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eroroman (PorisHuang)
2017-03-11 22:44:34背景:自己前三年几乎成绩都在系上一半之后。
希望以此文勉励和我一样,成绩普普通通,
大三下才决心要考中文所的人。
所以成绩这么烂还拿出来献丑XD
成绩:
台大
国文 30/50
英文 46/100(门槛28)
中国语文能力测验 25/50
文字学 17/50
声韵学 20.5/50
中国文学史 69/100
中国思想史 48/100
总分 209.5 (最低录取209.5,吊车尾是我)
政大
高阶国文 81/100
中国文学史 52/100
中国思想史 45/100
文字学 39/100
总分 285 (正取最低284.5,没错压线又是我)
准备过程:
我大概是暑假过后,发现跟朋友进度差距太大,才有危机意识的。
暑假我只把《先秦人性论史》做完摘要,还有断断续续看了些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
在小学方面,我的程度在这一年准备的过程,大概跟准备前相去无几。
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准备思想史跟文学史。
整个准备过程都仰赖朋友的讨论,我才有办法跟上进度,
因为自己是除了看论文外,看大部头的教科书就会精神无法集中XD
以下有关小学的准备过程,由于版上高人太多,就只列书目。
考古题方面,暑假刚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都写不出来,
又听老师说没有在考场当下,写的都不准,就缩头乌龟般不愿面对。
文字学
书目:徐富昌先生讲义
半册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在文字学部分,我就只有把徐先生的讲义做完摘要,
对照裘先生讲文字演变还有六书的部分,
然后稍微整理一下各家(唐兰、龙宇纯)对六家的看法,
稍微背一下讲义内的字例而已。
声韵学
书目: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李存智先生讲义
在准备声韵学的时候,我自己是配合著李先生的讲义,还有跟朋友讨论才勉强跟得上,
最后自己是背完中古声母、206韵、中古到现代音韵变化、四分之一的上古谐声字表,
念过一次董先生书后,我就没有再念太多,主要就是把该背的背完而已。
文学史
文学史是我这半年来准备最多的,因为自己看大部头的书很慢,
所以都交叉著论文以及论文集来准备。
书目:叶庆炳《中国文学史》
王国璎《中国文学史新讲》(上册我只有看汉诗到六朝诗,下册我只有看诗的部分)
黄奕珍先生补充的五十篇文学史论文以及周凤五谈汉赋起源的论文
叶嘉莹《迦陵谈诗》、《迦陵谈词》、《唐宋词十七讲》
郑毓瑜《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宇文所安等编《剑桥中国文学史》
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柯庆明《古典中国实用文类美学》
蔡瑜《陶渊明的人境诗学》
一开始在准备的时候,因为自己明白累积的文本量和同侪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在准备的时候,就比较朝向自文学发生场域以及专论的方式着手,
想说透过不同系统以及诠释的可能来补足文本量的不足。
其中我觉得最有帮助的是《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引譬连类》了,
尤其是后者直指文学(尤其汉赋)在身体感以及周遭环境互动下的发生情境,
算是对我这半年来的文学史思考一直有另一个参照座标。
而前者,我今年考下来的感觉是不再会太常出叶氏以及王氏书中的东西了,
而且联经刚出这本的繁体版,像台大这两年考的小说续补跟女性文学,都出自于此书
所以自己是觉得这本的内容可能接下来还有可能再出现。
笔记基本是我是在叶庆炳的基础上逐渐去添补的,所以我觉得叶氏的架构还是需要熟悉。
但是其中说法的准确性,可能就要透过其他书籍来补正了。
思想史
最残念的一科QQ 原本自以为自己大三应付得不错,反而准备的时间少文学史很多,
最后就超级爆炸地反应在分数上(痛苦太多,收获太少
在准备的时候,我自己反而是放很多时间在背思想史文本,然后和各家的说法参照。
譬如说吵很久的中庸时代问题,各家说法不一,最终还是要提出文本佐证自己观点。
每一家学说的前承和开展以及思想内容的把握就是这科的重点。
各个时期我觉得最难的绝对是宋明理学(我自己最烂的一环)
宋明各家的解释,要区分出哪些是本意、哪些是后人的诠释意,真的很难,
所以论孟学庸的基础一定要打好,还有易传也是。
不然就会跟我一样在宋明打转很久,最后还是爆炸。
先秦
劳思光《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
赖锡三《庄子灵光的当代诠释》─其中谈齐物论解释分歧的部分
钱穆《孟子要略》
麦可‧桑德尔《正义─一场思辨之旅》─其中谈康德的部分
蔡锦昌:《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与古代思想新论》
柯雄文:《伦理论辩:荀子道德认识论之研究》
两汉、魏晋
张蓓蓓先生 汉晋诸子讲义
牟宗三:《周易哲学讲演录》
杜维明:《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
岑溢成:《大学义理疏解》
蔡振丰:《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 、〈对反或连续:王弼与郭象思想的争议〉
(后者很重要,反省了前者对于王郭思想的看法)
佛学
于凌波:《简明佛学概论》─这本我是当辞典在用的,没有全部看完
中村元:《原始佛教》 ─这本就当故事书看就好XD
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ch.1
安藤俊雄:《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其开展》
李润生:《僧肇》
钱穆:《中国思想史‧二五~二八》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谈大乘起信论的部分
宋明理学
陈来:《宋明理学》─我是以此本为底本
钱穆:《阳明学述要》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综论》
张丽珠:《中国哲学三十讲》─其中谈明清气学的部分
思想史我觉得考题不太会想文学史这么刺激,但文本、诠释者体系要搞清楚,
后来回想起来自己答题的时候把某些有些对立的学者看法凑在一起,
所以分数才这么糟糕。
然后思想史书中提到的功夫论、心性论等要小心,
在使用的时候不要落入杜保瑞的四方架构陷阱XD
现在想想其实不太需要看这么多家的说法,稳稳抓住各家说法,找出能够证明自己
想法的文本就好了。
以上的文学史、思想史书单,仅供参考,很多书的作者都是大家没错,
但也有很多伟大的研究者,我因为觉得调性不合,稍微翻阅后就放弃了(例如唐君毅
所以我觉得这方面还是要找到自己能够接受,而且喜欢的研究者,才会比较有帮助。
总结:
现在想想自己能上还是很不可思议,这一年两所学校的考题要是小学再难一点,
我可能就两所都落榜了。
我自己念书习惯很差,常常念一念就恍神,
能考上真心觉得都是我朋友跟我的讨论,
还有他们在我面前演示了十分的努力才逼使我撑下去。
这段时间收获最大的,也是和朋友的交流。
关于读书方法,我自己自认习惯很差,对此没有什么好讲的。
只希望大家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承担这段时光的快乐和痛苦。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朋友,没有你们,我今天可能就准备签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