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我国中同学之心得经验分享,经本人同意后代po
一、前言
大家好,我是今年企研所经管组笔试的考生,同时也是去年的推甄生
(去年心得文:九间企研/国企所推甄 录取心得与经验分享)
在三上便开始准备的充裕时间下,最终仍完全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在失落的心情下想为漫长的推甄笔试之路,以一篇长文作为完结,因此这篇文章除了分享心得外,也会对自己的准备深刻检讨,希望能为学弟妹在未来准备上,提供一些反例与经验
二、背景
学校:云林科大 财金系应届 系排 14%
多益890分
去年推甄文有更详细的背景介绍,因此下面就直接附上本次战果
三、报考校系与心得 【共五所,四所落榜,一所正取】
系所 / 结果 / 经济学 / 管理学 / 英文 / 加权总分 / 进二阶门槛
(台大商研括号为核算前成绩,政大成大总分为加权后)
(一).台大商研 / 未进面试 / 67.62(40) / 77.47(77.5) / 44 / 145.09 / 总分163.16 英文46 总分英文皆未过门槛
商研算是三科都不太好,没有过一阶也在预料之中,今年商研经济和前面特定几年的考题风格相同,最后也和106一样出了一大题跨期,快速衡量后觉得应把握前面的题目,因此我是直接跳过XD
(二).台大国企 / 未进面试 / 80 / X / 38 / 80 / 经济64 英文58 英文未过门槛
这次经济学出乎意料考了钻石模型,考完时听到很多考生的抱怨,虽说也是和国际金融与贸易有关,但我也觉得这样出不太适当,对于不同类组的考生会产生不公平。我的英文离前30%还很远,但在钻石模型给他写爆的加持下,经济学拿到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也算是无憾了
(三).政大企研 / 未进面试 / 60 / 56 / 49 / 27.74 / 总分27.94 总分差0.2过门槛
坐在考场时看到考卷有种奇妙的熟悉感,当下还在想是不是前天梦到题目了哈哈哈,后来发现是考前一天看到社团有高手同学分享的101年考古练习,题干极度神似,现在好像越来越流行考古题了。另外最后印象深刻的20分B型企业,真心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发现四上必修课有讲过,但我因为补习就翘掉了…百感交集),好像大家都写不太出来XD,其实三科的实际成绩都比我的预期低一些,而差0.2分进面试真的太让人崩溃了QQ,不过因为政大面试的个案关与英文关都不是我擅长的,就算压线进去,面试表现难以很出色,也是被刷掉的命运,不如就保持在目前的“几乎考뤊L一阶”的阶段吧~
(四).成大企研 / 未进面试 / 61 / 58 / 67 / 36.15 / 总分38.67 总分未过门槛
这场是本次考试的最大遗憾。因为推甄已录取中山企研,继续笔试的最低目标就是成大,而且原本一直预期以自己的准备应该是可以的,没想到竟然连面试都没进,看起来是管理考差了。后来想想也对,考前对AI相关的时事涉略不深,作答当下也没有马上想到中山人资去年的考古,没有架构的硬写,自然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
(五).中央企研 / 正取 / 32 / 30 / X / 62 / 44
报中央算是考政大前的暖身与预演,而且考题相当有挑战性,富有练习与前哨战的功能,考完后觉得这间是所有学校中写的最糟的,而且当天还发生一连串的意外,如早上叫不到车又塞到不行差点迟到,压线进教室时气喘吁吁,用来书写的笔还出了问题爆水,但反而有正取哈哈
四、报考动机与考科选择
其实我大一时就有考研的想法,因为理解到四中以下且又是科大商的学历对金融业来说十分不足,而最初时只有推甄的想法,不考虑笔试是因为不希望有太多时间被补习班繁重的课业绑住,我想在大三大四多尝试竞赛、实习、产学、研究、交换等等可能性,透过丰富的经历来推上四中,但最最最后悔的是,明明知道要推甄,这三年来成绩却没有好好维持,虽然专业科目成绩不错,选修也够多,但太不重视通识国文民法等等科目,因为认为这些与专业关联不大
