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政台文所 推荐书单与准备心得

楼主: pokemen (桓仔)   2016-04-13 21:39:22
  虽然版上已经有许多前辈跟高手的心得文了,但为了还愿(?)所以还是厚
脸皮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书单和准备方式,希望非文学院背景的自己,能稍
稍帮助到有同样目标的考生们。
  在进入落落长的正文以前先跟大家良心提醒一下,这篇文章真的很长,而且
原PO是排版白痴,所以建议:
1.想看故事(?)的人可以看看前言和准备过程之类有情节的部分,笑笑就好。
2.真的想考台文所而且痛恨废话的人,请直接看“书单&准备方向”和“考试心
得”。
  至于其他无聊来逛版的乡民们,很抱歉,这篇内容应该不怎么有趣。愿各位
毕业后,无论是否考上研究所,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
[考试成绩]
政大:正取一
国文:59 (哭)
英文:67
台湾文学史:87
文学理论与批评:79
总分:292  正取最低分数:198
台大:正取二
国文:80
文学概论:90
台湾文学史:70
中国文学史:58
口试:86
核算后总分:426.8  录取最低分数:324.86
[背景]
  政大法律系,还不确定能不能毕业(惨)。四年来系上平均成绩大概落在80
~90趴之间,所以要考研究所但害怕自己成绩太烂、面试会GG的人可以稍微放心
了。
  平常喜欢看闲书,但严格说来阅读量其实偏少。建议考生们答题时可以先从
自己熟悉的书单里去找寻范例,并由此做树状延伸;有修过社会学、哲学等相关
课程,觉得对理论掌握上会有不少帮助。在此还是要越俎代庖一下(?),推荐
大家去修社会学的相关课程,非常有趣,会让人注意到一些自己平常不会特别关
注的事物。
[冗长的前言]
  因为家庭压力所以唸了法律系,父母担心我会分心,对国考会有不好影响,
因此也不准双辅修。这样浑浑噩噩、玩好多社团、破关好多游戏,过程中东抓西
拣一些自己想修的课,也就到了大四。
  升大四前,我喜欢的女孩考上了她想唸的研究所。她一方面鼓励我去追求自
己真正想要的事物(简单来说我会决定考台文所,有很大原因是受到她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为了她自己想要的未来离我越来越远。暑假时候我失恋,觉得人
生过得奇惨无比。爱的人没有一个留下,文学之梦始终落在极远极远的地方。我
辞掉打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可以提醒,现在是失恋的第几天。
  那样一个醒来,就只是为了再度倒下的日子,即使如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心有
余悸。大四的上学期,我耗尽在情感幸存的状态里。因为种种缘故,所以每周还
是会看到她,并且感觉自己又死了一点。--好的让我跳过中间这段重复的过程
,总而言之,一直到了2016年元旦,我才终于有种“也已经半年了”的感觉。那
并不意味着我从此可以完好面对那些过往:包括期间疏离的彼此、她的改变,以
及在久未对话的十一月的被封锁,而只是觉得自己还有其他更应该去完成的事情

  所以(我就快要进入正题了),我过完年后终于(逼迫自己)开始全心准备
台文所考试,幸好大致要唸的书都已经在九月时候就已经买好借好,所以不至于
太过慌乱。
  我主要的考试准备期间约莫一个月,在那之前我唸完的书,整整一学期,只
有叶老的台文史纲和雷蒙塞尔登的文学理论而已。冲刺期间平均每天念书时间大
概是5-6小时,虽然看起来唸的有点少,但因为我个人实在是坐不住的那种类型
,所以其实对我来说也已经是濒临极限了(掩面)。不过我觉得有时与其强迫坐
在书桌前面,不如选择好好休息、效率性的唸书(当然可以既有效率又能久读还
是最好)。
  那么,以下要进入正文了,想跳过废话的人可以直接从这里开始看。
[书单&准备方向]
  首先还是让我先感谢一下目前就读台大台文所的某周姓学长,这份书单是他
开的,我只是在他的基础上稍微改动而已。虽然原po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书都只
是走马看花,但诚心建议提早准备的考生们可以好好看完~
一、台湾文学史:
  台湾文学史绝对是考试准备的主要重点,值得分配较多时间。我个人是先从
通史打基础,之后再唸各领域、时期的分论。不同立场的作者史观出入很大,最
好都要看过,并且整理出各自的不同与长短处。然后因为考试题目多半会希望考
生准备出二至三个例子说明,所以各范畴最好都能够准备出当代的三个作者、作
