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商管类跨考资管所心路历程

楼主: Gorientung (gorient)   2020-04-02 19:46:11
网页好读版:https://hackmd.io/s0X2iCVlSeaVQxI3C2qX8g?both
|老天爷很公平地给予你们每个人…终有一天也会收走的才能
|那就是… 年轻。
|. -杀老师
先说结论,研究所考试不该像什么的结束,纵然钟声一过卸下了许多包袱,
但这仅仅是人生 RPG 中,选上其一职业的必经关卡,
俗话说考上才是痛苦的开始,首先是要有指导老师愿意收…
回顾准备的半年,每天念书的时间如果加上补习班的话平均少说有 10 小时吧,
时间是全职考生唯一的武器,却也是唯一的压力。
每个人的念书步调不同,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正在阅读此篇文章的各位,
受惠于 graduate 版上众多心得分享所以想回馈些资讯。
本文目标受众:
1. 目标台政交中央成大
2. 对资管零基础,破釜沉舟的全职考生
3. 想了解资管所各科准备方向、补习班老师状况
4. 单身
全职考生的日子难免失志,但请别妄自菲薄,
冷静分析最有利、最可能的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准备要有点自信。
努力真的不一定能得到自己要的收获,运气不好赛到莫非定律也不是不可能,
但就端看自己对于收获的定义有多广,有些东西如果得不到…真的就祝福高手们了。
目录:
0.1 战绩 > 1.0 背景介绍 > 2.0 整体心得 > 3.0 准备过程 > 4.0 分校考试记事 >
5.0 致谢
0.1 战绩
怕跑版所以直接贴图
https://i.imgur.com/1jcRKjl.png
1.0 背景介绍
.政大风管系毕业,系排 32%,多益 805,
大学四年期间都在游泳队里面泡水之外,
大四上还跑去地处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交换
.零相关竞赛经验,相关课程只有修过资管的商业分析 (R语言),
对于程式的了解只有通识课程度;虽然说大学是念金融相关科系,
但是本身对于金融科技比较少着墨,
反倒是对决策制定的领域比较关心
.考资管所的决定是在大四下修了商业分析的课,
觉得能激起自己的求知欲,毅然决然报名的,不然应该就是直接工作了
.有补习
2.0 整体心得
资管基本上分成三大科目 – MIS、计概、资结。
三科横跨了管理、现代技术、程式语言,以及些许数理逻辑。
大致上这三科的概念是有递移影响关系的,因此,在准备的时候要能够交互引用 ,
思考诸如资料结构在 MIS 上可能的应用跟场景这类的问题,可以加速吸收的综效。
2.1 跨考仔一定要补习?
我自己觉得不一定,只是相较资管本科系的学生而言,
我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资管相关课程训练,所以对考试科目是完全陌生,
也不知道哪里有什么重点;当然,这些资讯都可以上网挖掘出来,
而因为我是在六月底才下定决心要考资管所的,时间成本相对比较高,
所以选择补习班(大X的暑期 + 题库班),拿前人整理过的资料学习;
再者,对我这种边缘人而言,补习班是找读书会最稳定的管道。
如果在大二、大三就决定要转行资管的话,建议早点去修相关的课程然后双主修,
然后推甄吧,目标不够明确的话跨考很折腾心力的。
至于对补习班的观察,补习班收的学生包罗万象,
从目标中字辈的学生到目标四大,补习班老师只有一个,
所以提供的会是统整的概念,常驻的题型跟整人的题型基本上都会解答,
但是要注意 80/20 法则,在吸收的时候心里要有底:
对于目标学校,哪些是会考的,又哪些题目考的机率微乎其微?
这部分可能要从写考古题的经验去判断各个学校的出题习惯。
另外,不得不说有些东西要高流动率,就是要虐待你的顾客,
基隆庙口的鼎边锉就是一个例子 – 难坐的座位、才刚吃完就被马上收完的餐具,
但是客人还是买帐。
数位课程预约系统则是另一个例子,座位真的他妈的有够难抢...,
但是大家还是每次时间到就盯着萤幕等刷新,然后补习班的销售都不断怂恿买数位课程,
关于这些我一率建议可以买云端的课程就买云端,
如果真的没办法只能上数位课程,现场排队还蛮稳定能有位置的。
2.2 学习辅助工具
工欲善其事,如果可以经济能力许可的话,有台平板可以加速很多事情,
移动时也不用带厚重的笔记,整理搜寻也很方便,
使用得当的话对自己而言算是不错的投资。
只用电脑的话也是可以统整笔记的,推荐 whimscal 网站,
信箱注册不用钱,是个很方便的网站;
https://whimsical.com
不然也可以去下载 XMind 自己玩玩看,看哪个顺手。
https://www.xmind.net
2.3 读书会
孟母三迁,人是很容易受环境所影响的生物,
读书会可以协助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勉励的环境,更可以协助分摊找资料的时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
有些特别的技术或是辛苦找到的文章为什么要分享给自己的潜在对手?
