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台大电子所甲乙丙丁组皆取消笔试

楼主: peterqlin (平平)   2021-10-11 12:57:57
台大物理学硕,美国读博中
看到文章来回一下相关经验
※ 引述《Philethan (Ethan)》之铭言:
: 近几天一直很犹豫要不要跟各位分享作为一位台大固态组推甄生的心得,
: 看到台大教授都出来分享了,或许我也可以讲讲自己的心情,我没什么
: 结论,所以只是些心情罢了。更别说我只是个硕士生,在整个‘台大电
: 子所’之中,我在各种意义上只能是一个绝对的井底之蛙。认识的人少,
: 所以我所看见的个案真的是寥寥可数。也因此如果你能将这篇文章视为
: 一篇没什么参考价值的、把这里当个版的脸书废文,那么才会比较能感
: 受到我的心情。
: 我的经历有些许复杂,我是先台大化工系毕业了,当一年兵,转学考回
: 台大物理系,读完两年后推甄到台大电子所。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做研
: 究,所以我非常享受充满学术讨论气息的物理系环境。不论上课还是下
: 课,认识的几位同学(包含我)在常人眼中看来并没有所谓的‘生活’。
: 大家不追剧,也不追星,也不会夜冲夜唱,没有什么很符合世俗标准的
: 娱乐活动,但是大家都很热衷于分享与讨论课业。例如说,我们总是提前
: 把上课的原文书章节提前读完,然后在课堂上踊跃发问。有位同学则是
: 开学前就把原文书习题都写完了。还有位同学是把上课笔记做成精美Word。
: 后来他去 UCBerkeley 继续这种习惯,只是改为 LaTeX,后来就被任课
: 教授赞不绝口,在社群媒体上发文称赞,从国外 Twitter 红到知乎再红
: 到我的脸书生活圈。
其实我觉得走学术没有这么苦行僧
我自己班上升学组的同学多数还是有各自的休闲活动
像是系上的系队活动蛮盛行的,而在系队活跃的人学术表现好的也不少
例如系羽大约快十年前连续好几届队长不是去哈佛就是去剑桥
另外也有一些看动漫玩游戏的书卷,其他比较活动的也有参与高中智慧铁人筹办的
其实大家活动都蛮多样的
然后到国外之后会发现
其实很多博班同学生活方面是各种户外运动或其他活动
比台湾大学时期的同学更多
另外在这个时代把自己全副心力都投入在学术上其实是有点危险的
即便自己再努力,如果博班遇到不好的老师或做到不适合的问题,还是很难做好
像是被老师拖文章、遇到雷包学长或博后、拿到一个最后发现做不出来的题目等等
在博班都很常听到
就算做得好,也很难保证自己能一路顺遂走到教职
把心胸放开扩点,让自己能在学术研究之外看看不同东西总是好的
然后Berkeley这位我有点好奇是谁XD 之前没听说过
我自己是硕班进阶课和博班作业全latex,后来被当解答
但其实这些我觉得都不太重要,研究才是真正重要的
: 这一切让我上研究所之后极度不适应,甚至到痛苦的程度。因为我们实
: 验室完全没有这种讨论风气。我告诉教授“我很痛苦,我在这里没有任
: 何可以让我学习的榜样与对象”,教授随性回我“恩...那你就把自已当
: 榜样吧”。研究所的学业讨论风气竟然远远不如我的大学生活圈。虽说
: 早已有些许心理准备,但我还是非常不适应。于是我整个硕班两年就跟
: 哑巴一样,几乎失去社交能力。因为我对他们所聊的搞笑娱乐话题(就
: 是一般男生的打嘴砲)真的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其实我蛮同意教授讲的
如果没有人讨论的话,就...自己看文章找资料吧
生活方面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圈子,像是周末吃个饭去哪里晃晃运动什么的
不过也不一定要是实验室同学
真的不行的话,毕竟硕班也只有两年,一下子就过了
: 但很幸运的是,我的硕班研究是跑模拟,我不需要跟任何人合作就能完成
: 我的研究;除非要跟教授报告,否则我都待在家自己跑模拟。硕班心得
: 很多,但我们的主题是推甄生与考试生的差异,所以就让我聚焦于此吧。
: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读研究所的态度。我在报告时,教授坐在前方第二排。
: 后面的考试生(大学也台大)在抽电子烟。我非常难接受这种行为。我们
: 在跟中科院的学术合作案承办人员开会时,这位同学也在场,他则是把脚
: 跨放在前方椅子上,看着前方同学报告。我觉得这对报告者与在场的大家
: 都不是很尊重。当然,我了解这只是个人主观看法,因人而异。
抽电子菸是有点夸张...