品作为范例--这里说的范畴不只是粗略的时期划分,也包括性别、国族、文类
等差异。
  举例而言,提到五零年代,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反共文学,也要注意到新
诗(诗社)的发展、小品散文的蓬勃以及不同于政府主导的文学主流的作品,并
且将上述提到的面向,加入省籍(本省人的文学发展脉络有何不同)、女性(五
零年代女性文学和反共意识的对抗与共谋)等不同视角。因此光是五零年代,就
至少要准备包含男/女的新诗、散文、小说,还有本省作家的作品,等等不同类
别的各自三个例子,而这甚至还没论及作品中关怀面向的不同,甚至是雅俗文学
的划分。当然这里说的是有点夸张了,但是呃大家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意思,例子
是非常重要的。
通史部分:
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必读,用来打基础。时间横跨古典文学至新文学,可以
利用它书末附的年表,在最后将台文史做个整理。偶尔会考叶石涛的史观,或要
你作比较,稍微抓一下就好)
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必读,目前整理最清楚,打好基础读这本,一定要读熟
;自己平常阅读上较少含括的时期,可以以他介绍的作家延伸抓例子。有些不足
或是错误,自己要抓问题,至少要能指出它的优缺点)
彭瑞金-台湾新文学四十年(比叶石涛那本完整一点,可是不太被重视。我自己
是没读,但他和叶老、陈芳明著作之间的异同自己要掌握)
台湾小说史论(必读,我自己考前看了很多遍,提供许多不同的观点)
重写台湾文学史(必读,王德威张诵圣黄锦树几章很重要,其他可不读)
清领:
施懿琳-从沈光文到赖和(必读,前面两大单元最重要,第三单元以后可不读,
但举出的代表作家或结社要掌握,对古典文学史料的整理是最基础的一本。)
黄美娥-古典台湾(必读,和施懿琳那本一样重要,而且黄美娥的研究内容是台
大台文重镇,出题率很高)
黄美娥-重层现代性镜像(必读,同上)
日治:
游胜冠-殖民主义与文化抗争(民族主义倾向很重,观点和黄美娥及陈芳明等人
出入颇大,读完黄跟陈再读这本)
陈建忠-日治时期台湾作家论(必读,加深认识日治时期作家作品)
陈芳明-左翼台湾、后殖民台湾、殖民地台湾、殖民地摩登(呃我忘记还有没有
其他类似的著作了。总之这四本的重点大多在台湾新文学史都出现过,想抓例子
或是目标放在政大的话,考前再大致看看就好,反正陈芳明的东西都不硬)
施淑-文学星图(有关日治时期的几篇论文很重要,建议要读--这是学长推荐
的,我自己没读QQ,但考完后大致看过,觉得很不错,所以就一并放上了)
战后:
吕正惠-战后台湾文学经验(建议读,前面几章讲现代主义文学跟乡土文学的部
分很重要,但他的史观和立场要把握好,同时拿来比对其他作者的不同。)
张诵圣-文学场域的变迁(推荐读,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观点,虽然有一定难度,
还是建议读。不读的至少主导文化、强势副刊现象等关键词要掌握)
范铭如-像一盒巧克力(建议读,一开始还没进入状况的人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慢
慢抓感觉)
范铭如-众里寻她(必读,从女性观点切入。但如作者再版序言所说,要注意这
本书是强调女性文学的战斗性,在性别论述主流化的现代,也要能够明晰女性文
学和主流文化的共谋关系,这个地方可以看看张诵圣和邱贵芬的观点)
范铭如-文学地理-台湾小说的空间阅读(我很喜欢,不过非一定要读。空间理
论的部分对考文概有帮助,新书空间/文本/政治也可以拿来比照一下)
杨照-雾与画-台湾战后文学史散论(深入浅出,建议读,台湾文学批评小史还
有讲大众小说跟乡土文学的几篇都非常重要)
邱贵芬-仲介台湾女人:后殖民女性观点的台湾阅读(可读,像我一样对女性主
义比较没把握的人可以看一下)
周芬伶-圣与魔:台湾战后小说的心灵图象(有空再读,我觉得有些分类满有
趣的,算是比较轻松的一本)
王德威-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建议读,我觉
得台大很爱他。一些总论的文章看过就好)
书写台湾:文学史、后殖民与后现代(跟台湾小说史论很像,都是散论,但重要
性比史论那本还低。作为加强加广用)
  另外有空可以多去看一些单篇论文,尤其是要考的所的老师的文章--这是
我自己考完之后的检讨,可以将所上几位专任教师的专书、论文与重要观点整理
一下,会比较好把握考题;基本上把前言跟导读看过,大致了解即可。
  然后自己比较不熟或是没把握的部分请多去找相关论文来看,硕博士论文检