我自己一开始也有这种想法;但当我开始尝试抛几个文章、资料出去给读书会之后,
发现这些督促自己要更融会贯通自己送出去的资料,
因为自己会有警讯是:
你会的东西对手已经会了,必须要更努力才可以赢过去。
不然就只能抱着 “不是每个人都会把别人给的资料啃完” 的心态,
反正自己也是不会把别人的资料全看完XDD。
再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知识只有在团队成员能彼此分享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同时,团队整体水准也能一起提升。
2.4 心态
至于念书的心态,我自己是抱着差一题正取的想法在念,有点偏执狂,
所以常态性的题目是只给自己几次的机会练习,之后看到就一定要会;
整人的题目就都看过解过,最后会归纳出整人的题目比较常出现的型态,
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先跳过再回来做答,时间比较好掌握。
甚至,如果把整场考试当作用赛局去分析的话,假设竞争者包含
自己、身边的人,以及其他不认识的考生,
可能会是以下情况:
https://i.imgur.com/cIG1La0.png
虽然现实世界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至少是我敦促自己念书的理由之一,
共勉之。
3.0 准备过程
3.1 分科目
【 MIS 】
资料:暑期班、题库班、GOOGLE、LAUDON、读书会
我暑期班是补丁祺老师的云端课程,题库班是跟高进老师的正课,
听过丁祺老师的录影带再上高进老师的课会有种…
后悔没去中坜听丁祺面授的心境,
不是说高进不好,而是解题所应用的架构有差,
丁祺老师会将题目解构,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再搭配答题顺序
(听正课是这样,题库班可能要请有经验的同学补充);
高进老师则是试图以同一套概念打天下。
另外高进老师题库班给的资料有点像谷狗后的前一百笔资料加总,
解答也不知道哪部分是学艺不精的学长姐写的、哪部分是老师亲笔,
需要搭配上课听讲才能知道老师想说的答案。
但是上课的时候有机会讲到一半飞掉不知道老师的重点在哪,
这时可能要举手提醒一下适当拉回;
另外,如果是小教室的话可能要自备耳塞以防万一老师太兴奋爆麦。
书籍的部分,一开始的架构是参照丁祺老师的讲义,后来把大架构都写到心智图上,
深入的笔记才加入讲义中,因为 MIS 是可以从第一章到最后一张都是可以连贯的,
所以心中有一个地图才方便在遇到题目的时候快速连结到对应的区块,找出相关的情境。
我有买圣经 Laudon,但是一直到12月才开始翻阅,有点后悔没有早点开始翻,
有了大概的架构的话念起来其实比想像中快,
如果突破了英文的心魔,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 Laudon 上找到解答,
每个章节后面也有习题、答案跟重点整理,就是圣经没话说。
在念 MIS 的时候如果以自己是管理者的角度 – 怎么样公司会赚钱 的方向去看,
在解题的时候可以从比较大的角度切入。
至于有些科技时事,我是在 Line 上加数位时代的好友、下载 TechNEWS 来看,
数位时代的专题报导有对不同的管理、科技趋势深入的观点,
TechNEWS 的软件上可以追踪一些科技的新闻,适合在公共汽车上浏览。
【计算机概论】
资料:暑期班、题库班、google、DiscoveryComputer、读书会
暑期班跟题库班都是上洪逸老师的面授,基本上洪逸老师的笔记念熟就差不多了。
针对各不同的学校,可以跳过或专门准备不同的章节,
像是台政就几乎没考过数字系统、中央会针对 OS 的章节考比较深入的东西;
一开始学这些东西感觉十分抽象而且没屁用,但是其实这些都是(工具人的)基本功,
学会之后对于了解电脑的运作系统还蛮有帮助的。
【资料结构】
资料:暑期班、题库班、google、读书会
正课是上洪逸老师的数位,题库班则是洪逸老师面授,跟资工系一起上课的,架构很完整,
相关题目练习地蛮扎实的,尤其题库班老师还会补充一些算法的资料。
如果怕跟不上的,可以找个笔记 (感谢mage大分享)
在上数位课的时候先抄过一遍再回家慢慢复习。
资料结构从递回、时间复杂度,到堆叠伫列、树、排序、图、串行阵列等等,
都是为解决资料架构,创造出来的方法,所以从各个名词的定义下手,会比较好理解每个章
节;
至于有哪些 algo 要背,就各个 algo 都依照该 algo 欲解决的问题自己演练过几遍,