尽管大三努力挽救,最后系排仍只有14%,是相当尴尬的%数,而推甄的关键众所皆知,往往是校名和%数,因此大三时九到十月时思考了蛮久,为了让自己未来不后悔,最终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波力拼的机会,主力准备笔试并报名了补习班,推甄当作辅助
至于跨考企研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是因为希望让领域多角化至企业管理,借由财金与企管的相辅相成创造学习综效,为金融业管理职铺路,但实际是因为真的不擅长数学,这是从小到大的经验XD,对于文字逻辑的科目较能掌握,而当时在爬了许多文章后,归纳出以下优缺点,供正在烦恼类组的学弟妹参考:
(一). 经济学管理学组合
优势:若面试有个案关或专业关,可藉管理学考科同时准备,学习思考的逻辑与工具,为未来成为MBA之路打下基础,其几乎没有数学成分,对擅长文字逻辑与表达的考生有利
劣势:给分确实还是会有主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确定性较高,而这个类组的校系选择较少(但也很够考了哈哈)
(二). 经济学统计学组合
优势:将统计学扎实学好日后论文研究将较顺利,且”听大家说”统计范围不太大,投资报酬可成正比,且企研、部分财金、经研所均可考,报考策略选择最丰富多元
劣势:对于不擅长数学的考生,统计常常是最大的劣势来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有正确答案下就是一翻两瞪眼,而大家是说经统人数较多,俗称死亡之组,但我看今年某几校的企研报考人数似乎反而是经管人多哈哈,如成大
但不管选择哪一组,在考完之后都应加强没有选择的那科,毕竟经统管都是未来硕班时必备的基础学识。值得注意的是,企研经管组的名校多半是指台政成山,也就是没有清交的缓冲区(除了只考经济的交大科管,但后来才发现我也可考QQ),假设人数差不多下,高手云集的台政竞争将比经统组更为激烈
在大三刚开始时由于还处在只推甄的阶段,加上系排不理想,爬文后的种种资讯让我不敢有太好的预期,甚至最绝望时有直升本校硕班念头,心中的梦幻校系大概就是中兴、中正、师大,当时觉得如果有幸能推上那真的会开心到炸。后来有一个周末我就自己从云科骑到中正校园一日游,亲眼看看目标学校的样子,心中觉得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字辈大学的校园和气氛呀哈哈(当时真的觉得遥不可及),像观光客一样拍了很多照片,后来回想那天莫名其妙的热血真的让后来的考研之路心理基础踏实不少,回家后下定决心,这次要用尽全力、不计一切代价为未来拼命一次
五、使用书目
(一). 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讲义共三册(第一次个经正课)
总体经济学讲义共三册(仅辅助参考)
经济学题库班讲义共五册(题库班)
经济学名校专攻班讲义(专攻班)
个体经济学经典题型解析(暑假练习用)
总体经济学经典题型解析(暑假练习用)106~108年经济学历届试题详解上册(刷考古时用)
个体经济学讲义共两册(第二次个经正课)
总体经济学讲义(总经正课)
自己整理的笔记两册
(二). 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篇(暑假正课)
管理学进阶篇(企业概论)
管理学是非选择攻略(正课结束后搭配地毯式复习服用)
108年管理学历届试题详解(题库班)
104至107年管理学历届试题详解两册(刷考古时用)
自己整理的笔记两册
(三). 英文
研究所英文单字讲义(平常拿来背)
108~106年英文历届试题详解(刷考古时用)
六、考科准备
阵 个体经济学
个经相较于总经,架构清楚许多,而章节之间往往存在连结与对称性,但尽管如此其内容仍是十分庞杂,需要长期扎实的日积月累,唯有上课时全神灌注的听老师讲解(版书即讲义,需要抄写处不多)并当下演练,回去马上复习并做题,这是为了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思考盲点
在上课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老师的热忱与用心,教学上十分重视经济直觉,整门学科的架构感和思想演进的体系建立都非常的明确扎实,同时观念、模型、数学求解均解说得非常清楚明白,且老师真的非常资深,对不同所别、学校考题的出题偏好也相当了解
