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
数学 计系 资演 英文 总分 结果
台大资工 60 32 70 36 165.6 正3X
台大电机 71 89 28 48 192.8 *落榜
交大资工 *33 76 67 176 网工正取,甲组备17
清华资工 72 41 113 正取
中央资工 82 *62 72 216 正取8
成大资工 *缺考
*交大数学没发现最后一面,一考完有人来问问题我才发现漏掉,
直接喷20分,而且这20分我全部都会....,多拿8分我就甲组正取了。
*中央计系写一写觉得题目很烂,所以没检查,
提早40分钟交卷(中央三科都有些题目很傻眼)。
*成大因为觉得清交会上就没去考,没有把握不要学~
*台大电机同理觉得台清交会上,而且连考四天,已经累趴,没有写得很认真,
完全不检查就交卷。
目录:
(1)背景
(2)心得限制
(3)准备时程&时数
(4)各科目准备
(5)考古题
(6)补习班老师
(7)题库班
(8)模拟考
(9)战友
(10)心态
(11)杂谈
(1)背景
北科大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为了考资工延毕,大四下开始准备,大四下还有13学分,
大五上2学分,系排名我觉得落差很大,所以我分学期讲,不然平均起来不准,
大一系排96%(80/83),大二系排81%(61/75),大三系排21%(16/76),大四系排19%(16/84)
大二下有看开放式课程学C,然后真的是"玩"一下解题,uva解不到100题,
最好成绩只有ITSA绩优团队。
如果你问我大一大二为什么系排那样,因为我那时候跟朋友创了一个辩论社,
而且一直努力想当电竞选手XD,然后大二下交女朋友,觉得不能这样颓废下去。
(2)心得限制
这边只是提醒这篇心得比较适合哪一群人,当然看心得本来就是哪边觉得好,
就可以捡起来用,其他当作参考。
1.我是延毕生而且没有工作负担,所以我在一年内可以有较多时间准备。
2.我是跨考生,所以可能整体学习速度会比本科生慢。
3.我是高职+科大生,所以数学的底子跟学习速度可能比高中生较慢
4.我有补正课及题库班
(3)准备时程&时数
其实我大四上有开始补林立宇的线代,但是那时候回去完全没复习,只是去抄笔记,
内积还翘掉,所以严格来说是从三月开始准备。
这边时程我做的很乱,只是提供时程安排的参考,
我会把我最后有完成的事项都列在"(4)各科目准备",
只要最后有念到某个目标的量,其实怎样安排都没差。
3月~6月底:
补林立宇离散跟洪逸资结
因为有送黄子嘉离散的TKB
所以到6月结束时把黄子嘉离散看到排列组合
7~9月中:(重要时期)
看黄子嘉线代公播,补张凡计组,洪逸OS,暑假过一半才开始上林立宇算法。
计组跟线代是两个连贯性超强的科目,前面教的回去没复习没写题目,
之后来补习班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我在黄子嘉下次上课前一定会把线代后面的T/F跟easy做完,到线代第五章都是如此,
这时期让我线代突飞猛进。
张凡计组因为刚好一下遇到2次台风放假一下又老师有事请假,
我才有办法在张凡下一次上课前把之前的章节后面题目都做完,
而且还把交大开放式课程同步看完,算是因祸得福。
另外非常缓慢的写离散书后面的题目,
9月中~10月底:
我已经忘记我具体怎么安排了,反正到10月底题库班开课前:
黄子嘉的离散TKB看完Tree,并且把离散第一到第五章后面的题目都写完,
第六第七章写完单数题
计组到virtual memory的题目都做过,资结则是把洪逸书后面的题目做一遍,
OS好像只做一半,但是有在背同步这个章节的code。
算法只看完复杂度跟divide and conquer
11月初~1月初:
补六科题库,在每次题库上课之前把要上的东西再run一遍
而且我黄子嘉跟林立宇的离散线代题库班都有上完
我考古题写很慢,到1月初大概才写完了交大97~101年的考古题
1月初到考试:
把题库班的讲义拿来重做一遍(很重要)
把该做的考古题做一做
(4)各科目准备
这是有补习的准备方法~
另外我准备的方法就是秉持洪逸的"把基本分练到最强,一题都不能掉" 哲学来准备
线代:
读完一个章节一定要复习,把T/F跟Easy做完再进入下一章效果最佳,
因为秉持洪逸哲学,我在暑假时还一直在喊第八章要放掉,
结果最后做一做考题发现第八章还是要念阿!