索系统很方便,至于中国那边的论文可以先跳过没关系。
  当然作家文本的阅读量还是要够。尽量以自己看过的作家为主,去加深他和
文学史的联系就好,不必非得挑战一些自己都没看过的作家或作品。
二、文学理论:
  我很喜欢读理论,但据说理论是满多人的梦魇。其实建议大家可以不必把理
论想的太可怕,将它作为一种思维世界的方式(好吧这好像是废话,把它当作是
一个游戏来看如何)来看待就好(其实理论是很好玩的啊啊啊)。有修过社会学
或哲学理论的人这部分会吃香很多,因为那些理论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
  理论的流变以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要掌握好。此外它注重的面向、所欲解决
或解释的问题,还有和其他理论之间的对话最好也能够自己整理出一定的脉络。
  然后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够将文学理论和台湾做连结,譬如新批评在台湾的
发展,它是为何被引进、象征了什么样的时代意义,以及它引进前后的文学批评
发展系谱,这些都要注意。
  好吧但如果真的真的看不下去理论,建议可以标注出几个重要的思潮,了解
他们大致在说什么就好~
雷蒙塞尔登-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必读,打基础,但后面写的很滥)
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读(必读。虽然我自己是没看几章,因为论述方式实在太
没重点了。先读雷蒙再读这本)
库勒-文学理论(建议读,观点很独到,写的也最简洁)
廖炳惠-关键词两百(据说很重要,但我自己完全没翻。不喜欢理论的人也许可
以试着先从这本书着手。另外还有其他几本文学理论关键词的著作,有兴趣的可
以自己挑其中一本作为基础阅读)
佛斯特-小说面面观(建议读,据说台大很爱考,但我自己看完是没什么感觉。
累的时候当闲书翻翻就好)
陈芳明-很慢的果子(可看,简单好读,理论零基础的人可以从这本开始建立对
理论的认识)
彼得拜瑞-理论入门 : 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可读,简要地介绍了各个主要的
理论)
史书美-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考台大建议读,这几年实
在太爱考华语系研究了。我自己考前虽然刚好有借到这本,但只是大致翻过,所
以微跨国主义那题就被裱了)
杨凯麟-书写与影像:法国思想,在地实践(补充用,这本我其实是考完以后才
唸到的,但觉得当作理论书籍的补充还不错--将理论和当代台湾作家结合应该
会让大家比较好掌握理论的运用。而且德勒兹算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思想家,想
深入了解的话可以看看其他杨凯麟的著作或论文)
  另外文建会有出一套介绍文学理论的书,有示范如何以理论解读文本,对特
定理论不熟的可以去翻一下。但是内容参差不齐,有些讲的很详述,有些只是简
单介绍。我自己有翻过的是解构跟巴赫汀,觉得解构那本(简政珍导读)还不错

  书名是文学概论的,必读一本,自己挑,王梦鸥或张双英都行,我最推的是
徐治平、黄锦珠的。台大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题考基本概念,所以唸的时候不要因
为好像很简单就跳过了,要把定义记好。例如何谓意象、小说叙述视角的分类与
各家说法等等。
  然后近几年的理论趋势一定要掌握。譬如说现代性、身体与空间、消费文化
、还有台大超级超级喜欢的华语系研究等等。这些理论我大多是上网找论文来加
深的,呃如果很有时间也可以找原典来读(但我自己是无法)。然后政大近几年
考的理论名词比较广泛,有些我觉得根本已经是社会学才会看到的名词了(譬如
今年的商品拜物教,虽然也不是说学科之间要有明确的范畴,但我看到是有点小
傻眼),也许真的可以看一下关键词会比较心安一点。
三、中国文学史:
  好吧这部分我真的很烂,中文系出身的请直接忽略。建议刘大杰、叶庆炳或
者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挑一个来读,我自己是买叶庆炳的,但他明清以后的内
容实在讲太少了,害怕的话可以再去找一下明清的专著。
  读完任一者的中国文学史后可以和中文系的朋友借一下上课讲义和笔记,顺
便了解一下他们平常考试的题目。我自己是跟师大的朋友借了胡衍南老师的讲义
,觉得还满详尽的。因为像我这种没修过什么文学院课程的人,就算看过中国文
