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心理所临床组推甄经验分享

楼主: claudia0820 (御晴)   2018-12-02 23:25:17
虽然是推甄临床组,但准备内容与方向应该也可适用台大心理所一般组~内容包含备审资料
和口试的准备方法、口试详细内容、整个推甄的准备时程,以及一点心路历程(?)希望这
篇文章可以帮助未来想要推甄台大心理所的人!
一、推甄成绩
  备审资料(50%):85.00
  口试成绩(50%):90.00
  总分:87.50,正取1
  (最低录取分数:85.00)
二、个人背景
  台大心理应届毕业,系排名:3 / 95,拿过三次书卷。没有大专生研究计画,亦无任何
论文或poster发表经验。大三上第一次修专题课(指导教授开的),大三下时旁听教授的实
验室meeting,同时担任一学期的兼任研究助理。与研究所比较相关的修课经验有一门专题
课和结构方程模型。
  和学术或服务较相关的其他经历:参与过两个服务性社团(偏乡服务、自闭症相关服
务),全民英检中高级通过、多益910分。
三、备审资料准备
  台大心理所临床组(一般组)要求的备审资料有:(1)在学证明(2)历年成绩单(3
)名次证明书(4)履历、自传、进修及研究计画(5)两封推荐函(6)其他有利资料(大
专生研究计画、论文)。接下来主要会针对(4)、(5)来分享心得,并着重在研究计
画。
  (个人觉得研究计画是最重要的,口试时就会知道XD)
1. 履历、自传、进修及研究计画
A. 履历
  一页表格简单带过,包含个人基本资料、学业成就、语言能力、社团干部与课外活动经
历,以及兼任研究助理。基本上清楚明了即可,不需要做什么美编,重点是让教授快速浏览
你的能力和经验。
B. 自传
  我首先以一页作为整个自传的概要,默认教授没啥时间细看完整内容的话,看这一页即
可。在概要之后我写了三页自传,主要内容为课业与研究经历、参与服务性社团的获得和成
长,以及参加其他课外活动的收获。把服务性社团独立成一页出来写,主要是因为自己猜想
这些经验相较于其他活动参与,可能跟未来的临床服务工作比较沾得上边XD(当然在服务性
社团打滚的两年中,的确学到很多事情)。个人写自传的重点在于,我的修课和
活动参与经验,让我有哪些成长或是能力的获得,并且这些收获与能力如何和未来的研究生
活有所关联。另一方面,我也试着陈述自己有什么人格特质是适合从事研究与服务工作的,
而这些特质又能从哪些地方可见一斑,哪些活动能佐证我是个怎样人。关于什么样的特质和
能力可能是教授喜闻乐见的,或许可以参考台大心理系网站上的制式推荐函XD 由于自传字
很多,为了方便教授阅读且节省时间,我把重点句粗体加底线,也能进一步凸显自己的优势

C. 进修计画
  分为短中远程,越近程写得越具体详细,越后面就越笼统XD 短程部分大概写了自己会
修哪些课、为什么要修这些课,这些课程和硕班学习的关联是什么。另外也写自己预计会看
哪些书(书名都写出来XD),还有自己会继续看文献等等。中远程部分就写得很概略,大概
就是想精进哪些研究相关的能力、论文预计进度和研讨会参与等等。
D. 研究计画
  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所有备审资料中,最困难也最花时间的QQ 尤其对没有做过大专生研
究计画、没发过poster等等的人来说,蛮有挑战的。个人觉得台大心理所非常看重这部分,
口试时几乎都从这里问。研究计画就是硕班预计要做的题目,简单来说,就像在写一篇期刊
论文(摘要、绪论、方法、预期结果与讨论),该有的APA格式等都要有,应该算是正式的
学术写作(?)心理系学生对APA格式应不陌生,但要写出一篇ok的研究计画还要点时间努
力。接下来我用几个常见的问题来分享一些准备心得,答案不一定是最佳解,所有内容仅供
参考~
Q1: 要怎么找到有兴趣的、读硕班时可行的研究主题?