Jordan Form 那章除了nilpotent跟cayley-hamilton有念,
其他都放掉(minimal polynomial也放掉),最后一章如果觉得很烦,
那就只记性质不用念证明,我最后是练到第一到第五章的证明,
在黄子嘉笔记上出现的,除了数研才考的几乎都会证。
至于今年台大考A+矩阵跟双线姓,我还是觉得就不用念那么偏的东西,
考试时我反而因为一开始就不会做那两题,
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而且不分心的把其他题做出来,如果那两题介于会跟不会之间,
我觉得我的数学会掉分,另外推赵启超的开放式课程。
完成项目:赵启超线性代数看完、MIT开放式课程看完、黄子嘉书后面第一到第七章
T/F&easy&middle(第六章没写,第七章没写middle),
黄子嘉及林立宇的题库都写完
(没写数研统研,没写觉得自己一定会写对的题目跟很难的题目)
离散:
非常容易忘记,所以一定要隔几礼拜就把答案遮起来回来复习一下,
大量做题目就会稳一些,然后笔记上的证明也是一直忘记一直复习一直证,
onto(m,n)、s(m,n)、D(n)那些公式跟由来大概总共复习5~6遍吧,
图论跟树还有代数证明都背,我到12月还去把黄子嘉正课TKB把代数看完,
代数也是花时间看4~5遍把笔记证明全记下来,结果一题都没考QQ,
强烈建议没那么多时间的人可以放掉代数,因为代数没看很多遍,
只是看懂的话根本拿不到分数(其实每一科都一样),
有限状态机不会考也可以放掉,但是Hasse diagram跟逻辑那边很重要,
我交大数学跟台大电机就是因为轻忽逻辑掉分的。
林立宇教数论及中国余数定理的时候我没听懂,我是看rosen的原文书才看懂的,
其他章节我根本没用到rosen的书,因为数论可能仔细看黄子嘉的书还是可以看懂,
所以原文书应该是可以免了,线代的也可以免了,另外数论最后的RSA建议要会,
中央会考,交大的OS偶尔也会考(在security那章,洪逸不教)
我排列组合因为底子弱,所以有去youtube看"吕冠纬"的高中排列组合,教的蛮不错的。
递回那章我非常非常容易算错,所以最后发现的技巧就是,算出closed form后,
比对closed form跟递回式的前两项看是不是一样,如果一样,这题一定稳拿,
我考台清交全部都有带进去看,知道一题稳拿之后的感觉是差很多的,
数学很容易算错的人就要发展验算机制,像今年台大第一题算反矩阵,
算出来后就要验算看乘起来是不是等于I,例如LU分解看L跟U乘起来是不是等于A之类的,
所以最后因为线代的内积投影、正交基底之类的超难验算,尤其那种积分的,
建议数学不是很稳的,看到内积赶快跳过,反正交大题目够多,大部分的人都写不完,
我交大就是一题内积算30分钟才变成这种分数,当然这是我的浅见,
像yorunohosi这种底子好数学强,今年交大数学可以拿85的怪物可以不用理我。
离散完成项目:"吕冠纬"的高中排列组合,黄子嘉书第一章到五章后面的所有题目,
第六第七章的单数题,黄子嘉林立宇的题库讲义
(尤其推黄子嘉的离散题库讲义,很全面,写完功力大增)
另外呢,我发现蛮多数学很强的人,碰到不会的题目,会让自己花一点时间去想,
想一天或更久的都有可能,我就会去效仿,但是还是要有进度,
所以我通常想10分钟是极限了,因为想题目的过程会让强迫复习跟连结自己学到的观念,
我觉得这可能是数学变强很重要的关键,所以数学要早点念,
因为到后面有进度压力就会想赶快看答案做过去,这样进步的幅度就变小了。
因为数学、计组的课本都很好用,所以我数学计组科目的学习目标就是:
能把课本的题目(去掉很难很偏的题目),都能够遮住答案并且做出来,
至于何谓很难很偏的题目,我很难解释哈哈,我最后面会举一些例子,请自行类推。
计组:
就像前面说的,下一次上课前,一定要把题目都做过,这样最有效率,
全部我觉得念到IO结束就好,虽然有人说多核心是台大决胜关键,