应该就能自动记好了,反正考试时间应该够从头推演一遍。
如果嫌资料结构有点困难,可以观摩一下资工系其他的考科,
相较之下资结才是人写的东西XDD
资结跟计概题库班的部分,都是每个礼拜针对老师下次的上课内容,预习下个章节,
上课的时候可以搭配题目再理解一次加深记忆,
先自首题库班发的讲义我几乎没回家写,自己觉得知道原理比题目练习重要许多,
反正考试时间有 90~100 分钟,把会写得写完,复杂的可以在剩下的时间慢慢想,
想得到是自己的,没想到就当大家都不会了。
【程式设计】
资料:暑期班、题库班、google、读书会、C 语言
程式设计算是计算机概论附属的课程,是刘逸老师授课,
主要教 C、C++、java 的语法跟物件导向,还有一些屁话;
不过也是完全针对考试的那种解题方式,如果想练习更多应用,
建议上 leetcode 上面解一些题目,才会在手写 code 的时候有手感;
物件导向的题目除非有实作经验,不然只能多发挥想像力了。
除了上正课之外,我是还有另外去看 C 语言的书,
从根本开始介绍程式语言的基础用法,对于了解程式运作还蛮有帮助的。
解题时除了正确的语法跟解法,记得把注解写好写满,
阅卷老师能比较清楚知道你的解题逻辑。
试想你是阅卷老师,两份都是正确的 code,但是一份有注解;
当然是有注解的那份阅览速度较快,体验更好。
【数据库】
资料:暑期班、google、读书会
我是上林伟老师的云端课程,因为跟公职考试的一起上课,所以有些东西会特别难,
但主要就正规化、SQL (交大必考巢状)、NoSQL 等趋势。
上课的时候可以先翻后面的题目,如果那个类型的题目研究所考得次数很低,
那基本上不用太留恋,例如二阶段锁定的章节。
【网络】
资料:暑期班、google、读书会、粘添寿翻转教室
这也是上林伟老师的云端课程,重点大概在 OSI七层分类、TCP/IP、网络安全等章节,
最近尤其网络安全越来越容易考出来,而且不一定出在计概或资结,今年政大 MIS 就考一
题资安的题目。
如果上课听不懂,其实网络(Internet)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架构,也有非常深入的资料,
像是粘添寿老师的翻转教室就被我们读书会供起来唸,
中央考了啥奇奇怪怪的网络题目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
【英文】
资料:坊间参考书、VoiceTube、google
英文的准备有点像是日常累积,所以就索性弄个 VoiceTube HERO 的三十天挑战,
强迫自己每天要听一个主题,比较容易了粗浅了解不同领域的词汇,
而且有些主题也可以拿来当英文作文的题材。
剩下的就是研究所的解答本,自己是找X点的来看,可以省去一直查字典的时间。
3.2 时程安排
【七月 ~ 九月中】
进度概述:这阶段是从什么都不会开始准备,
到计概、资结、MIS 三科看过一轮 +
VoiceTube HERO 挑战 + 推甄研究计画 + 出国两次共两周
我是 6/30 号报名补习班的,七月初在新加坡游乐,
大概真的拿到书开始上课大概要 7/20 之后,就开始疯狂上课的日子了。
每天的行程就配合补习班数位据点的时间分配,早上没开的话看 MIS 云端,
据点有开就去看资结数位课到七点,晚上就看要上面授班有开课、或是把今天看过的东西
再搞懂一次、或是看个 C 语言了解程式架构。
在这期间发现可能推甄有机会,大概抽了几天弄政大的研究计画,
当作念不下去打发时间的作业,顺便当准备政大考试二阶的资料。
大概是八月中把 MIS 看完,直接开干 MIS 心智图,搭配每天晚上看 VoiceTube 练习个英
文。
作为暑假的尾声,八月底去了趟琉球潜水,欣赏祝融前的首里城,
回台湾之后把剩下的资结看完,计概的面授班也大概到一个段落,可以直接接题库班。
【九月中 ~ 十二月中】
进度概述:数据库、网络唸三遍,补习班的题库班大概在 11月开始,
计概、资结、MIS 三科读到第二轮
计概上到快结束的时候跟同学讨论了一下,发现数据库跟网络考得有点多,
才开始惊觉好像时间不够了,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用两倍速听林伟咳嗽、真的很有趣的大
头。
大概十月底看完,又发现 MIS、资结、计概好像忘得差不多了,
又回去花两周的时间地毯式复习一遍,当作最后一次复习,
然后又上网把 AI、区块练的东西恶补一下。
剩下时间就是不断的循环复习:
资结 -> 网络 -> MIS -> 数据库 -> 计概 -> 资结。。。
大概 12 月左右推甄二阶名单出来,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有点失落,