: 我们实验室大多数人都是考试生,还有些是对岸的学生。有些人满认真的,
: 但更多人真的很混。我没办法具体说明他们做了与没做什么,我只能说
: 我认为读研究所的基本个人要求是底下这些,但他们大概做不到5%。
: (1) 要想尽办法补齐基本学术知识。例如你需要了解某论文的研究方法,
: 但是他使用了你从未见过的 Effective mass approximation,而且你
: 认为这很重要,需要了解它的内涵。于是你愿意花时间研读相关书籍,
: 把相关知识补齐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论文。你有这种求学态度。
: (2) 广泛涉略各种相关论文。作为一位研究生,你应该要期许自己有能力
: 对相关主题做各种角度的批判性思考。具体而言,例如你在研究动量的意义,
: 你首先应该了解
: (a) 为什么当初有人提出动量的观念?换言之,他想借此解决什么问题?
: (b) 对于前述问题,当代的人们又有什么样的其他作法?差异是什么?
: (c) 在实际应用上,各种做法所导致的理论(或实验)结果有何差异?
: 在我们全面且深入了解上述议题之后,我们才能够客观的说:
: “因为 ....,在各方比较 ....之后,基于我们的 ... 考量与需求与假设,
: 我认为这个方法/想法比较合适。然而,此作法势必会牺牲某些....,并且是
: 在某某前提下所做的...但基于我们的阶段性任务,我想这是比较经济的作法。”
: 可想而知,要做到上述这种批判性思考,研究生势必要:
: (i) 读数本已经被整理成册的相关学术知识书籍
: (ii) 接着才是读大量相关经典的 Review paper,了解当前学界对此议题的态度与看法
: (iii) 最后才是读与你的主题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
: 然而,我们实验室大多数同学完全不会经过 (i) 与 (ii),而是直接跳到 (iii)。
: 就算是 (iii),他们也没读几篇。有些时候,我一周认真研读的论文数量大概就
: 超越他们整整两年所读的数量了,更别说我为了深刻了解论文,我会将我所学写
: 成文章教别人,或是直接去国外论坛回复他人问题,检测自己是否真的清楚了解。
: 然而,大多数同学跟教授报告时也很少说自己读了什么,他们连 (iii) 都几乎没有做。
: 很多人只是把自己当作劳工,整天在量数据,量数据,量数据,量数据。他们喜欢量
: 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自己看不懂的数据。然后就在报告时说明这些数据。
: 可惜的是这些数据其实也没多少。然后就只是跟教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 以及“我会再回去想想看”,外加穿插一些小“表情动作”,让教授感受到自己的难处。
: 对于研读相关文献来找想法的这种“遇到问题的基本解法”则是装傻,当作没有这种
: 可能性。说实在的,先不论我教授其他方面如何,但他能允许自己学生用这种态度
: 读研究所,真的是超级佛心的,但我想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吧。总不能把所有同
: 学都 fire 掉,这样连帮忙量数据的工具人都没了。
其实到真正做研究的阶段
大部分时候都是 (iii) -> (ii) -> (i)
因为很多真正研究上前沿的东西,都不是课本里面有写到的
甚至可能连review paper都还没出来
不过如果读到文章发现某些基础知识自己完全没有碰过的话
的确从课本开始看是比较恰当的
但也不用到读好几本才来开始做研究
我自己通常是拿一本自己信任的教科书来读需要的那个章节
遇到觉得奇怪的地方再拿其他本同样的部分来参考
我自己博班四年发十二篇文章,两百多引用数
自己觉得这样的方法应该还算OK吧
然后的确研究一开始都会遇到要跟教授表示自己不懂的难处
但是后面有没有尝试解决问题就是不同人的区别了
: 我觉得许多同学都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出社会后再抱怨只能到产线工作。
: 我可以理解这种抱怨,因为是我也会抱怨,但我就很好奇难道你除了产线还能
: 胜任其他工作吗?你从硕班就一直把自己的格局做得这么小,从未真正意义上的
: 研究任何事物,遇到问题就是先推说不知道。从未主动尝试新可能与做法,也从未
: 回顾大量文献。说实在的,真的就是觉得“你凭什么抱怨”呢?这不是自找的?
: 嘲讽的说,这不正是你硕班念兹在兹日日恪遵不误的理想生活吗?