学史其实也抓不太到考试重点,所以这边抱大腿就对了。然后不要太担心,虽然
我考前对这科也很焦虑(台大居然三科专业科目都是一样比例计分,说好的台文
呢呢呢),但其实它的出题方向反而比较好掌握。
  然后出于战略上的考量,考科上毕竟只有台大有考中国文学史,所以可以不
用花太多时间比重在上面。至于全心全意就是要台大的考生就另当别论。
四、其他补充书籍:
这部分是我觉得有趣而且有一定帮助(虽然不多)的书,但特点是偏难,我自己
很多书也不见得理解。建议想加深自己理论深度的人再读,不然其实考完再唸也
不错(?)。
班纳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讲后殖民、民族主义的重要专书,对理解现代
性的历史基础颇重要,偶尔会考。)
詹明信-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这本对我来说真的是魔王级的
书,我只看完前几章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统整而已。是说有没有人想组个读书
会一起挑战这本的啊啊啊)
阿图塞-列宁与哲学(国家意识形态机器那章很值得读,理解何谓意识型态和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点很有帮助,其他章就不太重要。)
(后面因为我学长整理的实在太清楚,我稍微加一点东西以后就直接复制贴上了)
文学场的部分读张诵圣。
女性主义的部分读邱贵芬跟范铭如。
后殖民的部分读游胜冠。
王德威的一些论点也颇重要,自己斟酌。
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读那几本文学理论入门书就够了。
现象学、诠释学、读者接受美学几乎不会考,因为对实质分析上帮助不大。
精神分析的部分重要性也不高,读那几本文学理论入门书就够了。
酷儿理论最近很热门,跟身体理论有结合,要注意。
后结构的部分一般来说不会考太难,今年台大只考了罗兰巴特的互文性,几个基
本重点如异化、班雅明的历史天使、解构、傅柯的知识建构论一定要搞懂。
[准备及考试心得]
  好的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很疲倦了,就连多话的我也打得很累,所以下面
我简单讲一下就好。
  有些人看到书单列的洋洋洒洒,可能会觉得骗肖仔原po最好是只唸那些时间
,这里我澄清一下,其实很多书我都只看几个我觉得重要的章节,没有全部唸完
。这应该算是一种小撇步吧,如果没时间的话,除了必读的书,其他大部分的书
基本上看那些总论的章节就好;我有些书甚至是直接把它当作复习用的,看过一
遍就算了(当然里面重要或者是独特的观点还是要笔记下来啦)。
  嗯而且唸到一个程度之后真的会感觉自己进入ZONE里面,阅读速度会变得非
常非常快,像我过年期间两个礼拜下来就唸了十来本书吧,虽然我自己也不知道
这样好或不好。我个人读书时候是先求广再求深,只有觉得重要的部分才会再特
别钻研,不然很多东西都是大概了解而已--不过考完之后感觉,研究所考题似
乎就是这样的?不太习惯这种走马看花(?)读书方法的人,就把几个必读书目
仔仔细细看过几遍,归纳的非常详尽也可以。
  唸到不想唸的时候就不要勉强了,去打game或者看电影都好。我觉得保持精
神清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付理论的时候。
  是说我觉得唸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整理:将所有累积的阅读转化成一套自己
的知识体系是必要的,那是对于所有分殊观点的统整以及价值的选择;只要能符
合逻辑一致性就行,不一定非得去揣测阅卷老师的立场。
  考古题的话,我唸书前就有先大略看过,但只是稍微知道而已;是直到最后
一个礼拜才开始认真拿来对照自己读的如何;其实看到满崩溃的,觉得怎么出的
题目我都不会写,后来还是静下心来写了两三题左右。嘛我觉得考古题其实主要
是拿来练笔用的,把自己会写的有把握的几题写过就好,重点在确定并调整写题
的速度,同时用以检讨写题的方式。这时书的阅读量就很重要了,至少对我而言
啦,写的时候如果看的论文或是书够多的话,会比较有学院式论述的味道在--
虽然我不确定这样有没有加分,但看起来会真的稍微专业就是了。所以整理笔记
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可以把一些不错的句子记一下,考试时候引经据典会是不错的
效果。
  两校考题的方向差满多的,虽然人家都说台大范围比较难抓,但我觉得其实
都差不多(难)。这个地方我没什么概念,总之考试前记得复习一下各校的考古