可是台大的计系每一题分数都那么少,念一整章的多核心都抵不过半题数学,
没时间的就放掉吧,我是有把台大多核心的考古题弄会,但是GPU我看来看去还没辄,
真的自求多福。张凡上课可以不用抄笔记,
但是每个段落开始之前的架构建议要抄(可以抄在书上就好),因为架构很重要,
这是读书跟复习的利器。
另外交大很喜欢考原文书的EXAMPLE(有答案的,不是每章最后习题),
也很爱考每章的最后一节"pitfall and fallacy"(每年大概2~4分),
而且那些问题很多会让人搞不懂在说啥,所以没看过一定错,
我看很多人对张凡的题目在发问,
其实很多都是原文书一模一样的题目放在考题上,今年也是有考一个选项,
我买原文书的功用只有在看EXAMPLE,跟每章的"pitfall and fallacy",
全部看完大概不用两个小时。
另外原文书的功用就是在看哪些内容在张凡书上有,但是原文书上没有,
像是进位加法器跟算gate delay那些全部从原文书拿掉了,
所以最后我就完全放掉那些电路图,gate delay那些虽然我会算,但没有很熟练,
原因就是因为我觉得根本不会考,清大如果再考那些进位,
我也只好摸摸鼻子说清大老师跟不上版本XD,考交大我还加推李毅郎的开放式课程,
第一是上的好,有很多社会经验分享,第二是有一些他讲的也出现在交大考题上,
清大我觉得一直叫学生有点拖时间,后来我就没看了。
最后让我计组很稳的就是我把张凡题库中,台清交成中央的题目都做两遍,
把犯错的机率降到最小,计组我觉得最容易忘记的就是浮点数了吧,
结果我把浮点数练到超强,今年一题都没考QQ。
上述题库练题,一样把很难很偏的题目放掉,我只好先列举哪一些是很难很偏的题目,
非全部,请自行类推
线代:台大几年前的det,A+,双线性
离散:103交大数学几乎都是XD,今年交大离散叫你写出strassen method
计组:张凡题库中的brain-storming那章,非标准IEEE754的都是,
对资工来说台联大电机的题目都很偏,电路题举凡像叫你画出整个pipeline、
画出加法器的都是
资结:交大某一年考证明disjoint set的find的时间复杂度,今年考证明quicksort 的
avg complexity是O(nlogn)
OS:台大很多的考题都很偏,做了完全没意义,但可以看过,感受一下题风,中央的网络
题,Linux题,security跟protection题(交大会考没错,但是CP值太低,
就算放掉,只要基本题够强就OK,希望我的OS成绩可以说服你)
算法:你觉得学了考试也不会写的(不要硬背,没意义,台交的考题重复率极低),
大部分的NPC证明,我NPC证明只背2~4个,
但是今年交大考证明"cycle中权重最小的边会在MST里"这可是基本题
计组完成项目:李毅郎开放式课程看完,张凡上下全部,
张凡题库台清交成中央题目写两遍,
白算盘的"EXAMPLE"跟"pitfall&fallacy”
OS:
洪逸笔记念到超熟就好,这科的CP值真的蛮低的,我自己把恐龙本念到档案系统,
结果今年考出来还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有帮助到台大电机,也就是4分的事情,
结果我数学一粗心倒扣10分,根本不用玩。
但是一样可以搞来恐龙当工具书,一个跟计组原文书一样功用的地方,
就是看洪逸哪边有教,但是原文书没有的,像是面包店算法之后就没念,
"page segmentation"原文书也拿掉(不是单独page,也不是单独segmentation,
如果你放掉这两个,你会落榜),我也没念,另外也可以中英对照,
看喜欢哪一边的用词,但是看完恐龙得到的效益真的不高。
之后就是务必要把洪逸笔记练到超强,问死结处理方式,要能马上回答
"prevention","avoidence","detection and recovery","ignore",
然后prevention破除4个必要条件等等...