个经笔记的内容,基本上我会把讲义中的重点,以自己的话纪录下来,还有写下重要的题目、老师的补充、常忘的观念等等,另外也会将相类似的观念整理再一起比较,尤其在个经一定要将有关联的概念串通起来理解与背诵,以收事倍功半之效。当然这种完整的笔记不是大家都必须做,我是因为原本读书就有笔记的习惯哈哈,从一开始就慢慢累积出自己的精华内容,更有利于后期的快速复习,例如平常出门是带笔记不是讲义,会方便许多,且完成好几本自己的笔记相当有成就感
阵 总体经济学
总经的观念比个经更加零碎,每个学派更是有各擅胜场的假设、适用性、模型、作图,而老师往往透过独特的角度或例子,将观念解释得非常简单,上课时总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老师也有很完善的课后辅导机制,包含线上微课,课本上有QR Code,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用微课在听一次,另外也会透过Slack记录进度、分享时事、时程规划、准备要领等,作题目时一有卡关,私讯老师总是细心解说到理解为止。而在模考成绩不好或挫折感重的时候,老师总会亲切的给予鼓励,并对复习计画提出实际的建议
阵 管理学
虽然学校有这门必修,但是以团队演练的方式进行,因此理论内容算是零基础。如同大部分的人,我原以为这门科目是以背诵来拼高下,而上完先修课后,除了改变对管理学的认知,也让我有种“原来要这样读书!”的体会
上课的模式同时注重“手、耳、脑”,且课程内容知识密集度极高,非常扎实且去芜存菁,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与保持思考速度,而老师上课的口述常常是重点中的重点,能够有效帮助理解,也要尽可能的纪录在笔记。使用VOD上课的好处是,笔记的抄写没有时间压力,可以随时暂停,因此可更专注在听上,虽然往往较花时间(常常一堂的时间只上了不到2.5小时哈哈),但全神贯注的吸收绝对会有丰富的收获。
而面授课程也有优点,除了上课时更能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外,下课时更是可以与老师当面讨论观念,厘清思考盲点,针对不懂得观念快速突破,甚至加深加广,老师也会透过各种延伸问题测试你是否了解,激发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门科目绝不是单靠背诵,若能理解理论架构自然就不用死背,如老师强调的必须要“内化”,关键除了上课要专心,课后更是需要不断的思考才能达成。另外的一大特色就是十分厚实的笔记了,内容如同课程般紧实,以图像化的方式阐述观念与架构,逻辑往往能非常清晰。第一次接触并学习这门科目时,有幸有老师的带领,让跨考的我顺势发展出对企业管理更深的兴趣
阵 英文
背景为2019新制多益890分,看起来勉强还行,但看起来这科是让我在台大国企、政大企研跌倒的主因之一了,我是从10月才开始背研英单字,每天晚上大概花30~50分钟,但有几天因为推甄太累等等借口就没碰…
虽然我蛮早开始准备,因为早期的目标在四中,就不太重视英文,多益也是为了推甄而考的,所以没有早点固定拨时间上英文课、读英文是这次考研的最大失误(详见下面落榜检讨),而考前在写政大、成大考古题时其实大部分都蛮行,甚至有好几份成绩还不错,因此当时以为只背单字的做法是对的,但今年不管写台、政、成的题目都觉得非常不顺,成绩也出乎意料的难看…,呼吁大家还是要早点把英文列入准备规划,养成读书习惯,尤其是针对台大国企,有太多经济达标但英文没过的案例了,真的非常可惜
七、详细准备时程
(一).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寒假前:
[经济学基础课与先修课] By VOD
[个体经济学正课] By VOD
刚报名补习班后的这个时期,主要是前置准备、心态培养、步调摸索与调整,也没有给自己太大的进度压力,而因为推甄需要,课业专题竞赛证照还是要顾,因此一周大约上5堂课(15小时),并安排4个时段复习与制作笔记(我会完成笔记后再上下一堂),因为有着高职经济与大学个总经的基础,整体上这个时期算是过得相当轻松愉快
(二). 2019年寒假至6月:
[个体经济学正课、管仲管理学先修+正课] By VOD
[课本理论>题目练习]