这段时间算是比较无力,尤其当加进了读书会,结果发现自己好像是最废的
没有之一,又因为自己读书的方式比较习惯唸原理为主,比较少练习考古题,
一直到报名时间要截止了才发现自己对每间学校考试的方向都不理解,
在那边纠结该怎么选考科。最后因为觉得台大对于 MIS、资结都很看重,
索性 MIS 报几间,资结报几间,告诉自己两边都不可以乱放,
造就了这奇怪的考试组合。
【十二月中 ~ 过年】
进度概述:刷各校考古题,投票,题库班结束,Laudan 原文书,手机当装饰品
这时候开始跟着读书会一起写考古题,速度大概是一天写一到两间,
比自己找答案有效率多了,而且对答案的过程中可能有人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
我们大概每间有考的学校都写了六到八年左右(交大没办法,考古题有点难找),
自己的方法是检讨题目的时候回想整个单元,不熟的就重新复习,
没看过的题目就喂狗再自己整理在考卷上,到复习考古笔记的时候比较方便。
写考古题的这段时间实在是不知道分数怎么拿捏,尤其是每次的难度都不太一样,
只能尽量让自己考过的都要有印象,要知道上考场的时候遇到同一题大家都会,
关键应该在新题型的发挥。
【过年后 ~ 考试前】 //考试前一周
进度概述:复习所写过的东西、所整理的考古笔记
过年的时候跟家人到韩国游乐几天,发现到还好有买台平板,
要塞进行李箱的书瞬间少很多 (虽然其实也没什么机会在复习…)。
考前一周其实只能巩固基本盘而已,没有特别能读了就一次翻盘的仙丹。
相对的,可以回头看看之前有哪些不会的、或是一开始不熟悉的章节,讪笑六个月前的自己

综上所述,从时程上回顾,其实没什么机会复习题库班的大量题目,
但是因为不断重复回顾,对于各科目理论架构会十分熟悉,
所以到最后脑袋可能会成为一个索引,看到题目之后可以快速连结到相近的章节,
大幅加速查找复习的效率。
4.0 分校考试记事 //依照考试日程顺序
今年因为疫情关系,每间学校都要全程戴口罩应试,
感谢所有监考人员、单位为防堵疫情的付出;
BTW 仔细看简章,有些简章是有明文可以用铅笔的,
我自己的尝试结果…其实好像铅笔都是可以用的,但是还是以简章为准。
4.1 中央
中央今年采联招的方式,开了四个班别的资讯大数据类组,
所以可以考三科,一次报名四个组别,感觉超级划算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联招的方式,今年考中央的考生高达 400 人,
所以资讯联招的考场也随之改在平镇高中,还好预定的住宿地点没有偏差太多。
说到住宿地点,在找旅馆的时候可以顺便注意一下附近有没有办活动,
今年刚好考试前一天在办灯会,有认识的选到了灯会那条街的饭店,晚上直接不用睡了。
中央的 MIS 以往都是选择题,今年也没太大的变化,主要从 Laudon 的课本里面出题,
题目大量与过往的考古题相关,可以注意一下。
这两年出题趋势是全英文出题,所以要尽可能习惯用英文来看 MIS 的题目。
计概则是偏向名词解释有网络的题目,手写申论中有一题物件导向的实例,
其余偏向基本计概如 Belady Anomaly 等重点题型。
资结今年考题偏简单,考了二元树建立跟河内塔,除了一题图形的路径计算比较复杂之外
应该都可以在洪逸的笔记里面找到答案。
成绩出来跟自己的预期落差蛮大的,后来多方比较后发现,
每一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写得详细,包括模拟程式码也附上去最好,
有问到有人资结、计概空了一两题,但是其他会写的直接写爆,
最后成绩出来反而偏高。总之,可能真的要向林伟说的把阅卷老师都当不会,
一步一步在答案卷上面教学,分数才比较稳定;
不然像我都是写三两句就草草收尾了,虽然每题都写到,但是总分倒是没那么好看。
4.2 交大
交大的计概今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直接把计概当资结的题目在出,
有自然对数、非递回河内塔、CPU 排班比较、排序 …
我自己是真的当资结写得很痛快;但是往年的计概则是比较多网络、AI 相关名词解释,
以及超复杂的 SQL 语法。不知道明年是怎么出,
但是把自己当资结组准备倒是没有坏处的。
MIS 则是去年跟台大学坏了,Laudon 相关的题目只有两分,
SQL 语法比较没那么刁钻,反而是出了 40 分的 AI 相关考题,
原先气愤背了好久的 AI 名词解释计概一题都没出,到了 MIS 气都全消了,
资料分析正夯,大家要会点混淆矩阵之类的名词解释,不然就下去探亲囉!
