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各校财金所考试心得

楼主: jipeng0829 (月月)   2020-05-07 17:01:57
虽然考试结果并非最好,但还是分享一下这段期间的心路历程:)
一、考试成绩
中央财金 成大财金 中正财金
统计 47 95 94
财管 48 61 91.72
经济 70 55 X
英文 X 71 X
结果 备5 正13 正3
台大、清大被刷、政大面试被刷、北大没去面试、中山备5X
二、个人背景
我就读于中正财金系,大一大二参与许多社团、系学会活动,但成绩也有所兼顾,系排
约17%、考过全民英检中高级、几张金融证照及金控实习经验。大三上才决定要考研并且
在考虑众多因素下决定补习,且在三下开始准备。
三、准备过程
由于财金所的考试科目较多,且大部分考试内容皆非为学校所学,因此从三下开始线上
听课,以下会分为几个阶段来叙述。
1. 开学至暑假开始
这段期间上了经济的线上课程,由于在学校只上过一学期的个体经济学而且很不喜欢、
熟悉学校老师教学方式,因此在那段时间所学内容几乎是零,也就是说从头开始学个经的
意思。而我通常会在当天看1至2堂课,并且在隔日将前一天上课内容复习一遍和练习课本
上的题目,因此会采取隔日上课的方式看课。不过我当时的方式是连续一个月都看个经,
下一个月才又上别的科目,但我后来认为要穿插著看不同科目比较好,能够记忆的范围也
比较多。而在这段期间主要完成个经消费者理论及生产者理论,也就是上半部的范围;以
及统计学之叙述统计学、机率论、多元随机变量之范围完成。
2.暑假开始~开学
我认为高点在提供教材、学习方式方面十分完善,举例来说,网络学院学生能在暑假拥
有免费面授的机会,刚好台南班有开个经、总经、统计的面授课程,因此我在暑假两个多
月中,几乎是天天跑补习班的。当时的课程安排为,一周里两天上统计面授、一天半上个
经面授、一天半上总经面授(隔周上),其余空堂时间则是上财管网络课程,因此每天都过
得很充实~基本上每天9点半出门到补习班待到晚上6点后,回家吃饭休息一下,又从8点半
左右开始复习当天上课内容,一天又一天的度过这难熬的两个半月。
但既然决定靠补习来准备考研,补习班众多免费资源一定要用好用满!很多人可能会质
疑补习的必要性,这部分我认为见仁见智,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让学弟妹做个评估的参
考,但对我个人而言是有帮助的!毕竟我在这家上的非填鸭式教育,老师们都提供非常多
实务上的经验,而且训练我们建立良好的观念与思维,让我们能活用学科的知识,而不是
考试的机器。
3.开学后~11月左右
由于面授课程通常在9月底、10月左右结束,因此开学后我必须到网络学院补进度,正
好当时又遇到题库班的开课,因此面临是否报名的抉择,不过当时看完网络经验分享及跟
老师谈过后我认为,自己读书的时间更为重要,若真有 要再报名也不迟,所以我没有报
名当时的题库班课程。为了准备考研,在四上的学校修课学分仅为9学分,较有充裕时间
读书,读书规划通常为早上9点到图书馆待到晚上6点左右离开,回家吃饭休息运动一下后
约晚上9点开始继续完成当天进度,基本上一周会到网院2~3天把正课的进度还有一些补充
课程完成,我认为这段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必须将所有科目的内容完整透彻的看完一次甚
至两次,才能对于考试内容更有把握。
4. 12月~考前
这段期间主要是写完我所报名学校约3~5年的考古题,其实加总起来还蛮多的,因此必
须好好规划,举例来说,总共考了9个校所,乘上经济、统计、财管三个科目,再乘上5年
的份数约为135份,是个可观的数量。这段期间我通常一天写2~3份考古题,并限制自己的
作答时间,然后再当天把错的题目检讨完成、模糊的观念厘清、正确的题目再确认一次是
否真的懂了。一开始写题目会非常卡,因为跟平常练习的题目方向不太相同,研究所正式
考试通常会蛮活的,所以要多写几回才能顺手,写到最后才能越写越轻松、熟能生巧。由
于这次考试日程在过年后,但是团圆饭还是得吃~所以我回家休息了三天后在回学校继续
准备剩下不到五天的考试,其实最后五天读起来比较像是维持那个热度的感觉,因为你该
读的内容早在一个月前都必须读完且精通了。
四、各科准备
1.经济学
经济学的内容算是最繁多的,包含个体及总体经济学,首先是个体经济学,主要可分为
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厂商理论、及后面一些零散章节,我认为经济是非常重视模型
、观念的科目,因此在解题时必须很清楚题目是在什么假设下的情况,才能清楚有逻辑地
的完成题目;而总经与个经最大的差别在于,总经很讲究各种学派的差异、如何影响彼此
、以及各学派的论点假设,在国际金融方面更为重要,尤其财金所更爱考,一定要读懂题
目、在透过画图、慢慢推导前者如何影响后者,才能厘清观念。除了课本题目外,我还搭
配个经总经的经典题型来加强自己对于题目的熟悉度,虽然最后没时间把全部题目写完,
但我建议如果没上题库班的话,这两本是必须的。
在老师方面,个经的线上课程我是选择张政老师,当时有系上学长推荐且在试听后也蛮
喜欢老师上课的步调,尤其老师的板书很漂亮、不怕看不懂黑板上的图形或是模型,而且
老师会以生活上的例子来讲解目前上课的内容,还有经典的冷笑话。而在暑假面授课的老
师则为刘邦及高胜铭老师,邦哥根本就把学生当成朋友,而且上课超级有趣,每次上课前
都会出一道题目来复习前一堂所学内容,并且使用目前时事来作为题目,此外不得不称赞