进入寒假后,开始上个经与管理先修,这时为了推甄还有准备多益(原本想写多益心得文拖到现在还没动哈哈哈),此时心态是全力投入准备,钜细靡遗地建立两门学科的理论系统,当时有纪录了自己寒假的准备状况,大致上就是一天两个时段读书(可能早上下午),晚上跟朋友出去,差不多一天读书上课6~8小时
开学后的课业较不重,但还是要冲排名,还有多益跟专题、产学等等要忙,同时也慢慢开始备审资料的蒐集,只要一有时间就去上课和读书。这个时期开始除了清明连假去台北三天两夜,基本上就没有休闲跟旅游直到考完试,进度规划的比较紧原本目标是暑假前完成个总经管理的正课一轮,但实在太多了~~ 后来决定总经先搁著,专心把个经管理正课完成,让暑假的压力小一些。最后个经的部分除了特殊单元都已上完,管理除了企概也上完一遍
(三). 2019暑假至开学:
[个体经济学正课] By VOD
[总体经济学正课、管理学正课] By 台中面授
[课本理论=题目练习]
暑假我对三科的重视程度是这样的:总经>=管理>>个经,因为总经还没上过,所以时间上优先度以总经第一,我选择台中面授,因此个经的第二次上课也选择春季班的VOD,管理正课也是台中面授,每次上完课后除了讲义复习,经济我会写经典题型解析来跟着进度练题(这本真的蛮推的哈哈,解析写得很详尽,题目量也很够,非常适合正课后的练习)
这时我会要求自己一天读书上课至少超过8小时,同时保持一定的专注,不过现在回想起这段时间真的是过的超黯淡,周一到周四没有面授课,都是一个人在逢甲网院上个经,每天就是出门、上课、吃饭、午休、读书、吃饭、回家,可能一整天讲不到三句话,真的太孤独拉~~ 以至于每天都很期待礼拜五跟周末可以去面授,是唯一可以看到认识的人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知道怎么撑过来的哈哈
正如许多前辈心得文所说,暑假时有人可能是第一次上正课或第二次复习,但不管何时开始准备,都是非常很关键的时期,过完就几乎决定一半的上榜机会了,唯有理论基础够扎实,日后的题库专攻班疯狂刷题时,才能顺水推舟
(四). 开学后至2019年底:
[进阶篇企业概论] By VOD
[管理学进阶班] By台中面授
[经济学题库班] By VOD
[管理学学题库班] By VOD
四上学分只修到下限(还有一门课从头到尾没去过直接0分哈哈,不过不建议大家这样做毕竟面试会问,但我现在连面试资格都没有QQ),此时先把个经VOD和经典题型完成、整合笔记、模拟考检讨;管理上企业概论、搭配是非选择题来地毯式复习正课、模考检讨和回台中上进阶班;英文开始背补习班提供的研英单字(旧托福)。
推甄忙完后,题库也差不多开始了,经济题库在课前有一个架构复习课作为暖身,采不同于暑假的教学方式,重新整合不同章节主题,以横切面的角度来快速回忆个总经的重点观念,除了可找到正课中漏网之鱼,更是高效率的复习方式。而题库过程中同时会练习到财金与经研的题目,此时我会认为除非老师明确说这题企研不用管(这也不多见),应尽量扩大练习的范围,我们肯定不确定明年会不会考,但进阶的题目往往能提高思考的层次,帮助相关观念的彻底理解与活用
而管理学紧接着的是进阶篇企业概论和进阶班(两个不同),前者会快速的讲解管理的应用与企业功能,与正课不同的是老师会明确指出哪里是重点需要明确理解,哪里只需要考前看过,能让我们快速抓住出题焦点。进阶班则是题库班的暖身,老师会带着我们脑力激荡难度较高的经典考题,并教授策略矩阵分析法等实务工具的操作,此时要有多少收获就取决于理论基础的熟悉度与跨章节整合能力了
题库班时期的主要任务还是跟上进度,配合大量的题目练习,熟悉考题的沟通方式与应对策略,以题目演练来加深理论基础的了解与延伸。然而此时一定会觉得自己大脑破洞严重,挫折感极大,明明上过两次怎么还可以忘记这么多东西,但这也是题库班最大的功能,找到弱点加以补强。若暑假正课有一定的投入,通常这时实力会突飞猛进
(五). 2020年初至上考场:
[经济学名校专攻班] By VOD
[管理学名校专攻班] By台北面授
两科的专攻班我都有报名,经济是用VOD上课,老师会将台政四所的出题偏好与动向加以汇整集中火力重点攻击,在最后阶段抓住上榜机会。但在这里比较不推的是因为VOD要隔一周才上架,且卡到过年假期,今年很难完整上完课程,我只上了政大的经济,而且相较台北面授同学,网院没有老师助教的资源与现场模拟考,因此我会建议如果真要上专攻就直接报名面授课程,会有更完整的学习效果