再举例今年台大资工考:
"请解释为什么可以允许执行程式的大小,大于实体内存的大小,
并说明此机制的名称以及如何把虚拟位址转成实体位址(5分)"
才5分!!
我就要把virtual memory申论完,把page优缺申论完,把如何转换实体位址的图画完,
没有把洪逸笔记练到超强,一定会花不少时间
(当然这题配分5分,写这么多是不对的,可是我就是想写完整),
而且下一题又问:
"请解释segmentation机制,解释包含每个segment的名称跟资料(5分)"
这种断手流的考题,就是依靠平常的自我要求,我同步的code也是全背,
结果只有交大考一题超简单producer-consumer中full跟empty的初值。
完成项目:洪逸书后面的题目,洪逸OS题库,清大黄能富开放式课程看完,
恐龙原文书看到档案系统
资结:
这科如果各位还有较多时间准备,与其听两遍,
我建议非本科可以把C语言练到会实做link list或者二元树,或者去玩一下程式解题,
因为资结常会用到指标,有实作过link list会更容易学,
交大每年会固定考一题程式追踪题,如果有玩程式解题,
对追踪code的能力是不小的提升,而且会遇到很多题目解不出来的,
结果其实是资结的经典内容,会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另外就是有一个实作魂,
我资结有买原文书,我就把circular array、disjoint set、heap sort、quicksort
都实做出来,而且花不少时间把code背起来,遇到交大爱考的heap调整程式,
看到几乎就秒杀,我现在还是能把heapsort跟quicksort实做出来,
这科就是洪逸笔记练到超熟,只要考试有资结的考题,几乎是一题都不能掉,
拿台大今年第一题当举例,我相信第一题复杂度一定有人轻忽然后算错,
所以还是要一直练那些无聊的题目,但是这科不是胜负的关键。
完成项目:洪逸书后面的题目,洪逸题库的题目(跳过资管的题目),
原文书拿来练习实作
算法:
今年左右胜负的大概就是数学跟算法了,我觉得之后要上榜,算法绝对不能放,
清大、中央考NPC的观念,台大的算法就考了60分,交大考关于MST的证明,
跟一些算法设计,这科我觉得林立宇朗老师的正课讲义真的不错,
没补习我觉得看名校攻略秘笈也不会差很多(大部分只是题目新旧的差别),
虽然以前大大都有提点要念的地方,但我还是重复一次我念了哪些,而且是弄到很熟,
时间复杂度是基本而且必考的,一题都不能掉,
Divide and conquer则着重记忆时间复杂度,第K大的数花O(n)并且时间分析最好要会
、平面上找出两点的最短距离O(nlogn),DP考到最后真的没什么好考的,
不外乎rod cutting、LCS(今年台大)、LIS、edit distance、OBST、matrix chain、
0-1 knapsack,递回式都要背,尤其0-1背包如果考负重少的,大家一定硬爆猜猜看,
考负重多的,大家还是硬爆猜猜看XD,因为表格太大根本写不完,
所以像背包问题就比较适合考递回式,如果这些都学会,
其他一些简单的变形也有很高的机会可以做出来,
其中OBST跟matrix chain要练到又快又准,因为交大分秒必争,KMP也要会,
图论要能写出DFS的应用,像是找articulation point、
strongly connected component、侦测有无cycle、找Topological sort、
找diameter、找MST,上述应用都要分清楚在哪些图上可以用,
还要会Dijkstra、Bellman Ford、Floyd Warshall、Ford-fulkerson、
Edmaonds-Karp、Bipartite matching(今年台大),另外有关图的证明,
