并找到相关的文献应该真的很困难也很花时间,就是一台学术拼装回收车。
我一开始的写法是像读书笔记一样,先分为三个主要的主题后,在每个主题下面把相
关的文章一篇一篇把觉得用得上的论点写下来(author-based),像是教科书一样并
列。之后再把这些材料改写成是以研究问题开头,按照研究的发现与主题来分类
(topic-based),重点是“我想这么做研究,而这样做研究不但合理,而且有贡献,
为什么?”(学长给的建议原封不动抄上),去谈说问题意识中哪些东西已经被讨论
过了,哪些东西还没有被讨论,借此凸显此研究的意义。
参、预期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
因为我在文学院的系的学术训练很强调对研究方法的反省,所以我就只是把过去的读
书笔记和memo拼装起来(?)大概内容是在谈我想做的研究取径是如何融合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精神分析,以及为什么这样的研究取径可以回答我的研究提问
是其他研究取径或是典范无法取代的。
很多学长姐都强调要去defense主流心理学用量化研究的角度质疑质性研究的信效度,
但我只用一句质性研究就不是在追求信效度而是个案的独特性来解释,因为我真的不
知道要写什么就是不同的研究逻辑@@,不过意外地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们完全没有质
疑这一块。
二、资料搜集方法
我不知道这里要写什么我几乎就是在抄教科书……
三、资料分析方法
也是抄教科书,我写要用扎根理论的分析工具,不过后面在口试的时候有被问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伦理
大概写一下会透过什么管道收案,受访者的征求条件,研究伦理就是以do no harm
为主。
肆、预期成果与困难
重新用一小段总结自己的论点,以及可能会面对什么研究上的困难和可能如何克服。
伍、参考文献
就是APA,我自己很焦虑到底要参考多少文献才够,我最后是写了37笔参考文献
(仅供参考)但当然不是每一篇都有读完XD 撷取自己要用的地方就好
E.其他有利审查资料
我整理了一张课程报告作品集,就是一个表格,包含这堂课的名称、报告的篇名、
概要+研究方法、个人贡献。剩下就是扫描过去参加的训练课程的证书。
2.推荐信
我分别找了双主修的两个系教我研究方法的老师写推荐信,一来是刚好这两个老师是我
最熟的老师,算是了解我的状况也很关心我人又很好,其中一个老师我大概修过他六堂
课(全餐的概念),二来是在研究方法的课堂上是有具体的成果,老师可能也比较知道
要怎么呈现一个学生的能力(吗?这是我猜的,我不知道老师实际上写了什么)
我大约在七月中就写email跟老师询问愿不愿意帮我写推荐信,并在九月初把自传和研究
计画初稿寄给老师参考,然后在死线前提醒老师要上传。
四、口试过程
口试在北馆的视听教室(吗?我不知道那是哪里请心理系指正我),老师们坐在视听阶梯
教室的中间,会有讲台可以让你操作PPT,旁边有一台大萤幕会显示简报给老师看,因为
讲台会遮著加上老师都在看萤幕,所以我就很放心地念我写好的逐字稿XDDD
会给五分钟自我介绍和报告研究计画,我大约花40秒自我介绍,因为觉得专业训练课程是
自己跟一般心理系大学生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有特别花时间强调自己上过这些课。
研究计画的部分则是以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为主,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我都没有讲文献,
只有做好PPT放在后面备用。
看到蛮多人都穿正装,但我自己是穿uniqlo的灰黑色法兰绒衬衫、黑色百折长裙
和GU的牛津鞋而已,就是我平常会穿的,应该只要干净整洁就好了。
口试委员有:张老师、林老师、陈老师,张老师没有提问。
意外地老师们的问题都比我朋友们的炮火还温和,一报告完陈老师就很和善地称赞说报告
的很清楚才开始问问题,呜呜真的好好。
Q1陈老师:“你的研究假设是这个现象会带来疗愈,但是我们在临床现场看到的常常是相
反的?”
A:我在研究问题的临床应用层次有想要去讨论这个现象在哪些状况下是可以带来疗愈,
哪些情况下是会带来伤害或是医病关系的恶性共生,并用客体关系理论诠释为什么这种
治疗性关系能够带来疗愈。
陈老师:恩这样有解释到我的问题
Q2林老师:“为什么你说要用扎根理论?”
A:我没有要以扎根理论为方法,因为我已经有初步的现象观察并提出理论和假设了,
不符合扎根理论的精神,我只是使用扎根理论的分析工具来分析资料而已,在我过
去的社会科学训练里也很多其他理论典范会借用扎根理论的这套分析方式来分析资料。
而且这是我大学已经很熟悉的分析方式,所以先保守写这个方式,我也看了很多老师
指导的现象学心理学的分析方式,但因为对现象学掌握度还不高所以没有写。
林老师:恩用现象学方法是可以的
Q3林老师:“为什么你说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是要走人文临床,
为什么不是本土心理学?”
A:解释这三个学科的共同关怀都是要学习一套异己者的知识与象征秩序。(时间不够)
五、推甄准备时程
我大概大四的寒假决定要唸心理所,四下就修比较少课,开始慢慢地想自己想做什么研究
然后因为担心推甄不会上,所以也报名了补习班。
7月初~8月底:写研究计画和自传初稿+看补习班影片(但我最后只看了四分之一...)
9月初~9月中:修改研究计画、请朋友帮忙美编和润稿
9月下旬:觉得好累在休息
10月初:焦虑地做口试PPT(但其实做蛮快的,感觉一阶放榜后再做也来得及)
10月下旬:写讲稿、轰炸朋友请他们帮忙模拟面试
这个过程我每天都睡10-12小时,每天包含推甄和考试准备平均为2.5小时(再多我就不行
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想着我好焦虑我写不出来我考不上我要完蛋了但我不想
做事,写出来只是想跟大家说这是常态,写作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酝酿,这很正常。
还有睡觉真的很重要,之前睡眠医学概论台大医院睡眠中心的老师说请把睡觉也当成一件
正事排进你的行程表里!拜托大家睡觉!!!
心得:
在放榜之前我一直很怀疑自己作为一个精神疾病当事人,我真的能从接受我的治疗师帮助
的位置挪移到助人者的位置吗?一直拿这个问题去烦我的心理师和精神科医师,我的医生
跟我说:“其实像你这种心态想去念研究所的人还常见的,只是最后有考上的不多,能顺
利执业的又更少,但不是没有,就我们的经验来看的话。”
虽然现在写起来好像可以很稳定地准备推甄,但我自己大三大四的时候状况非常差,成绩
也是在那个时候掉下去,不断住院和差点休学,在痛苦面前一切都变得好小好小,更别说
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考到研究所,如果说什么我可以你也可以这种话实在太像干话了,我
也很讨厌那些什么痛苦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都是你的养分之类的话。有时候觉得我
们总是太努力地要去取悦他人、要成为一个幸存者、模范病人才有资格说话,但我不希望
这篇文章造成他人的压力,而是希望能让像我一样在受苦生病但一样想成为助人工作者的
人,我们依然是保有这种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