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背景
三、成绩
四、准备方法
五、准备过程
六、心得
一、前言
由于版上普遍以理工与商科的考生为多数,文史哲等属冷门,加上准备过程中参阅
版上诸多前辈的心得,当初即决定成绩出炉后至板上回馈未来有志投身史研所的考生,
在现在的社会氛围下,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升官发财莫入此门。本文主要针对本
科生,或对于历史有相关背景的考生,对跨考生而言这份心得可能并不适用或仅供参考。
二、背景
原PO是123本科出身,大学时双主修犯罪防治,在校成绩约50-60%,并不算太出色,因
为排课上出了一些状况,故比原先预计的四年毕业多了一学期,也因此多了半年专心准备
,但实际上开始专心用功念书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这半年主要重点在选书以及大略复习
完中国通史以及世界通史。
三、成绩
笔者报考三间学校:台大、政大、中正。由于当初读书计画出了点差错,准备期过于仓促
,台大在完整复习完之前即仓促上阵,加上考题较为灵活,国英文亦未准备,成绩非常惨
不忍睹,而整个准备过程则在政大考前三天就绪。
台大
加权
国文 50 → 25
英文A 46 → 23
中国史 30 → 30
世界史 43 → 43
台湾史 19 → 19
总分:140 (最低录取197.50) 落榜
政大
中国通史 41
世界通史 53
中国近现代与台湾史 73
历史英文 24
总分:191 (最低录取154) 正取
中正
中国通史 52
世界通史 70
史学方法与史学理论 74
加权平均中世通各占 40% 史方20%
实得总分 63.60(最低录取36.20) 正取
四、准备方法
(一)选书
由于历史学学说纷杂,只有当代流行的学说,并没有绝对的真理。因此,对于历史系
考生而言,选书成为一门重要的基本功,故我将它专门开了一个章节讨论。各校的历史所
考试一般都将考科分成三个领域,中国史、世界史、台湾史。所以选书亦可以从此着手。
笔者选书的逻辑是:(1)由通史至专史、(2)专史除了时代以外,再依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分成四个领域、(3)挑选中外重要学者的名著。在选书的过程,大致浏览目录
以及序言,从这边可以了解作者关注的议题以及其核心思考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
就能建立个人基本的大纲。概括而论:可以不读完所有著作(也不可能读完),但你须要
知道该领域学者的核心思想以及概念。
(二)确立个人核心概念
所谓个人核心概念是我自己发明的名词,它的内涵是将他人的著作消化吸收,以个人
的思考逻辑重新诠释,该过程与选书交互进行建立基本概念。以笔者为例,由于受到本系
教授的影响,在思考的过程是以全球史的角度进行多元文化思考,并透过想像当代与现代
之世界观重新演绎阅读的著作。透过个人核心概念的建立,能够加快阅读速度与理解力,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三)考古题
由于笔者写字速度较快,在考前并未特别模拟考试环境与时间,仅仅透过反复阅读考
古题,并大致列出主要论点,以及可以列出的书目与史实。对于手速较慢的考生,建议可
以提早开始准备。写考古题的好处,除了捕捉学校的主要出题方向以外,亦能给予考生警
惕,在准备过程中,每当觉得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我都会随机开启各校近五年中任一年
份的考古题,不得不说,考古题是打击信心的好东西,在看到政大某年度考浙东、浙西学
派以后,笔者就摸摸鼻子回去继续念书了。
(四)其他附加之准备方向
如果前三点已经自认准备就绪,就可以对自己心目中的学校进行专门准备,如笔者第
一志愿为政大,为求心安,在考试前除了硕班考古题,还特别去看了近年开课资料、课程
大纲、以及期中期末考古题,了解主要活动的老师以及他们近年相关的研究领域,借此增
加命中题目的精准度,透过这样的准备,加上政大今年并未出现过分刁钻的题目,大部分
的题目很幸运地都能够写出一点东西。
(五)小结
在以上的准备过程,最重要的是专心致意,不求速度,笔者在准备过程中每天都安排
几个主要议题进行阅读,如宋明理学、中世纪的世界观、西方史学理论流变...。一般一天
仅安排两至三个主题,从中午开始准备,若时间不超过晚上十二点才会提前准备隔天的进
度,透过规律的作息与时间安排,较容易进入状况,也能使读书的效益最大化。而找出个
人最适当的读书方式或许才是最有效的准备方法。
五、准备过程
以下将准备过程就有考试的科目分成四项讨论,兹列如下:
(一)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笔者是以傅乐成与甘怀真的中国通史为底本进行准备,在此之外还有钱穆的
《国史大纲》、王寿南的《中国通史》以及伊藤道治的《中国通史》可以选择。之所以选
择傅乐成是因为该书拥有丰富的史实,而甘怀真的书较为浅白,并精确的点出中国史的几
个主要议题。相对而言,《国史大纲》以文言文书写,除了内容外,还要先看懂文言文,
所以选择割舍,改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理解钱穆思想,而王寿南则是以前有略翻过,
故选择以不同的中国通史切入。
专史的部分则如上所述,将时间依考题分类简单切分成先秦、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等分期,或依主题性进行如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进行选择。这之间尚有专