几乎都是矛盾证法起手,最后是NPC的观念要很清楚,NPC的证明今年则是一题都没考。
完成项目:林立宇的正课讲义,算法名校攻略秘笈
要大量写题目,然后从写题目过程中去犯错,把那些自己会犯错的地方补起来,
写到最后接近考试会很烦,因为做很多题才会犯一次错,但是还是要做,
对速度也有帮助。我算法有特别把DFS的应用跟DP的所有递回式整理在笔记本上背,
最后我也替线代跟离散发生的一些错误整理起来,大概八页,时不时翻一下,
因为这些错误很容易忘记,如果重头复习讲义又浪费时间,我记的内容就会像是,
"R,S:transitive但R联集S不一定具transitive"、"v-e+r=2只能用在连通图”、
"除了取转置跟取H的eigenvector会变,其他操作eigenvector都不变"
之类的小东西。
我暑假前就买一包最便宜的空白A4纸当计算纸,计算完就留起来,
到考前总共写完1.5包,回去看那叠还蛮有成就感的。
(5)考古题
我到1月前才写完交大97~101
之后就是赶进度~,因为很多题目题库班都写过,所以我也没有很严谨的计时,
应该还是要计时测验两三次才对,
就是把台清交近5年的题目做完,但是不要以为做完那些就会上,
因为黄子嘉题库班有说,上榜是因为实力强,而不是把那些考古题背起来,
都只做那些题目会有overfitting的问题。
台大只做4年,因为我觉得帮助不大,台大OS的题目都是用看的。
完成考古题:
台大电机:101~105 (105资结没写,因为听说很难)
台大资工:102~105(OS用看的)
交大97~105
清大101~105
成大103~104(因为看之前心得文说103之后的题目风格变了)
(6)补习班老师
林立宇:
中规中矩,编辑讲义的功力较强,照着黄子嘉的脉络教,还有女老师就是开心^^
黄子嘉:
还是非常推,因为黄老师会一直push同学要写题目,举例像影片是春季班,
他就一直说回去要写题目,暑假念书每天不能小于六小时等等,说服功力也是一大重点,
举个差别较大的地方像是,当要讲det(A+B) != det(A)+det(B)的例子,
黄子嘉上课用很好笑的方式说好多遍:"所以考可逆加可逆是可逆,错!
考可逆加可逆是不可逆,错!,考可逆加不可逆是可逆,错!,
考可逆加不可逆是不可逆,错! 继续下去...",这边听完一辈子都不会忘
当然如果你时间不够就要取舍了,立宇老师有较新的题目跟方向,
黄老师上的比较容易懂。
洪逸:
每次都大概晚上7:15上课,然后晚上10:40下课,题库班更狂,有几次都上到11点,
所以上洪逸的课你会学到毅力XD,另外就是读书的架构,
把一段原文分成定义、优点、缺点、操作方式等等.....,
这是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地方,还有就是把书盖起来,
能把某一章学的东西讲出来,才是真的懂,这也是清大赵启超老师上课有说到的方式,
另外我很喜欢老师上课说故事啦,因为可以听听业界的老板都在想什么,
也可以欣赏一下老师论述的能力(台湾人应该要当海盗),我最佩服洪逸的一点是,
上课几乎不用看任何东西,洪逸笔记全部是他默写出来的,
连例题都记住实在是很扯,而且我没看过他内容或code写错...。
张凡:
老师看起来身体非常虚(是真的很虚),
我常常会幻想如果老师有一天上课上到一半倒下去我们该怎么做。
睡饱有热情再来,不然会睡着,我上张凡时,
隔壁的妹子几乎每一堂都在睡(很妙的是,几乎每一堂都来),但是老师教得很好,
虽然有时候会叫我们背,不过这种情况分两种,一种是他讲清楚了,
意思是你在听不懂就背吧,另外一种是很难很偏的那种,这种不要理老师就好了,
所以很多人因为张凡常常叫我们背就对老师反感,我觉得稍微判断就OK了~
另外说,张凡题库的讲义很好。
(7)题库班
补习班整理好的东西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我是蛮推的。
