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略。
Hi,亲爱的家长你好,我是华森,想跟你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请你回想,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时
是否有经历过懵懂无知慢慢发展自我的过程呢?
每个孩子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跟周遭环境有密切的关联。
在文章内,看到你提到担忧作为家长的关心不足、孩子因为自身准备/引导或是给予不足等等的焦虑;我称其为“褓姆式关心”。
我能理解你。身为父母,有能力时,多数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
我猜测,孩子跟你一样,都属于心思缜密的个性,所以你希望能避免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出现你曾经感受过的困扰。
不过,请你回想自身,也已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这般强大了,不需要过度忧心。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探索自己跟世界一切陌生的区域。
或许已经找到诀窍的我们,觉得那方式很生疏、很可笑,但,只要能从中学习到什么,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请想想,自己是否该脱离如褓姆般,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与隐私了呢?
你我可以像这样思考、讨论、决策的行为,也是因为我们都在这样的过程培养出自己的独特性特质。
请你深呼吸,喝口茶水,因为我准备要讨论关于你,可能的缺失。
当孩子焦虑时,我们持着更多的焦虑靠近,一个敏感却正处于发展自我特质中途的孩子,你觉得会如何应对呢?
你承受焦虑层面的部份为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却是同时承载着家长与同辈亲友双方二个部分。
我得再次声明,这时候的他,一个敏感却正处于发展自我特质中途的孩子,你觉得会如何应对呢?
一个面临许多压力源的人,迫切需要的,不是关心,也不是建议,而是减轻压力源由。
在没有空间能够抬头喘口气时,是无法看到上空的暖阳的。
我能体会你现在希望,尽可能的协助孩子。不过,如果可以成为孩子停靠的避风港,为何要担心他受伤呢?
我们可以在彼此较为平静的时候,跟孩子诉说自己眼中看到他因为烦恼时的不舍,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彼此都可以成为需要时的倾吐对象。
而不是,替他判断决策;纵使你的方向可能为造成事情益处较多的结果。
你可以试试与孩子交流交换笔记/邮件/群组,对于思绪丰富的你们,在化为文字时,除了可以更为仔细准确的表达彼此的看法;更可以让彼此有再次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最后,我要跟你说,你也辛苦了。现下的环境、亲友的眼光、孩子的成长,你也负载许多可能的压力。
所以,希望你也能让自己喘口气,才能看到彼此的需求,进而提供有助益的行为及建议。
如果,是成熟大叔,我也可以不吝的借你我的胸怀拍拍你给你力量。
笑一笑,希望能有一些帮助。顺心。
附注: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
https://hotline.org.tw/
同志父母资讯专线,由同志父母接听,一起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