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0跨考通讯所心得(代po)

楼主: eatacake (蛋糕饼)   2021-05-13 22:41:38
(代po)
本篇目的是单纯纪录一下 ,过去6个月准备的 路历程及读书的法,以下仅供参考。
小弟不是什么强者,如有任何的建议,小弟都会虚接受。
一、背景
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非应届考,应届录取清 大工科,不过对于机械没什么热忱,只
是跟着同学一起考,最后放弃直接服役。 过去没有修过任何通讯相关课程,完全零基础
,但有了之前考研经验,知道在补习班上课的同学 部分都是砍掉重练,心态上觉得大家
的起跑点其实都是从零开始,不会因为是本科生实力就比较好(不过书审跟找教授倒是有
差)。
二、成绩
https://i.imgur.com/vpEnL7O.jpg
正取:
交大人工智能B
目前已备上:
交大电子乙B
交大电子丙C
交大电信甲
交大电机丙B
交大电控乙B
清大电机乙
交大人工智能A
三、准备时程
在去年7 底报名了补习班,8月初开始云端授课。由于只有6个月的准备时间,个人把时间
拆成3个阶段-正课期(8~10月)、题库期(11~12月)、考古题期(1 月)。由于已经
落后其他人非常多的进度,再加上是第一次接触的科目,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严谨的读书计
划。
全程云端授课,个人也非常推荐云端上课,除了省去大量的交通时间,可以安排在最有精
神的时候上课且有不懂马上倒转回去听。平均一天读6~8小时,很少ㄧ天读超过8小时,
比起时长我较著重在效率的提高。
8月
目标:机率、讯号、线代正课+机率、讯号笔记
每天读8小时,其中4小时上正课,开2倍速 天上2堂课,一有不懂的马上倒转回去直到听
懂为 止,课后趁著脑中还有印象,在另外4小时用自己的言语写下对于刚刚课堂内容的理
解或是心得,一定要在上完课后一天内复习并将 的理解写下,要不然之后可是会花上
大量的时间在重新理解上。月底时完成了机率、讯号与系统的正课和笔记,线代跟上正课
班进度,由于时间不够,还没有做线代笔记,这也是我到9月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再重
新理解跟做笔记。
9月
目标:通原、线代正课+线代笔记
开始上通原正课,开1.5倍上课,约三个礼拜上完,我不会 天要听多少进度,累了就休
息一下再听或是明天再听,总之在精神最好的时候上课,期间也完成了线代正课与复习笔
记,此时通原还没有时间做笔记,课后只是把自已的心得写在讲义旁,方便之后快速复习