如果补的话要注意一些事项:
如果你正课计组没学那么熟,张凡计组对你的帮助可能较大,因为很多都从头讲,
张凡叫我们背的东西,不是很有用,就是超没用,
很多时候又把正课的难题或不会考的拿出来讲,所以只要张凡一浪费时间,
我就狂做题目,这个时间的差别非常大,我是张凡讲到哪,
我就把所有题目做到相同进度,我听张凡讲到vitual memory就没去了,
但是张凡题库班讲义真的超强。
算法的题库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只是把正课讲义挖洞,
然后帮你复习基本观念,自己念是完全行的通的,但是这科是送的XD
这个阶段是要跟老师同步做题目,而不是很多题都不会等老师解答。
(8)模拟考
我考第一次跟第二次,第一次考第10名左右,第二次考2名。
模拟考的资结考题超烂,第一次模考,所有树只考二元树的定义,最扯的一题是:
给15个数值
(一)写出bubble sort前五回合排序结果(10分)
(二)写出quick sort前五回合排序结果(10分)
考这两题到底有什么意义!! 写150个数字看谁写得快吗?QQ
整张拿资管的题目来考资工,想要一鱼两吃也不是这样吧!!
第一次数学不知道为什么考有限状态机。
第一次的OS考题也是,贴一堆课文,改几个句子,然后问有几个对,根本猜猜看。
不过这么无奈,模拟考还是要考!!
要练习的是时间掌握度,跟考场临场反应,
另外需要的是比较性,当知道第2名之后其实心情稳定很多,模拟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能考尽量去考。
(9)战友
我这个人喜欢交朋友,所以没事就多微笑,要走了打个招呼,先认识隔壁的,或者有人问
问题就凑过去看,大家人都很好不要害怕,补习班认识几个人,组个群组应该不成问题啦
可能前排的人比较认真吧?! 我认识的人大部分都有上台清交成,
群组里面有3个大学读台大的都有上台大交大,台大就是猛,
多认识强者,就会逼自己进步。
(10)心态
保持平常心,考试就是去考场,然后把题目写完,没什么特别的。
我考前也是一直很挣扎,因为我常常睡到中午,下午1点半才开始念,
时间不多的人就不能像我这么做了。
不过我每次都唸到闭馆,念得还算多啦。
我到考前一天还只把时差调到九点起床而已XD
我比较喜欢去国图念,因为有很多年轻高中妹子,读了比较开心,
最后觉得有点无聊时也喜欢去大硕自修室念,因为可以教人啊,聊天阿之类放松一下。
我交大考完数学掉20分真的晴天霹雳,但是我还是跟别人说:
"没关系,我还是会正取",下一科计系心态有稳住,才能拿到该有的分数。
(11)杂谈
之一:我考试时数学用铅笔笔写,其他用原子笔,平常练习全部用原子笔。
之二:觉得考卷很难的策略就是,每个题目就算看不太懂,也要撇个几句话,
因为张凡说:只要老师觉得自己题目出得太难,改分就会很松,
可是完全不写一定没有分数。
之三:建议考试当天早餐跟午餐都要吃的比平常少一些,晚餐再吃到开心,因为中午休息
时间不多,吃太多会想睡觉。
之四:我觉得很烦的时候就会跟题目对话起来....."X! 这什么烂题目","这题目Nice"
之五:考交大时土地公没有显灵,让我数学掉20分,
但是我还是把土地公的仙草密带去台大喝,应该是有显灵,
要算关系个数那题,平常做题目做太快就直接当|A|=n,
最后5分钟才检查到|A| = m。
之六:补习班强烈建议不要坐第一排,请从第二排开始,因为抬头抬得很累。
之七:今年台大资结只考时间复杂度跟二元搜寻树,真的很酷!
之八:我很幸运,家里金钱足够可以补习,女朋友已经上研所还是不离不弃陪我念书。
之九:考上要更努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