而管理我是去台北上专攻面授,这个班也只能爆推了,与题库班的不同是,后者是针对去年各校管理学试题去解析,并指导申论写法顺便复习理论,因为没有作业与讨论,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投入多少时间思考与练习。
专攻班则是深入台政成山四大名校的多年考古题,除了考题解析外,更深入探讨出题方向,符合“专攻”的目标。上课时除了老师讲授外也有分组讨论,由学长姐带领大家思考申论题的撰写,并会指派每周作业。有报名专攻的同学一定要充分利用每次上课的宝贵时间,与老师、助教、同学一同磨练申论题的撰写,若一路以来的先修、正课、题库足够扎实,此时专心锻炼解题时跨理论间的整合能力,实力必将有显著的提升,达到竞争名校的水准。
至于专攻接近结束时,我有花时间制作一本专攻笔记,经济我撷取了讲义与原有笔记的部分内容,包含公式表、常忘理论、常错题型等,管理则除了常忘理论再次写过一次外,更记录了从题库班一直以来累积的解题技巧与经验,包含常见考题、常用模组、架构与构面等等,这本笔记作为我至考试当天的主要参考资料,经常拿出来翻阅,复习所谓“考前应该加强的内容”
而考古题的话我是把台政成央的近5年考题全印了,但因为笔记制作时间超乎预期且复习进度微落后,最后只做了政大企研与成大企研(两大目标学校)的考古,一天做一份加检讨,这个时期已经没有记录读书时间了,基本上都是早上九点坐定读到半夜,尽可能在最后冲刺时找出遗漏的错误观念,因为台大商研和国企的考题非常独树一格且不是主要目标,就没有加以着墨,但反而这次国企经济分数真滴不赖哈哈,获得这样的成绩也让落榜的遗憾少了一些,感谢国企所老师的肯定
八、同时推甄
心态上是“笔试主力、推甄为辅”的想法,参加甄试是想先抓稳学校,没有后顾之忧的透过笔试往更好的学校努力,因此我尽量不让书审面试的准备压缩到笔试,尽可能都在夜间进行(当然打印书审、邮寄、面试不可避免还是在白天)。而当时较无自信,因此从中字以上顶大以下的区间中,能报的学校我全报了,一共10间,这样的冲动也使我在9至10月时相当水深火热阿~
原本预估的落点大约会在北大中兴,没想到央山都进面试但撞期,抱着尝试的心态去了中山,最后有幸备上,其他学校也均获录取,获得优于预期许多的成绩。后来我花了几天时间重新调整心态,思考是否应该继续笔试,并列出了“继续”与“放弃”的数个理由,最后选择继续拼下去的关键是,我本来就是要透过笔试来突破甄试的天花板,为一生奋力一搏、挑战自己的极限,相信这也是许多同时准备的考生的最终目标。在中山确定备上后,我也将笔试目标上调至政大,并给自己至少要有成大的要求,希望自己不遗余力的拼,有始有终的完成完整的考验
但以最终的结果看来,我反而是在甄试意外的成功,在笔试意外的挫败(苦笑),至于我到底后不后悔准备笔试呢,答案是会、也不会,会是因为一开始太低估的推甄的预期成果,没有按照原先排好的计画:争取交换、产学研究、竞赛、实习、考证照等使自身履历更丰富的方式来推,反而是同时高强度准备笔试下,用余力参加甄试,反而获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看起来我其实当初不用考虑笔试的选项。
而不后悔的理由我认为更加重要,虽说16个月来确实是呕心沥血的过程,也放弃了一切全心投入,尽管笔试成果看起来不理想,我认为自己确实有以下看不见的收获与成长:
(一). 背景为财金,透过管理学的准备培养好一位准MBA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学识,我上的课程不只是扎实的学科内容,更是帮助我建立成为一位合格的“企业管理硕士”应有的素养与心态
(二). 长期投入大量时间、专心致志在某个科目上时,获得的除了科目本身知识外,更是将使软实力获得提升,例如强化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为未来在硕士班的学习与研究做好准备
(三). 长期处在压力环境一年多,督促自己每日都要有所突破,并透过不断扪心自问与挑战自己的内在动机,来更加认识自己
(四). 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准备笔试,我永远就是当年那个没有自信的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知道一个普通的技职生经过努力后,其实也有力拼一波台政的实力