A1: 我觉得修课和旁听实验室meeting是很方便且实用的作法,专题课能让你对某个主题有
一定深度的了解,或许能从中找到兴趣(我自己就是如此);旁听meeting可以知道不同老
师的实验室会做哪些主题,学长姊的题目有时候其实很多元,有兴趣的话都可以问问看他们
~另外,多看文献是必须的,paper看得越多,不只会对某个主题更了解,重要的是会更明
了自己的研究可以往哪些方向来做。当然找到研究题目不一定只得在文献海浮沉,有时候跟
朋友聊天或许也能得到灵感(我自己就是这样,研究题目的最大重点在聊天中灵光乍现,完
全意料外XD)。最后,和有兴趣跟的教授多讨论也很重要,有时老师会提供你一些可做的议
题,并帮你评估题目的可行性,避免好高骛远。
Q2: 研究计画中各部分要怎么撰写?
A2: 我觉得研究计画最重要的就是绪论,叙事逻辑通了,后面的部分都好说XD 在这里简单
写一下各部分大概会写到什么,还有需要注意的事情。我的回答仅供参考,全是个人经验而
已 > <
 绪论:最一开始先以十行左右的篇幅,告诉读者你这篇研究要探讨什么主题,接下来的内
容有哪些,让读者有个心理准备(?)知道绪论会讲到哪些事情(以及为何这些事重要,也
就是研究动机),不要开头就直接开始分段讲研究议题,这样读者脑袋里没有脉络,容易一
头雾水。接着,在下笔写之前,我会先拟一个简单的草稿,尤其先把各段的标题定出来,自
己唸一下顺顺看逻辑通不通、会不会太跳,确定标题结构ok后,再开始动笔。随时提醒自己
各段内容都要围绕标题来写,不要偏掉,也不要为了把每件事讲得超级完整详细,所以塞了
没那么重要的东西,导致文章失焦。重要的事多著述一些,不重要的就少说
甚至别说。写绪论就像盖房子一样(?),结构完整、层层堆叠并避免逻辑断裂或矛盾很
重要。研究计画的核心几乎都在绪论,也是最花心力的部分。
 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回答你的研究问题?资料分析方式、研究程序
等等,合不合理、可不可行。主要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统计分析这四个
部分。
 预期结果与讨论:这部分应该最好写,反正预期结果应该会符合你的研究假设吧XD 讨
论部分,我最强调做这个研究的学术与临床应用价值。这部分主要分为预期结果、研究贡
献、研究限制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这里没啥好说的,注意格式。另外,可能要注意引用的文献年代会不会太久
远,我自己是尽量多引2010年以后的文献,2000年以前的很少。有些老师会在意文献的新
旧,或许这部分可以显现你回顾文献的多寡和认真程度(?)
Q3: 要怎么知道自己的研究计画写得好不好?
A3: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XD 我能做的就是请不同人帮忙看,不管是指导教授、学长姊(
临床或非临床领域都有)、同届的,甚至是学弟妹,我都拜托他们帮忙XD。我个人的心态
是,能得到越多意见越好,反正最终要不要采纳别人的想法还是自己来决定,所以如果能
听听不一样的回馈,我都觉得很感激也很受用。有些人可能会好奇我为啥要拜托非临床专
业者甚至学弟妹帮忙看,主要原因是非专业领域的人可能更会抓逻辑不顺之处,毕竟专业
者有很多背景知识,文字快速看过去后不一定会觉得怪怪的,可能觉得理所当然。审资料
的教授不一定会对你的研究领域非常非常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非专业的学长姐的疑问可能
一样,像我口试时就被问到学长姐曾问过的问题XD 我的指导教授几乎没帮我改修研究计
画,但有给一些很中肯的回馈,我主要依照学长姊的建议来一再修改。基本上我觉得绪论
跟方法逻辑通顺就够了,教授也知道大学生程度就是那样(?)
