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很少看到跨考的心得,因此考上也来分享一下
一.背景
应届113工学院,系排约4X%,跨系推甄排名大概要20%以内,因此一开始就没打算推甄,
直接报名伟文准备考试。
二.成绩
台联大:
工数C:63(级分:64)
电子学:65(级分:65)
电磁:85(级分:73.9
书审:68.37
总分:271.67
结果:交大电子甲正取
成大:
工数:100
电子学:64
电磁:62
结果:成大电机甲组正取
三.时间安排
3~6月:
上高成工数的面授班,如果要加入读书会,建议养成每章教完就写题目的习惯。如果没报
名题库班,又没加入读书会的话,会少了很多练习题目的机会。
高成的优点是在于他会整理出一种题型的几种解法,基本上在遇到题目,就用已知的几种
方法去代代看就会找到方法了。
听孙超群的电磁云端课程。
7~11月:
上电子电磁(刘明彰)线代(高成)面授课程,其中线代是第一次接触,我是认为在这个阶段
不需要算太多题目,算完下个月也是忘记了,把老师上课的内容读懂,线代理解背后代表
的意义,电磁厘清个章节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虽然很多人都会比较推荐孙超群的,他是
把电磁学的每一个地方都定义的很清楚,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弄得太数学了,对于初接触
并不是太友善
,倒是刘明彰在解题上比较重观念,用简单的数学就能解出题目,但课后也需要多花一些
时间思考背后的观念才能运用自如。
题库班:
工数: 尽量跟着模拟考的时间去准备,我自己是不太喜欢算题目的人,模拟考题型不难,
但是能发现很多易错的小细节。老师题库班的教材很多,老师会再针对他认为重要的题型
重新讲解,不过要自己取舍那些地方可以放掉。
电子:老师会先复习一次内容,这部分的复习很实用,跨越不同的章节比较相似的部分,
对于厘清一些模糊地带很有帮助。
电磁:章节式的复习,每章开头先精要的复习后,再挑一些习题演练。
考前:
在学校放假之后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前两个星期我是先算题库班的教材,在来一个星
期写考古题,最后一个星期复习。
但我已较后悔的是,最好在在题库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多算题目,不然台联可能就会像我
一样工数电子都没算完,虽然还是会忘记,但至少计算速度会变快,而且能抓出容易出错
的小地方,最好能注记一下,这样下次遇到就会比较谨慎,然后我考古题也太晚算了,时
间很赶,而且通常算第二次还是可能会错,可以早点开始写。
四.各科诀窍:
线性代数:
今年的线性代数比较简单,不像往年有些题目看完详解,还是知道考试不可能算出来,主
要是把章结的观念弄懂,然后每一种题型算一些,再看是非题大补帖,剩下的我就看运气
。
微分方程:
强烈建议先看近两年的考古题,到最后些考古题才发现,台联大的微分方程其实考型很固
定,基本上不会突然考别的章节和题型,因此好好准备他常出现的就好,不过还是可能不
会写啦。至于成大的工数题型更固定,不过会多考复变,但不用特别花太多时间,去问同
学哪些重要的准备一下就好。
电子学:
台联电子的范围不大,不过因为不看计算过程,所以很注重最后答案的准确性,常常小小
的地方没考虑到,错了就整题的分数就没了,还有一些解法的中文名子要记一下,因为可
能会指定解法,用错方法也是错。大部分的题目偏简单,不过题目很多又要求细心,最好
多练习一些。
电磁学:
今年考单选题我觉得是变简单了,不然以往的出题方向其实感觉上不好捉摸,但单选题,
题数变多因此涵盖的范围也广,要注意的是每年都会考介质波导管,但学校和补习班都不
会提太多。然后天线的章节台联真的不太考,没时间准备的话也不用太在意。
五.心得
不过在补习外,我电子电磁还有上学校OCW两位老师的课程,学校老师在观念和广度上著
墨比较多,补习班比较针对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我是觉得各有利弊,如果有空的话可以都
听一下,还有如果是跨考的学生,还来得及的话最好多修该系的课,找该系的教授做专题
才能拿到较高的备审成绩。
台联微方,成大工数、电子的题型都不太变,读之前最好都先看一下考古题。电磁要弄懂
我认为是最花时间的,最好早点开始准备,一些推导最好都能默写出来,对于解题速度和观
念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