经历落榜的冲击,最后虽然是相当的不甘心,但经过这几天的思考与调适,认为自己其实没有浪费笔试的努力,同时也不该只着眼于眼前的校名,还有太多除了考试以外的能力是我需要好好磨练的,例如英文口说还需要加强、学习统计软件使用、缺乏实务与交换经历等,这些才是刚成为准硕士生的我,更需要花心思与时间的地方,为未来的研所生涯做好万全准备,因此就相信老天会有最佳的安排,不考虑再考的选项了
九、 落榜检讨
(一). 推甄报太多所,还没有报成大
如同上文所述,采取推甄是目标先拿下四中等级的学校,因为缺乏自信报了10所之多,除了精神压力外更是冲击到笔试的准备。重点是当时想说台政成等顶大留给笔试努力,就没报成大(企研跟国企还可以一起报),而且中山推甄还比成大更竞争,报名多、名额少、备取更少,推的上中山那成大进面试基本上不成问题,谁有时光机能借我回去痛扁当时的自己
(二). 应以推甄为主,笔试为辅
后来想想如果要同时准备,若是把优先级对调,笔试补习是为了面试专业问题应答,并作为推甄失常的后路,花更多时间累积经历冲%数全力推甄的话,很大的机率会使相同的努力,获得优于现有的成果
(三). 忽略英文的重要
早期目标在四中的时候,英文的重要性相对专业科目低因而没有发挥早开始的优势,将英文课程与复习排进读书计画也至于竞争台政时英文落后其他高手一大截,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四). 后期的弹性疲乏
不知道是不是太早投入准备的关系,大约从题库班开始,上课时常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写题目时也往往不够专注造成粗心,当时虽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过改善但还是难以维持以前的专注
(五). 简章没有研究清楚
这是最不应该的地方了,没有看好简章的后果反映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是报考学校,在公布简章后我没有好好看过,不知道政大科管、交大科管也可考(经济、英文),损失一个竞争顶大的机会。第二个是关于计算机,我原本以为企研所的经济学都不能用,加上看过成大中央简章写不行就以为大家都不行(月晕效应...),考政大经济时又该死的没注意到大家有带,虽然考下来的数字都有手算出来,但我想难免还是有计算失误的地方,而且考试时间变得更加紧迫
十、结语
其实一直以来支持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希望透过这480天的付出,为自己换得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未来,而不是因学历处处受人看贬与丧失机会。这条路走起来决时相当颠簸,没有人是轻松考上的,从头到尾都是毅力与坚持的竞赛。而具备坚强意志力的关键,就是必须有一个明确且够强的“动机”,一个引发并使你持续考研的原因,同时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将能够自始至终支撑着你走到最后一刻。虽然现在回首准备过程真的是非常艰辛,但人生中有这么一个机会,是能够为了梦想抛下一切、尽心尽力的追求一个目标,其实也是很幸福的,尽管有遗憾与后悔,但这都是ꠊ浀菑v的内涵更加富足的过程
而最后的最后,如同去年推甄文,我还是想以这段过程中,始终存在我心中的一句警语作结:
“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用以督促自己,在考研的马拉松中,无时无刻都不能松懈,我认为天赋确实存在,但绝不会只因此决定一切,个人的努力才是可控制的变量,不如早一点认清艰难的处境,下定决心接受挑战
谢谢各位看到这里,考研究所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公职、国营、公股银行、直接工作等都是很有意义的,厘清Where We Are与Where We Want To Be后,就不顾一切地追求吧~ 不管结果如何,对往后的人生旅途必将有巨大的帮助,也祝福今年一同奋战的大家与未来的考生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