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之外的我们
https://i.imgur.com/TFiLVJg.jpg
文 张家玮
摄影 张家玮
2018.10.28
台湾同志大游行(Taiwan LGBT Pride)这天,许多属于非主流性倾向的人们走上街头,
对社会大众宣示他们的存在。
仿佛嘉年华会的盛宴,充斥着缤纷色彩,这一日能够见到许多同志朋友以各种方式现身游
行现场。但活动呈现的,毕竟只是他们这一日的姿态;有人选择不出席,有人则未能参加
这场盛会,然而在喧嚣的街头之外,仍存在着许多同志的不同样貌。
“在都市的时候我们比较敢正常相处,在部落里面都不太敢牵手,看到长辈过来都要赶快
放掉,或是改成搭肩。”阿飞从小在部落长大,直到小学五年级搬离部落,到恒春就学、
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部落的小学担任教职。在山上,他认识了在部落发展协会工作
的潘潘,两人相识交往后,一起在部落里生活。
莫拉克风灾后,政府与地方合作,在部落兴建了一批提供灾民长期居住的建筑群,它们有
个听起来充满安全感的名字,叫做“永久屋”。“永久屋”是阿飞与潘潘在山上的家,在
这个数坪的空间内,他们能够暂时不必顾虑外界的眼光与压力,以最自在的方式互动生活
。“永久屋”原本建造的用意是作为风灾受灾户们的栖身之所,但也在另一种形式上,提
供了两人对外界疲惫之余的庇护。
部落的生活形态与都市不同,人口较少,彼此之间的接触也较为频繁紧密。除了与家人的
关系之外,两人还得面对教会以及大部分村民的保守价值观,在许多场合,他们不得不以
“好哥们”的角色去掩饰彼此在对方生命中的真实身分。
“什么时候要交女朋友?”对许多长辈来说就像是“吃饱了吗?”一样稀松平常的问候,
对于男性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期待,仍然存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里。两人对这样的问题
已经见怪不怪,如何打哈哈来化解攻势,他们早已熟能生巧。但有时相同的问句,并不只
是单纯的问候;有些知道他们关系的人,以此暗示自己对于同性恋情的不苟同。在许多地
方“守护(传统)家庭价值”仍属主流的环境中,隐藏起自己的一部分,无可避免地成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
“其实我也觉得年纪到了,该让父母知道,但又不知道怎么特别去讲,很麻烦。”在访谈
中,潘潘告诉我,他其实还没跟家人出柜,虽然经常在Instagram上发布两人的合照,但
还是会刻意避开Facebook这种更为公开透明的社群平台。“也许就随着这篇文章发布,让
他们去知道也好。”出柜虽然只在瞬间,但表态之后,要怎么取得家人的理解与认同,却
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而阿飞则是从国中开始交男朋友,虽然并不特别避讳与同性间亲密的互动,但也未曾直接
对母亲坦承自己的性倾向。好一阵子,阿飞就仿佛走钢索的人,巧妙地维持平衡,跨在坦
承与暗示的界线之上。
这样的平衡,却在一个令人料想不到的情况下被打破。某次,母亲带着阿飞前往祭祀“老
祖”的庙宇祈求平安,没有来由地,老祖的乩身突然向她说:“有一个查埔合意妳这个囝
。”(闽南语,意思是“有一个男生喜欢妳这个儿子”。)虽然说法委婉,但这样的一句
话,仍逼着母子正视了那道彼此不断回避的界线。
https://i.imgur.com/ijtQMGi.jpg
自那时起,出门前母亲总是不忘叮嘱阿飞不要学坏。某次,阿飞终于按捺不住心中不耐的
情绪,反问母亲,到底担心自己哪里学坏。
“啊……就是跟男生在一起啦!”
明白这段路程的漫长,阿飞面对家人的期待,并不以强烈的态度反抗,而是温柔地沟通与
等待。“就是让他们慢慢去体会吧!等那个时间到了,他们自己就想通了。”
阿飞终究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家人的认可。他也常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跟妈妈说:之前常来
家里的潘潘是他的valjaw。
(注:排湾族语中情侣一般称为sudju,已婚的配偶则称为valjaw。)
在10月27日这天,潘潘与阿飞并没有参加同志游行,他们依然过著与寻常假日无异的生活
。到镇上的超市买齐数天的食材,回到家中厨房,将洋葱、马铃薯放至砧板上切成小块,
烧热油锅,拌炒咖哩的材料,清理水槽中的果皮,清洗厨具。在窄仄的空间中,两人各自
处理手边的工作,时而侧身交错,流畅地接续著彼此的下个步骤。没有太多的交谈,没有
料理时的慌忙,配合著几句简单的指令,两人准备晚餐的过程,仿佛共同完成了一段沉静
且优雅的演出。
https://i.imgur.com/pcHZuLh.jpg
潘潘的一位同志朋友曾说:“干嘛参加同志游行?我每天都在游行。”手举标语、身穿华
丽服装,成群在街头昂首阔步,肆无忌惮地吸引众人的目光,如此张扬的姿态,终究只属
于365天中的其中一天,在这天以外,还是得回归日常。
活动落幕,队伍之外,同志在平凡的日子里,依然有属于自己“游行”的方式。
https://i.imgur.com/ANTgE9C.jpg
报导者
http://bit.ly/2yEG0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