: 因此,倘若 (1) 补齐基本知识以及 (2) 文献回顾 这两点都做得零零落落,那么
: 如何可能做出一份真正的研究?要知道,就算你有充分的背景知识,以及有了十足的
: 文献回顾,你也不见得能够有“好的研究成果”。你除了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以外,
: 你还需要有创造新的方法,才能够真的”回答学者们对于该议题的疑惑”,并让
: 相关研究人员在看了你的论文之后,了解到一些“在其他地方看不见的东西”。
: 除了创新以外,你还需要有“基本自学能力”才比较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研究。
: 例如你总不能连 Excel 都不会用(只是举例,我遇到的都会)。为了写出老师
: 看得懂且能更改的程式,我硕班使用 Excel VBA 以及基本录制功能,写了些繁
: 杂的循环以及找极值程式。为了快速有研究成果,我硕班开始学 Python 写了
: GUI 来算一些数值模拟。你说这两种事情很难吗?不,一点都不难。但我遇到
: 的硕士生似乎并不是这样。退一步思考,究竟是真的不难,还是“觉得很难的人
: 都没有推文留言说很难”呢?如果连这么基本的自学能力都没有,那么到底是要
: 做什么研究呢?
: 对吧?
: 我认为 (1) 与 (2) 是任何一位要做研究的人都应有的基本水准。当然,如果你
: 跟到好老师,他的“论文集”本身就是个很好的文献回顾,他的授课内容本身就是
: 你接下来要做的研究的“基本知识”,那么你的确不需要花很多心力去补齐上述
: 知识,你只要接续老师的研究,就可以发表许多顶尖期刊论文,因为你真的站在了
: 巨人肩膀上。在我看来,这就是大家认真选教授的主因。如果你的教授根本不懂
: 自己在研究什么,而只是用大学生在外接家教那样的态度,随便找个产学合作项
: 目赚点生活费,用这种态度所做的研究并不热血,也不扎实,那么你就很难有好
: 的成果。
其实我觉得不用把研究想成那么神圣的事情
把研究做扎实当然很好
但其实很多最前沿的研究人员并不一定有看的那么宽广
成果和解释也没有一定完全符合文献回顾
不少还是依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是找到一些觉得可信的文献来判断
毕竟最前沿的东西不确定性总是最大的
然后多数时候大家能回答的他人疑问还是侷限在自己特别钻研的范畴
另外这个世界不是大家都想做研究
很多人读硕博只是希望之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这个在国外其实也是一样
同时也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工作至上
其实很多人更重视的是生活的丰富等等
所以...我是觉得不用要求那么高啦
: 大多数考试生的程度大概到哪里呢?我认为可以找几篇在板上的心得文来看看。
: 底下是我随便 Google 找的结果。
: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16994601.A.1E5.html
: 自称“高师大电子系学渣”,有人回“强者推推”。
: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54899681.A.28C.html
: 自称“大一大二社团玩太凶,玩到大二结束时连BJT是什么都不知道”
: 有人回“强者”
: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28812266.A.C2C.html
: 自称“某私立大学电机系,成绩倒数10名左右。”
: https://pttcareer.com/graduate/M.1586097073.A.B97.html
: 自称“北科电子系应届毕业生,系排约50%,到大三下开始准备
: 考试前都在玩活动、打球”
: 从文章内容以及推文可略知,这些考试正取生无非是许许多多考试生的榜样。
: 也因此我相信,许多上榜者的程度(不谈例外)大概就是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 我不知道其他人,我只有梦到某某考试生的具体状况。我不晓得他是正取几,他
: 可能也没发心得文,但是在我看见他的口试投影片竟然直接使用某人的口试投影片
: 部分排版与部分内容,图表数据照用不误,论文的部分图表也是数据照抄,
: 句子改写,也从未在最后的文献引用写上“引用的人”。除了”修改微调“
: 的内容以外,他的口试投影片与论文的其他内容就只是实验数据图表,以及
: 许多我看来毫无重点整理的逐字说明,了无新意。我也梦到了他这两年每一个
: 礼拜的报告投影片。我毕业后,每周末都在梦中浏览实验室云端硬盘,一字
: 不漏的把他当周投影片认真浏览看过,那个研究进度与“成果”真是令我
: 不忍直视。
: 然而,不论是推甄生还是考试生,会报名的就那些人。教授能够选的又有谁?
: 如今取消考试制度,负面的说,我想大概就是觉得没办法用那些考试制度来筛
: 选出他们所需要的硕士生了吧。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疫情所以才这么做,谁
: 知道呢?