  最后,写研究计画最重要的心态就是不要一次追求完美,一再卡关、反复修改内容都
是很正常的(我留了一个月的时间不断修改)。得到别人的回馈时,别太紧张马上依照他
的想法来改内容,先动脑想过自己的立论是否合理,或是和其他人讨论后,再决定要不要
接受别人的建议,不需妄自菲薄!写研究计画跟看文献一样,看得越多写得越多次,会越
快越顺利~
2. 推荐函
  写这部分只是想提醒可能跟我一样比较后知后觉的人(?)推荐函要两封,而会帮你
写的老师要跟你够熟。我一封请指导教授帮忙,另一封差点生不出来QQ 最初询问的老师
婉拒我(虽然修过他开的必修和选修,但可能还不够熟XD),后来想请导师帮忙,但没想
到他身体微恙,完全没看信箱,找他找一个礼拜也没遇到他,我都手写好一封信准备贴在
他的办公室门口了QQ 还好后来有门必修课的老师记得我是谁(?)愿意协助,不然我连
一阶都过不了XD 个人觉得推荐信可能真的比较现实一点,如果没多修点课或是多在课堂
上发问,没有在推甄前先进去实验室旁听,没去认识老师或让老师记得你的话,届时准备
推荐信时可能会比较困难QQ(尤其像我导师又没办法帮忙的话)
四、口试准备
  今年口试名单在口试前一周公布,和往年相同。口试时考生有五分钟报告,剩下十分
钟由教授提问。虽然口试规定没写很清楚,但通常会在五分钟里搭配投影片,报告研究计
画和简单的自我介绍。五分钟真的非常赶,如果没有事先多练习几遍很容易超时。所以如
果等到名单出来后才开始准备简报跟试讲,会把自己搞得很紧张,没办法好好应试。我大
概花了三个礼拜准备口试(九月底备审资料弄得差不多后就开始慢慢做简报,十月中做完
初版,十一月初口试当周确定最终版),期间找十几个人听我试报(看过或没看过研究计
画的人都有),想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做成笔记印出来。投影片务必精简讲重点就好
,时间真的很少XD(我总共做了18张,还有一些附录页备着)。
  其他方面,服装整洁正式即可,我当天穿白衬衫黑长裤跟黑色平底鞋。口试前一天早
点睡,准备存有简报档的随身碟以防万一(简报需提早寄给系所,若自行放入档案,准备
时间计入报告时间)。
五、口试内容
  临床组的口试委员有三位:林耀盛老师、张玉玲老师和雷庚玲老师,林老师和张老师
坐在隔壁,雷老师坐在张老师的左前方,三人呈L字形。口试时五分钟会响铃一次、十四
分钟一次,最后十五分钟时会响两声提醒时间到。五分钟内我根本没有自我介绍,报完研
究计画就刚好时间到XD 林老师先谢谢我的报告,然后换张老师和雷老师提问。个人感觉
林老师负责打招呼主持(?),张老师当大砲,雷老师等著被cue或是当小砲XD 三位老师
都算和善,至少都尝试面带微笑,但张老师火力比较猛烈,雷老师问题也算犀利但比较温
和~不过最重要的是,口试时所有问题都是针对我的研究计画,完全没有问个人经历或人
格特质等,完全没有。虽然不知道所有人的详细口试情况如何,但至少有听到三四位的口
试问题几乎都是研究计画相关。这也是为何前面我特别强调研究计画,因为口试时老师都
朝这个方向问,而且有些问题蛮细的。比较特别的是,我口试时林老师完全没问问题,但
据其他人的经验林老师都有发言,只是比较晚讲话,我猜可能是因为我回答完雷老师的问
题后就超时了XD
  除了口试时都被问研究问题这点,另一个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态度。如果不确定老师
的问题是啥先跟他确认,不要硬答~此外,我觉得老师并不是期待你讲出非常正确的答案
,他看重的是你的逻辑推论跟想法,所以基本上只要你解释得有理,老师不会穷追猛打XD
如果真的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要完全沉默或直接说不知道,尽量推论看看,然后说自己
会再回去想想或看文献跟别人讨论等等,应该就能解除危机(?)
  底下是口试问答纪录,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不然可以直接跳过XD
1. 张:“你所讲的不确定感是指个人层次的吗?”
  :对,创伤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充满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感是个人主观感受到的。
   “所以你探讨的模型是个人层次的?”
  :是的,我想要探讨的是个人层次的模型。
2. 张:“创伤事件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创伤事件可能有差异,但我看你的模型中
好像没有探讨到这个变项的影响?”