,老师回讯息的速度是一流的,无论是一大早或是凌晨一两点,只要你丢问题问他,他通
常都会在半小时内解答并且深入厘清观念。高老师就像中规中矩的教授,十分沉稳且不枯
燥的传达课程内容给学生,并且将黑板使用的淋漓尽致,基本上只要将黑板上的内容抄过
一遍、复习一遍,我就能融会贯通,不过面授课常常加课,很常上到后面不小心睡着,但
是高老师的笔记真的很猛,考前只要看那几张就OK了。
而随着正式考试的时间越接近,我在经济这科的读书时间比例相对较低,因为我认为经
济的投资报酬率较低,故最后仅将上文提过个、总经的重要单元复习过。而每间考试注重
的单元、考题形式也有所不同,台大、政大以选择题计算题为主,北大、成大、中央则以
申论题为主,其中又以成大北大最爱考时事分析,平常就多读时事、考古题多看几遍、并
在心里想过一遍要如何转换成自己会写的模式。
2.统计学
我认为是三科中最困难的一科,观念理解比重复看很多次来的重要,像是某些单元之间
的观念其实是具有关联性的,而不是透过死背来学习,只要能掌握大部分观念后,就能开
始配合大量题目练习来加深印象及解题技巧,而数学能力也不能太差,许多题目皆会使用
到微积分,所以我才又回去复习久远以前所学的基本微积分运算,基本上,学校所学大概
只占研究所考试内容的十分之一,因此我觉得统计学要越早接触越为妥当,尤其是要应付
艰难的研究所考试。
在老师方面,我在线上及面授选择的皆是赵治勋老师,老师常会讲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
来更加深我们对于该单元的印象,并且几乎每周都会有一次小考来复习前几堂课所学内容
。而数统及计量后期因为时间不够,只快速上过一遍课程,并无其他时间复习,但我建议
要把握时间熟读这个部分,因为越来越多系所会增加数统计量考试的比例,总之,我建议
统计学就是多练、多练、再多练,题目写起来就对了,统计800题是你的最佳选择。
正式考试的话,今年成大相较其他所容易,中央有考到较难的机率论问题、一些回归模
型的假设、衍生问题,还有一些蛮重要的证明题例如回归模型正规方程式、分配的证明等
……其他学校除了台大外出题普遍中规中矩,平常若多练题目、手感应该没太大问题。
3.财务管理
由于为本科生,且在学校必修课程算是认真,因此在财管方面的基础算是蛮扎实的,不
过研究所考试的财管科目其实是学校的财务管理、投资学+、期货与选择权、国际财务管
理的所有内容,因此范围算是蛮多的。
张永霖老师, AKA财管神人,老师上课步调算慢,因此我都用1.5倍速度观看,上课笔
记非常重要!一定要全部抄下来作为考前重点复习,而我认为财管必须跟许多金融时事作
为结合,老师也会在课堂中举例以前重要案例或目前趋势以辅佐该堂课程内容。而财管也
是必须大量练习题目,且将数个内容最繁多且重要的章节读得滚瓜烂熟,像是风险与报酬
、投资决策、资本预算等……虽然我后来没时间写经典题型,但我把正课课本完整读完两
遍、且也将题目全部做完,算是这三个科目中最有把握且最有兴趣的。
至于正式考试,成大较爱考考古题而且题目篇幅普遍较长,建议能把近7~10年的考古题
写;中央每年考试形式都不太一样,今年考了一堆市场异常现象名词解释和不常看到的东
西,基本上其他人应该也不会,所以平均分数也不高;中正考题算是好掌握,有基本观念
应该能拿高分;
4.英文
光准备专业科目时间都不够了,所以我完全没准备英文,只靠平常听说读写的习惯去应
付研究所英文考试,基本上台大的英文考试我就是从头猜到尾;成大英文考题偏有趣、还
有一篇写作-你认为你上大学英文进步或退步,为什么,建议平时能多看英文文章练速度
,有空做文章摘要、练习写作手感。
五、面试分享
政大财管所面试
第一关
1.读财金系为什么要再读研究所
2.你未来想干嘛
3.那个部门在干嘛的
4.你有问过有经验的人或跟他们讨论吗
5.你觉得现在是公司进行投资的好时机吗
6.你觉得那些产业要如何因应
(武汉肺炎)
7.你确定这样真的有效吗
第二关
1.大学期间有什么收获,课内或课外
2.研究计画的动机
3.为什么应变量要设有关股票
4.最有印象的一堂课
5.可以举例学到什么吗
6.你的优势是什么
7.你的英文好吗,为什么
政大财管一进去就直接问问题,没有自我介绍,但还是得准备30秒至1分钟自介,然后基
本上教授会一直质疑你说的话,心态上不要炸裂稳稳讲出来就好,虽然我面试成绩超低,
不知道教授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六、心路历程
说真的,考研真的是条很陡、很颠波的道路,当别人在打电玩时,我在读书;当别人出
国游玩时,我也还在读书,在这段期间真的很煎熬,每每都会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到底为什么要拼成这样准备考试?
但当开起ptt或是dcard看到学长姐们的经验谈、无论是上榜文或落榜文也好,仿佛都能
看到他们也是如此艰辛的度过这段时间,再想想自己为了什么而考研、身边的战友们如此
的拼命,动力又来了,读下去就对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曾在这段时间里是如此奋力
、有企图心的奋斗,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决定我们的命运。最后,我很感谢在那段时
间拼命的自己、感谢同为战友的伙伴、感谢家人朋友的支持及鼓励,虽然没有顺利上自己
的第一志愿,但至少是个美好结果,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