如果真的想深入了解,可以找找台大李弘毅老师在 YouTube 上的教学影片,受益良多。
交大英文采选择题的方式出题,好像有出几题考古题。
因为英文到复试才采计,就尽力做答就好了。
复试则是要邮寄纸本资料,基本资料表有固定的格式,
可能没办法弄太炫丽的排版,我自己是有把写过的研究计画再拿来用一遍,
毕竟之前写得那么辛苦,不用白不用。
4.3 政大
【笔试】
政大的计概通常就几题选择题,再搭配几题计算坐收,有时候会考一些神秘的计算;
今年则是偏向基本的计概、程式语言、资结题型,比较不一样的题型
是 SQL、NoSQL DB 的比较,如果有练习 MIS 考古题的话就大概会写。
英文今年好像出得比较简单一点,感觉字汇看得懂的居多,
重点应该是作文部分要想清楚取材的方向,把自己当成文青来写应该比较好拿分。
MIS 今年出了五题申论,有一题去年口试有关自驾车的题目出在里面,还蛮有趣的;
甚至还有出一题资安防范,所以说一开始的每科都有关联不是话唬烂XDD。
另外要自首一下,因为我不小心把我的暖暖包捏爆了,
考试刚开始有一股浓浓的铁锈味从我口袋溢出 = =+。
本来想要暖手的,结果搞得整场考试外套口袋都超高温,
在此呼吁如果大家想要提前暖手,可以带个暖暖包进考场,但是记得注意安全。
【面试】
每四人一组,考试前会叫你到房间给五分钟看有关资讯科技的英文文章,
之后直接开始团体面试,四个人对五个教授,
从自我介绍,回答英文文章题目,到问情境问题,再问个人备审资料。
《英文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要用英文,然后要抢答,我本来是打算没有第一个就要最后一个,
结果轮到第三个的时候教授指定我讲,可能因为我讲太久(或是英文太难听),
被打断给第四位同学自我介绍,老师其实不会从英文自我介绍问问题,
但是会专心听然后为每个人的发言默默做记录。
《英文文章》
这部分在问刚刚在房间看到的英文文章,英文文章里的题目感觉难度差很多,
我自己就抽到 “IT无用论” 这种很好发挥的题目,有些人则是比较抽到有点麻烦的题目
过程中老师会不断质疑逻辑上的问题,从英文切换到中文有种找到舌头的感觉,
而且这部分的回答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整理好再回答问题是可以的。
《情境问题》
情境问题是亨利老师问,我们这组被问到一个我觉得还蛮有趣的问题:
“最近因为要防疫,所以健保卡在插入读卡机的时候会显示你的旅游史,
甚至是自动通关出入境台湾也能够显示,请问是如何办到的?”
如果没有切中问题回答的话老师会打断你的发言。
其实这个题目蛮有趣的,如果能多做一些假设慢慢推敲的话,
应该可以知道是从哪里抓资料,总之我们整组人的回答都被亨利老师打枪,
他解释题目解释到快站起来,但是碍于时间,也没机会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个人问题》
接下来是针对每个人的备审资料下去问个人问题、经历、如何实作研究计画。
老师会先去调查学生有没有报考其他研究所,同组有人好像跟另一个同名同姓的考生
一起报名别间资讯相关系所,就被问到不同专业领域重榜会选哪里的问题,
不过因为同组同学确实有去考该所,但是上的是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学生,
所以场面就变得有点尴尬…
《程式问题》
最后本来预期有程式问题的,但是时间不够(可能在健保卡上周旋太久XDD),
所以也没问到桌子上的程式题目,我自己是只要问题没丢到我身上,
就是在疯狂看题目上的程式,因为是没看过的语法,要静下心来才看得懂,但是概念上是蛮
直观的。
4.4 台大
【笔试】
英文 B 今年好像特别简单,阅读题组有些看选项就可以选出来了,
特别爱考的文法就那几组,应该是可以看考古题归纳出题型的。
资讯科技概论今年考了 50 分选择 50 分手写,
本来以为会考像非递回河内塔、merge sort 证明那种死一票人的题目的,
但是还是出了基本题型的变化,从出题趋势作结,基本功真的很重要;
另外,选择题的部分则可以看一些科技趋势,
从里面找出可能会考的选择题型做准备,毕竟面试关卡也会用到。
MIS 则是一改去年的 AI 必杀死,朝向最亲民的方式出题,
而且竟然有中文沙必斯 !!