我自己申请硕班的时候,当年刚好是系上推甄把笔试拿掉的第一年
结果出来发现本系生只有不到一半,连系排十几名的同学都只有备取
结果后来考试名额应该有快一半是本系生
后来入学之后观察系上同学的素质
hmm....我自己是觉得还是有落差
最明显的是必修课考试成绩,另外还有研究成果什么的
只能说拿掉考试没有关系,但标准要拿捏好
: 至于大家嚷嚷的教育机会的公平,我也是很感同身受。我自己也是弱势家庭出生,
: 上大学就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毕竟很难面对造就我高三时就要帮忙夺下砍妈妈
: 的菜刀的原生家庭,也很难面对之后吸毒卖毒卖槟榔的妹妹。要不是有家教父母
: 愿意在我物理系生涯每个月支柱我一万五的生活费,要不是有同学父母愿意每个
: 月支柱我一万五的生活费到硕班毕业,我也完全读不了书,我更不可能做研究。
: 我懂啊,教育机会要公平。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升大学制度与疫情。我考大学时
: 就睡在摩斯汉堡、麦当劳,以及存钱在指考之前躺了一两周的中坜的端阳邀月,
: 唯有这样才能避开满满仇恨的原生家庭。现在大家必须在家视讯上课,如果我
: 出生在这时代,我就死定了。更甭提现在没办法用笔试转学考到台大物理了。
: 我懂啊,教育机会要公平。可是...其实还满难把硕班看作是义务教育的,对吧?
: 要做研究,其实你还是有机会的。你可以跟我一样..重读一次大学...对吧....
: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不直接读研究所,而是要重考大学。我都回说是为了要有
: 扎实的基础才能做好研究。我是真的这么觉得。
: 许多人的诉求基础,就是希望台大可以给一个机会,让你之后有这学历去找好工作。
: 但是为什么应该是给你而不是本校大学部学生呢?为什么不是其他弱势学生呢?
: 站在教授立场,他们希望有优秀的学生,你如何说明你比台大大学部学生更优秀?
: (以上述的默认立场而言,这就是推甄面试与书审给非本校生的机会)
: 站在教育机会均等的道德立场,你希望能够有机会弥补过去几年的游戏人生。
: 哎,我也很希望,毕竟我连游戏人生都没有,但我觉得当年的我比起许多自称
: 大学都在玩的学渣还要更值得拥有这些机会。而现在就连这种弱势学生都没有
: 什么”特殊机会“了,更何况是那些大学有时间有钱在玩的自称学渣的人们呢?
: 如开头所说,只是一些心情,没什么结论...。
毕竟从机率上来说,大学读台大的学生素质好的比例还是比较高
外校系学生也是有入学后表现很好的,但相对比例总是比较低
对教授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推甄多收本系生
这样不但推甄看备审资料的负担小很多,还省了出题目改考卷的时间
这样对一些外校系能表现好的学生的确是不太公平
但...招生制度毕竟是系上订的
如果想证明自己,能做的大概就是大学把成绩顾好吧
而且台湾现在感觉慢慢有选系不选校的风气
像GG听说也开始要收非四大硕的人了
应该也不一定非得硕班就要读台大
作者: justloseit (菜B8)   2021-10-11 13:21:00
标准要拿捏好 其实满困难
作者: s505015 (s505015)   2021-10-11 13:25:00
现在gg很不挑学校啊 系对了就进去
作者: lrm549 (洛恩 a.k.a sirius)   2021-10-11 14:02:00
外系本来就有跨系障碍 原本是硕班修课面对 提前到书审外校到是比较惨 毕竟教授收自己人也是蛮顺眼的GG现在是人才需求量大所以啥都收 但以职涯发展还是四大好毕竟大爆发得持久时间跟量缩也是无法预期
作者: beatssola (Shark5566)   2021-10-11 14:39:00
没事啦 原不想杀教授的台大学生不是好的研究生嘻嘻 原原PO不要杀我 拜托啦
作者: syeven143818   2021-10-11 22:05:00
推 个人生活的部分很认同
作者: joe61008 (筋肉盖饭)   2021-10-12 00:05:00
这篇看起来正常多了 ==
作者: eduishappy (开心就好)   2021-10-12 02:11:00
这篇写得很不错
作者: ray938828 (lapa)   2021-10-12 08:25:00
推推 这才是正常人 苦行僧会很容易忧郁症吧
作者: NomeL (暱称是什么owo)   2021-10-12 12:35:00
推这篇 原本那篇延毕也没什么研究成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推
作者: Wigner (Wigner)   2021-10-12 12:37:00
作者: sbL (sbl)   2021-10-24 12: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