前两个月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整理笔记(做笔记真的很花时间),主要把老师的
讲义全部理解过就好,会忘不熟很正常,不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背起来,在未来多次的回想
及应用,自然就记起来了。 听课时,我主要是听老师的逻辑思考流程,然后去顺自己的
逻辑,重复听到自己的理解为止,在理解之后,按下暂停或是倒转再开始抄笔记。结论固
然重要,但那些推导才是厘清问题的本质。
10月
目标: 机率、线代夺分宝典的题 +线代30天+线代题库
有了前2个月做的笔记,那么这个月的目标开始每天练习机率、线代夺分宝典的题目,巩
固之前所学的知识,花了约三周的时间完成了机率、线代的奇数题,之后的下半个月做完
线代30天以及线代第一本题库(跳着写,写到烂掉的题型就直接跳过)。以考试的角度来
说,个人认为线代算是四科中最简单的,也是我花最少时间的科目,10月写完30天+题库
之后的2个月就没再碰线代了。
11月
目标: 机率30天+做通原笔记+秋训
机率每天做一点刚好月底完成,秋训与通原笔记则是同时进行,按照秋训的进度规划通原
,基本上5~6天进行一次秋训。不过说实在现在才开始读通原确实有点晚,看看我之后考
的成绩就知道...但至少从现在到考前,每天至少都会碰一点通原。这个月过完后的心得
就是与通原相见恨晚,老师的课真的相当精彩,同时也二刷通原正课,听第二次的感觉真
的很不一样,建议通原还是尽早开始读(尤其是第一次读的)。
12月
目标: 机率、讯号与系统题库+通原题库(上)(下)、30天和夺分宝典
这个月我把它拆成两个部份,前两周刷机率、讯号与系统题库,大概每天机率20 /讯号1
5页。后三周就全神灌注在通原,刷通原题库(上)(下)、30天和夺分宝典,并搭配自
己做的笔记重复推导与回想,不过题库最后一章来不及读完,所以索性直接放掉,把之前
的章节稳住就好,也因此考试时失去了很多分数...。
个人刷题库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解题的经验,了解各种考型,不是拿来测验自己会不会,不
用等到读熟了再来写,边做题目边复习。因此第一次刷题库时先思考一下题目在问么,然
后直接看答案,主要是去厘清解答的思路,了解为何要这样假设,是否跟题目的什么地方
有关联,并且会在题目旁边写下自己的心得或是注意的地方。过去在刚开始解题时,都会
不先看解答,试着 解出来看看,但常常会卡在不知如何下手或是用错误的逻辑推出与
解答天壤之别的答案,久而久之,会觉得挫折,最后干脆放弃。
白天刷完(看题目看解答),睡前盖住解答并回想解题的思路,忘记了没关系再回去看,
重点是找出题目跟解答的关联性及厘清思路,隔天第一件事再刷一次昨天练习的题库。练
到最后当看到题目时,脑海中已浮现出解题流程了。
1月
目标:104~109台 台联考古题+ 刷机率、讯号、通原题库+线代是非大补帖+简化笔记(
讲义复习)
这个月就是一直复习再复习,也没有继续读新的内容了,把过去不熟的题目及讲义内容练
熟就行了。
前两周狂刷考古题,一样用刷题库的方式,目的是了解出题的方向和整体难度,并制定自
己得分的策略,难的较少出的可以直接放掉,确保基本题稳住,有时间再来看难题。之后
N刷题库及考古题,目的是维持解题的手感,并归纳该章节有哪些题型、又有哪些解法、
常考什么观念等等,每一天在自己的内心做一问一答。然后回归课本讲义,把基本题及证
明重新再计算整理,做第二次简化笔记,此时个人使用心智图的方式,每一个章节一面B5
纸,只需要看一页即可快速复习该章的重点,大大减少页面的使用。
四、读书情况
1.地点
我不喜欢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偶尔在家、图书馆(2间)、咖啡厅,环境的转换
会让我效率提高,有时喜欢在有点吵杂声的环境下读书,会让我更专注,不过做复习笔记
还是得在安静的环境,大部分一天会在2种不同的地方读书。有时在图书馆只待个3小时,
因为状态不佳,就会直接把东西收一收走人,去换个环境读书或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休闲及运动
每周都会安排运动时间,慢跑或是打球。运动完后在唸书往往效率是最高的。 平时的读
书时间约6~8 时(坐在书桌前), 其他时间会去看电影、逛街、运动,甚至去旅游几
天。
3.读书前的仪式
准备读书前,我会戴上耳机(不放音乐),仿佛与外界隔绝,这样让我更快速进入读书模
式。如果当天精神不佳,会播放熟悉的音乐直到进入状况。
4.战友
由于我是云端授课,所以没办法找课堂上的同学组读书会。不过幸运地在网络上认识了一
位高手。并加入了他们7人线上读书会,虽然没有一起读书,但可以了解其他人的问题及
读书状况,且一起努力地感觉真的很棒,后来群组的同学也几乎上台交清。
5.心态
由于较晚加入读书会,当时看着 家的进度超前 许多,多少有些担心,一直到11月时
仍然落后其他人2个多月的进度,但也没有因此备感压力 ,一步一步照着自己拟定的读书
计画走,至少比起一开始差距3、4个月,已经缩短了许多,也逐渐地开始看得懂他们的问
题了, 对于自己的计划慢慢有了信心。过程中,不用想着“坚持下去”这件事,只要想
著如何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如果无法在学习新知上找到乐趣,恩那就试着从枯燥中找到乐
趣。
一路上我一直秉持着“实力够了自然就上榜”心态,实力到哪就去哪,无需在意他人的进
度或是 一些无法改变的事物上(像是书审),只要今 的你比昨天的你进步其实就足够
了。
6.读书方式
一天的读书规划大概分三个阶段,刚开始读书前我会先花30分钟复习昨天所学,也算是真
正读书前的热身,再来读今日规划的目标,到了晚上或是睡前再复习今日所学,最后一步
我觉得非常重要,先回想一下今日的过程与学习内容,在内 问答的方式,问今天读了
什么章节?该章节的内容有什么?有什么应用?范围慢慢地由大到小,如果忘记,再回去
复习。这样的方式让我在短时间内把同一内容读了3次,当你回想的次数越多,你的解题
速度必定加快。题外话,老师的讲义设计的很好,在每一章的一开始都有所谓的学习要点
,带着那些问题去学习,会很快地找出该章节的重点,之后复习时也可以用那些问题问自
己。
7.浅谈记忆
我认为记忆的形成是一次一次地覆蓋,犹如画一条深色的线条,一次一次轻轻地重复画上
,并非 次地重笔画出,因此不用想着一、二次就把它记住,而是多次短时间的复习,自
然而然就记住了。这边所说的复习,并非单纯地阅读书籍与笔记,而是透过回想、口述或
是默写等方式进行output,如果只有重复阅读与听课,可是会让你陷入能力错觉中的。有
时散步或是搭车也会时不时地回想一下讲义的内容,真的想不起来,回去立马打开书来看
,不过有时想着想着灵光乍现,突然懂了之前想不通的知识点XD
记忆这东西的很奇妙,就像刚认识一群人,就算每天只见短短几分钟,经过几周你依然记
得这些人的姓名与长相,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当你见到不同长相时,大脑就会开始努力地
回想对应的姓名,长期下来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这多次努力地回想正是关键所在。长期
记忆的形成需要时间,每天接触一点,回想一下过去所学,尽管只能想出一点蛛丝马迹,
那也好,能图像化的知识就图像化,大脑不是不擅长记忆,而是只记得曾经思考过的东西

五、总结:
说真的这6个月的准备对于我来说,不算是跑马拉松,真的是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考试当
天,每 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最后的成绩差强人意,但 少我在这场考研的路程中,找
出了最适合的读书 式,也更了解自己把读书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为了考试付
出自己的健康,也不需要为了考试与周遭的亲朋好友断联,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这种生活中的平衡才是我学习的目的。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也感谢女
友陪我一起读书逛街娱乐。最后想说以上仅供参考,只是借此分享一下在这过程中领悟的
学习方式,知道自己实力仍有所不足,还得继续学习,之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也祝各位
之后读书顺利。
作者: WilMyers (#MNTwins)   2021-05-13 23:33:00
学弟赞逃离机械是个正确的决定
作者: cococing (大肥)   2021-05-16 21:18:00
推推推
作者: rsktdn5227 (璃蓝)   2021-05-18 02:49:00
115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