但是作答时要注意解题逻辑,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的表达,
才不至于写到太空泛,被题目牵着走。
以结果来看,我的 MIS 应该是别信太多了,随便写好像都比我高分…
【面试】
每四人一组,四散到四间教室跑关,每关大概 5 分钟内要换关,
流程紧凑,刚进教室就开始跟时间赛跑
我的关卡顺序分别是:
资讯科技趋势 -> 生涯规划 -> 程式设计 -> 机率
《资讯科技趋势》
进房间后共有六个题目可以抽,我抽到 Insur-tech 的题目,
孔令杰老师还笑着对我说
“这你专业喔,好好回答"
感觉被看透的霎那压力倍增阿。
要小心别被问题牵着走,要维持住自己看待议题的方式,
我自己就不小心扯太远,失去评断 Insur-tech 的中立角度,
感觉发挥的普普通通,没有把握好自己身为风管系的优势。
《生涯规划》
这关是单独跟系主任魏志平老师自我介绍话家常的地方,
感觉是最没有压力的一关,因为基本上会问的问题自己差不多都知道,
老师好像蛮注重数学统计的,他那时候突然说
“风管系的数学是不是不错 ?"
我有点愣住,因为这是我跟资讯背景的家人讨论转换跑道的时候,
他们问到似曾相似的题目,但是我不小心句点老师了,害他要开新的话题…
《程式设计》
进去之后桌上有题目跟纸笔,被问到 circular queue 如何用 array 实作以及其优点,
我另外被问为什么我会这种东西,跨考仔就老实一点吧。
老师在你回答的途中会不断提示你是不是有哪些东西没考虑到,
当下是有被唬到,建议可以在脑中整理一下再讲应该会比较完整。
《机率》
今年是以弹珠台为核心下去变化,题目大意是弹珠台有12个洞,
每次可能有几个灯亮,要问你落下经过有灯(中奖)的机率。
我是被问到四个灯,也有被问到一个灯、两个灯的;当下被问的时候想说
”我又不知道弹珠经过每个洞的机率怎么算,怎么算的出来中奖的机率”
然后就在那边 C 几取几的算式,卢信铭老师提醒说算结果就好,我才豁然开朗回答 1/3 ,
后来就延续这问题,继续深入期望值等问题。
总之,别想太多可能比较好回答。
4.5 成大
成大的计概一直都是我的心魔,选择题是那种趋近于是非题的配合选项;
今年刚好佛心来,只有一题大配合题组,剩下的都是偏基本的名词解释、资结考题。
资结则是今年最难的一张考卷,有很多题目都要想,有一题问很类似台大资讯科技概论的手
写题,
但是我有点忘记怎么写…所以留到最后才解它,最后面则是图的应用,发挥点想像力应该可
以应付,
到最后真的来不及回来解之前空着的题目。
成大的题目类型跟交大很像 – 无法预测。两间都是很需要大心脏的学校。
今年的英文还蛮有趣的,以文意理解的题型居多,
出题方式有点打破对英文考卷的既定印象,如果准备英文到有点心烦,
建议可以写写看,大笑三声然后回去苦干其他基本题。
5.0 致谢 自己很幸运,遇到许多贵人跟善良的考题,在此仅致谢意
感谢支持我跨考并给我金援的父母,以及提供准备方向的叔叔
感谢所有愿意在我最迷惘的时候给我建议的老师、学长、同学们,接受我奇怪的问题叨扰
感谢让我加入的 654321 读书会,超越各位神人是我每天的动力
感谢愿意给非本科系学生一个机会的各校老师,希望能不辜负老师们的期待
感谢所有对我说过加油的人,祝你们在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所收获
感谢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参与这段小小的旅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