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参考了许多前辈的心得文,念不下书、放榜前也常常上来和大家一起紧张、
一起崩溃,有幸考上研究所后决定也分享一下准备的过程。
一、背景
116本科系,大四以前是考前才开始翻书的类型,总排名75%后,接近倒数10名,
重心都在营队系学会,原本志不在念书,
有其他兴趣,后来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
把兴趣当成兴趣就好xd,毅然决然开始念书。
念书前对统计几乎无概念,修课时还被当过,
OR算比较有兴趣但底子并不好,修课时也没有学得很扎实。
二、报考系所与成绩
报考清交成工工、工管所,交大多考一科生管但没特别准备。
统计 OR 英文 生管
清 75 40 58 - 备取11
交 75 75 31 正取
成 45 86 63 - 榜首 (加权65.25)
三、参考书籍
统计:提纲挈领学统计、700题
OR:交大王老师讲义、韩旭作业研究、韩旭600题
生管:韩旭生产管理
四、准备过程
暑假(7-8月)
6月底才报名补习班,也因为经济考量,
只报名统计一科,所以从暑假开始补习,
一开始算是决心没有很强烈,
心态也还没调适,偶尔上课还是会恍神,
事后很懊悔没有在第一次听课就把基础打好,后来要花更多时间去搞懂它。
这段时间因为还有学校专题在制作,所以准备张翔的小考时,只有靠把提纲范围念一遍例
题都搞懂,有剩余时间才把700题0颗、1颗星题目也写一写,本来打算8月好好的冲刺但家
人突然过世...,大概又多花了两个礼拜处理后
事和调适心情,总结起来暑假只有跟着补习班把正课上完,700题大概只写了1/5。
OR的部分从王老师的第一集开始听,
原本没有打算再看别的教材,看得非常缓慢,
期间也没有做题目辅助。
我个人认为暑假期间若能够把统计认真读完一次,700题基本题做完,OR也唸完一次应该
是最理想的,只可惜事与愿违xd。
秋季(9月-12月)
大四上因为有重修我总共修了21学分,包括两堂统计系学程的课程,还有本系的随机过程
,虽然修的课多但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上面,而专题的部分,最后阶段由组员凯瑞过了,
很谢谢他们包容我,让我没有再花更多时间在这里。
统计的部分开始复习题纲第一次,700题
把机率论之前的基础做完,决定先开始
做第七章以后的题目,包括2颗星的题目
和老师的勾选题,类题的部分怕念不完决定先跳过。
这阶段我觉得要把统计读到通,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我会力求每个定理和公式都要搞懂它
真正的涵义或直觉,把背诵的工作留给大量算题目的时候,当念书念到通了,自然不用花
太多时间去记忆。差不多在11月的时候念完了第二次,开始回头把700题没写的、做记号
的题目补完,接下来就是凭自己感觉去加强弱点了,我自己是平常复习或是写题目的时候
,
遇到课本上或题目考的一个概念,我会在心中解释给自己听一次,如果解释起来觉得卡卡
的赶快再回去复习,或是跟同学讨论,我自己ANOVA和回归的部分就各听了两次。
OR的部分我约在10月底的时候看完了王老师一次,但自己觉得还不太足够于是又跟同学买
了韩旭的线上课程再听一次当复习,因为当时觉得会看不完所以几乎每天都会看3至5小时
,当时评估下我觉得OR重理解而不是反复练习题目,所以几乎把全部心力放在课程上面,
看了一个月后才开始搭配600题算题目,但真的很多所以都是挑题目写,可能一个单元写
不到10题,或是在脑中模拟一下解法,对照一下详解就跳过了,但这样做的结果也反应在
考试结果上,写考卷的时候对于解题概念都很清楚,但常常解simplex写错或不熟悉,导
致解题时间被影响,建议考生在simplex、运输指派、Queueing还是要练到有手感,在准
备考试期间因为刚好在修随机过程,马可夫链和Queueing都搭配上课作业练到熟透,遇到
题目只要不要太难几乎都是秒杀,相比前面Simplex,算得胆颤心惊结果还是算错,差异
真的很大。
考前(1月-2月)
我印象很深刻,在12/29早八报完专题后,下一堂课我才开始写第一份考古题,一天大概
会做一到两份,清大考古不外流所以就是能找到的都做了,交大成大做了近七年的,这段
时间就是用大量的题目来补洞,顺便抓一下每间学校历年的考题趋势,或是准备一些平常
不会特别念的,例如成大考过两次的Logistic Regression和一些不至于太过复杂、但你
平常就是不会去搞懂它的证明。提纲就是继续翻就对了,大多数的考试题目真的都可以靠
题纲解决,700题我连一遍都没写完,但提纲真的要多看几遍。
这段时间我有稍微看一下生管,但差不多就是跟滑脸书的方式一样扫过,力求只要不要0
分就好。
考前大概一个礼拜开始会真的念不下书,休息一下也好,不要紧逼自己一定要在书桌前,
花点时间维持自己手感,翻自己的笔记复习观念,然后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出去走走、去