题、调整思路就是了。但千万不要让考古题扭曲自己唸书的方向--我意思是,
知道台文史会考清领至日治的名词解释,所以特别加强准备,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因为这几年都考后殖民,所以理论就只唸后殖民,这是不OK的。毕竟我们永
远不知道下一次考题会出些什么鬼东西,所以能唸的都还是尽量唸。当然啦我还
是很同意运气是考试很重要的因素。
  喔然后考完之后我发现,先看过该学年度各校台文所老师开的课程大纲还满
有用的(虽然我自己没做到),跟考题方向大致吻合;就如前面提过的,老师的
新著作跟论文要看过。
  对了切记千万不要以为考过的题目就不会再出。看看台大今年那两个姓史的
(史书美跟Spivak),还有小说叙述视角等等相似的题目。
  嗯再来考试上呢,我觉得今年两校的文学概论都有一定难度,尤其台大,考
完之后最让我难过的就是这科了(结果最高也是这科,我实在是不懂)。咳对不
起我一不小心就又废话了。答题扣紧题目就行,毕竟真要写的话理论怎么也写不
完,所以自己要收拢好范围;不确定的就不要写了,我觉得那很多时候只是扣分
效果而已--我意思是在会的范围内挑自己会的写就好,至于如果全部都不确定
,那就写吧。
  这次台文史难度都不高,例子举好举满就对了。名词的话有在整理笔记的人
应该都会写(请多利用台文史纲的年表、大事纪之类的表格,常出现的名字就记
一下)。然后题目问的时间范围一定要看清楚,我今年台大台文史因为最后一题
看不仔细,就写了大半题的废话。
  中文史的话,呜我真的没什么能力分析。讲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好了,虽然应
该很少人会犯这个错误:在中国文学史的考题中还是不要以台文史当作例子的好
。这次有一题是‘重写文学史’,我因为对其他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不熟,所以就
抱着侥幸心理拿台文史的著作当例子。我想分数最后证明了我是错的Orz,只能
让中文史归中文史了。
  总之考试真的不要太紧张。好好利用考科中间那一小段时间复习(求心安)
或者休息(避免睡着),反正重点是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应考。
  
  最后是台大的口试。由于第一阶段结果公布后大约一个礼拜就要面试了,所
以备审资料一定要提早做。备审资料除了自传跟麻烦的研究计划以外,还要交至
少一份专题,专题一般可以直接拿四年下来课堂上的报告为基底做加强,但对我
这种非文学院且没修过什么文学相关课程的人来说实在非常困难(根本就没所谓
平时课堂上的报告)。奉劝一样没有报告可以拿出来改的考生,最好能在准备考
试的期间一边构思自己的专题。我是在失恋期间看了一点闲书,所以专题雏型大
致是在那时候想成的。最少强制自己在研所考试前将前言(文献回顾部分)打完
会比较保险(虽然这点我自己也没做到囧)。我专题是写童伟格的《西北雨》,
字数大概一万左右(倒),自己是觉得大概5000字以上看起来会比较厚实一点。
  研究计画非常重要,这次我面试几乎都只问研究计画的内容。我题目是论析
八零年代台湾文学批评,果然就被问了一堆理论跟文批的东西。面试完心情很差
,觉得很多地方没回答好--不过口试的老师们真的都很和善,没有明显的黑脸
什么的(虽然我还是被电了一发)。我印象最深的是郑芳婷老师说她想问我一个
尖锐的问题:她问我为什么自传说很喜欢哲学,但现象学导论那堂课却不及格呢
(炸)?我只好老实回答说因为我失恋了,结果三个老师都笑得很开心......囧

  后来想想(没有任何要消费的意思),我的大四也许就只发生了失恋这件事
情。就连台大国文考试,题目“生命中的轻与重”,我仍然不自觉地先写了一半
失恋的故事。其实直到确定自己研究所考上,我都没有太大的喜悦感。但至少感
觉,自己似乎终于迈向了下一个阶段。
  喔喔喔喔你没看错,这篇文章真的结束了(洒花)!辛苦有耐心读到这里的
各位。
  最后,我还是不能免俗地想说些感谢词:谢谢L,若不是你,我想我至今仍
耽溺在失恋的漩涡里。感谢你愿意听我说那些总是重复著的话语,而不对我表示
厌烦。我想自己其实还是很幸运的,我想我现在终于可以说失恋只是一个过程。
而那都是因为你。考上研究所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将
这份喜悦与你分享。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拿到很多P币(X)可以帮助一些对台文所有兴趣的人(O),以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