书论文等,准备方向先求广、再求深,务必使自己在考题出现时尚有招架之力,另外对于
重要议题如唐宋变革期、北亚草原民族、官制变化、庶民生活等都要有所了解。
而政大又将近现代特别划分出来与台湾史合并出题,在这部份则是用史景迁的《追寻现代
中国》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补足。
参考书目:
基本参考顺序: 教科书(通论) > 专书(专论) > 论文
薄、新 > 厚、旧
甘怀真,《中国通史》(全)
傅斯年,《中国通史》(全)
许倬云,《万古江河》(略)
杜正胜,《周代城邦》(略)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搞》(全)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全)
余英时,《历史与思想》(略)
萧启庆,《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略)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略)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前两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全)
以及诸多论文
其他学者尚有邢义田、高明士、唐长孺、柳立言、郭廷以、张玉法...族繁不及备载,
可依个人读书习惯及弱项进行补足。
(二)世界通史
由于世界通史范围广大,选题并不容易,因此大部分时候会以基本题型加上各校老师
的专业出题,除了大家常用的王曾才及王世宗系列,世界通史我是以本校孙隆基老师的世
界通史PPT进行准备,孙老师的世界通史企图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概念,将世界史的框架移
向全球。政大近年来的考题方向,我认为与孙老师的观点可以相互配合,故提供了王曾才
系列外的又一选择,但对于现代史则需要另寻专书补足,这部分我自认准备不够充分,在
写台大欧洲化、美国化那题时弱项就被放大。
另外除了各时代的特色与世界观外,如果要考政大,西方近年来的史学理论演变亦十
分重要,如兰克学派、安纳学派、英国左派史家、新文化史、汉学研究、哈佛学派、新清
史、全球史...,如果能够将它梳理清楚,在准备世界史的考题时可以更容易了解出题者
的出题概念。
参考书目:
孙隆基,《新世界史》(目前仅出版第一卷,中正史研网站有其PPT可参考)
王曾才,《世界通史》
A‧古(右)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封面作者名疑似打错)
大卫‧阿诺德,《地理大发现(1400-1600)》
保罗‧约翰逊著,《文艺复兴-从黑暗中诞生的黄金年代》
皮耶‧诺哈编,戴丽娟译,《记忆所系之处》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略)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略)
(三)台湾史
台湾史我认为是最难准备的一科,特别是这几年更让人摸不著头绪,我主要是以
周婉窈老师的《台湾历史图说》为底本,但该书读者设定并非以专业生为主。而在台湾史
的准备上我更多是以专书论文为阅读对象,其中张炎宪主编的《台湾史论文精选》收录了
近年来相对重要的台湾史研究成果,而且对于议题的选择相当丰富,相当值得阅读。而近
几年的出版品亦须留意,如近藤正己的《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崩溃》,若林正丈的
《战后台湾政治史:中华民国台湾化的历程》。
总体而言,台湾史与中通、世通不同,准备方向尽量需贴近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
重要概念如解殖、多元文化族群观点、曹永和的台湾岛史观等等都应大致了解其脉络。今
年政大即考了对日治五十年的评价,虽然我觉得有思想检查的嫌疑,但或许就是在考近年
研究方向。而向台大考了一题细到不能再细的蔡牵,这个就留给其他强者补充了。
由于台湾史方向不好准备,这边就不附上参考书目了。
六、心得
会变成这样的读书的方法,我想跟自己的个性不适合长期冲刺准备有关,因此对于读
书计画的拟定就更形重要,也因为考题是申论题,只要能够融会贯通,准备的速度就会相
当迅速,但原则上还是建议考生越早准备越好,不然像我台大烙赛就不好了XD。
在准备的过程中,老实说是我这几年来看最多书的一段时间,这之间相当感谢听我碎
碎念的亲朋好友,我认为在准备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只是结果,也包含过程中的各种心态与
方法,让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由于现实的考量,愿意走这条路的人并不多,
但如果有愿意一起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同好,让我们共勉之。
也感谢愿意阅读到这边的朋友,愿意看这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如果有任何问题,欢
迎来信询问,如果我能帮上忙会尽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