拜拜、上PTT看别人崩溃或者一起崩溃xd,总之要维持好心情。
五、考试心态和应试心得
学长都说,考试时要有自信,其他人都是砲灰,相信自己可以的,不过我也只敢嘴上说
说,心里怕得要死,怕自己才是砲灰,我给自己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基本题一定要拿,
解题卡住就不要恋战,我不是来拿100分的。
交大
-统计 :
考前我和战友们都在背公式,真的不要嘴硬不准备,考前我就指著
U-test问同学说这个这么丑应该不会考吧,然后就是20分没拿到了...,近年来卡方检定
和无母数都满常考的,考试前多准备其实不吃亏,交大今年除了无母数外没有太复杂的题
目,都是假说检定或者概念题而已,我差不多一个小时写完,检查一次后然后把无母数排
序完就对着考卷发呆,然后真的掰不出统计量所以又在检查了一次然后就交卷了。
-OR :
考前学长跟我说,如果遇到建数学模型的他一定会放最后解,我觉得
很有道理就照做了,结果就是我从第一题跳到最后,然后又乖乖地从头开始写,交大很反
常的考了4题每题都25分的建模,两题比较难两题简单,简单的题目用到像是基本的BIP,
一定要全拿,剩下的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我自己当时是一时慌了,有点紧张,第一题是九
宫格我建成9x9数独,检查一次还没检查到就交卷了,不管遇到什么什么题型还是要静下
来写比较不会粗心。
-生管 :
生管分数真的要谢谢我的同学,考前一天帮大家解析历年考试题目
,
也讲解了几个简单的公式,交大历年生管都考得很浅,极力推荐把考古题能弄懂得都弄懂
,像是今年报童模式和BOM表都有考出来,其余不会写的也都有点印象,本来只求不要零
分的我也靠着模糊的印象掰了8成。
清大
-统计 :
版上有人分享今年的考题就不多赘述,基本上和有流出的考古题题型
差不多。因为不能用计算机,所以都考推导或是观念应用。
-OR :
我有稍微记题目给学弟妹参考,这次应该是考了五题,比重是确定性
模型50分随机过程50分,和简章说的一样。
1.出租车在A,B两市间载客,给定客人的机率算稳态和期望收益。
2.等候系统中的犹豫(Balk)和反悔(Renegeing)客户。
3.解一个Simplex(3 iteration)然后做敏感度分析。
4.给定一个network以及三条路径,求最大流量和割值。(这题我一直找不到新的路径...
到现在还是很困惑)
5.给六个指派有不同的cost value,找出哪两个指派是等价 。
在写的过程中解第三题因为没有练熟花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一题没有时间慢慢想只能用
直觉,最后这科就考爆了,我和我同学都觉得今年OR改的很怪,比自己预期低很多,不知
道有没有其他同学也是?
成大
-统计 :
写考古的时候,成大的出题方向最难抓,今年和台大不约而同出了拉丁
方格设计还占了27分,另外还有10分的Kappa统计量听都没听过,所以这张考卷对我来说
满分是63xd,其他都是假说检定、ANOVA居多,有把握的稳稳拿,我自己写的时候是有一
两题不确定用的检定对不对,还在等坊间解答帮我解惑xd。
-OR :
今年OR考的意外简单没什么难题,我自己是在第一题解Convex Progra
ming转换目标式,到快结束才检查到来不及改完,粗心真的是大忌,慢慢写在第一次就写
对才是上策。
六、反馈
1.统计真的是剑,可是当大家剑都很利的时候你还是得靠OR,我觉得念书比重不要差太多
。
2.要找个好的念书环境,不要像我不喜欢图书馆的椅子就待在系上念。
3.让生活单纯一点不要有太多变化,对读书比较有利。
4.找个伴一起念书吧,自己念真的很痛苦,没人可以解惑。
5.能拿六成的分数就可以上榜了,从会写的开始写。
七、结语
考完试后有种很不切实际的感觉,不用每天被念书进度追着跑,但其实也感觉有点空虚;
这几个月过得很快也很充实,也了解到时间的宝贵。
考前虽然以清大为第一志愿,落榜后虽然觉得遗憾但也没想像中的失落,我想说的是,考
研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路,而中间筑梦的过程才是价值的所在,很努力的拉高自己的高度
,这就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了。
谢谢张翔老师让我在考试路上无往不利,也让我顺利的在大学毕业前带走了一点东西。
也谢谢朋友送的包粽、家人的支持,学长们留给我的资源和女朋友的陪伴,没有你们我也
许走不到这一步。
也祝福其他考生,不论是等放榜的或是还在找教授的,祝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未来的学弟妹,如果有疑问可以站内信给我,
或者认识我的也可以直接找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