  :我的模型中主要是想看到创伤事件违反一个人主观信念的程度,创伤事件类型并
不是我想要探讨的,那我会想要看不管是哪种创伤,这整个模型跨事件上的适配度(此时
老师微笑皱眉)。当然我可以后续去比较,例如说用相关、t检定甚至用模型比较的方式
,来看不同创伤事件中的模型是否会有差异,再去做后续处理(语毕,老师说嗯好,虽然
看起来有点疑虑QQ)。
3. 张:“你的研究计画上有写到文化差异,那妳可以推论一下台湾人的文化影响吗?”
 :那篇在探讨日本人跟美国人的差异,发现日本人的刻意反刍比美国人的预测力更
高。但我推测在台湾文化底下,因为比较偏向集体主义,所以可能后续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来促成复原跟成长;所以刻意反刍的预测力可能比较小。然后如果是发生某些地震或台湾
人熟悉的创伤事件,信念违反程度可能会比较低,所以PTSD症状可能比较轻微。
   “但先前的研究结果好像跟你推论的有所差异?”
  :我想可能是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但先前的研究的叙事角度大概都是从跨文化上
的普遍性,研究者也没有想到比较适切的理由来解释,那我后续的研究可能会纳入相依我
独立我的概念,来探讨他们的影响。
4. 雷:“我想确认一下你的IU是比较偏向trait的,还是attitude / state的?”
  :我想要探讨的是trait IU,过去研究的确有将IU分为特质跟情境两种,但最原始
的是特质的,是Freeston 1994年提出的,那后续学者有另外去探讨特定情境下的,例如
针对人际创伤等等,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情境IU的预测力稍高一点,但其实两种IU的影
响力是差不多的。那由于我的研究设计,是想要在创伤事件前探讨IU的影响,但我没办法
预测他后来到底经历到怎样的创伤事件,所以我想用trait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5. 雷:“你说的刻意反刍是偏向meaning finding的反刍吗?(我答是)喔喔我会问这个
问题,是因为我的研究生有做亲职反刍的题目,但我们的研究是发现,刻意反刍与创伤后
成长的关系是负向的,我担心你这个模型可能不一定会长这样?”
 :我看过去的研究文献,在创伤的脉络下,刻意反刍通常都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只是有强弱上的差异(我这边简单回顾了一下反刍的分类,Nolen-Hoeksema的忧郁反刍跟
Cann的创伤反刍)。那有篇2017的meta-analysis,有分析这四种反刍(忧郁两种、创伤
两种),发现创伤脉络下,侵入反刍正向预测PTSD症状,刻意反刍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但忧郁反刍没有效果。
六、推甄准备时程(仅供参考)
7月初~8月底:密集看文献
8月底~9月初:写初版研究计画(9/11 写完)
9月初~9月底:修改研究计画、写自传等其他资料(9/15 简章公布)
9月底~10月中:备审资料大致完成、开始准备口试简报(10/12 资料上传截止)
10月中~11月初:修简报、试讲(10/26 公布口试名单)
11/3口试,11/20放榜
(开学后还是要持续看文献,虽然可能没办法像暑假一样密集阅读,但随着阅读量增加,
更可能发现自己逻辑推理上的漏洞)
大概是这样的时程安排,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大约8小时半~
七、结语
  四个月的准备过程,个人觉得蛮辛苦的,但抱持着想要提早放暑假多玩半年的心态(
咦),拼拼看推甄XD 最伤神的就是写研究计画跟准备口试,在资料上传前两周大改计画
内容,在口试当周时几乎重做简报,甚至修改研究假设……经历许多焦虑疲累的时刻,但
撑过来最后正取的感觉真的很感动QQ 如果不排斥写研究计画的话,可以考虑拼拼看推甄
~可以提早放松,录取率也比考试高(推甄10%左右,考试3%左右)。成绩部分我真的不
太清楚筛选标准是什么> <,但至少我知道台大心理所应该没有很重视校名(吧),这次
口试名单公私立学校都有,只要能进口试并好好报告,应该都有机会上榜!一路上真的受
到许多支持和帮助,抱持着感谢回馈的想法写下这篇落落长的心得文,希望能帮到有需要
的人,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我会尽量回答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