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789
日前赖清德院长指出近年爱滋疫情主要是由男男同性恋者引起的言论,
引起轩然大波,许多投书都指出赖清德院长言论不当,
甚至爱滋实务工作者也觉得赖清德院长发言不慎,
恐挫败好不容易略见成效的去污名与反歧视政策,
导致爱滋防疫的失败。
[仇恨言论似乎在蔓延,网友在想什么?]
批踢踢实业坊(PTT)有网友做出一份统计,
其前十大人热门看板八卦板讨论爱滋及同志议题的频率,
因为赖清德院长针对爱滋疫情的言论,似乎有增加的现象。
以爱滋作为关键字,自赖清德院长于9月22日
针对爱滋疫情主因发言后,仅4天就产生112篇文章,
包含新闻转贴、回应评论以及假问卦偷渡仇恨言论等,
数量几乎等于8月份整月份以爱滋为关键字的文章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下图是批踢踢实业坊八卦板9月份
以标题关键字做出的文章数分析。
https://i.imgur.com/AzXEcIr.jpg
八卦版这些文章不仅仅是转贴新闻,许多文章内容
及下方推文皆出现歧视言论,甚至达到仇恨言论的程度,
例如:“把甲甲放毒气室、扑杀、立法死刑关掉甲版、
垃圾甲全去死、同性恋有什么资格要同婚、畜牲甲”等。
除了八卦板以外,网络上也有反同团体见猎心喜,
用赖清德院长的失言,合理化自己的歧视与仇恨言论。
有一些人,认为赖清德院长那番言论,并非
恶意针对男同志去解读,只是呈现客观的数据。
如同本人前一篇文章所说,统计数据恐怕不能如此解读,
对于男同志是目前爱滋感染通报大宗的数据呈现,
政府机关及首长在使用上也要更加细致与小心。
不久前地球图辑队刊登一篇文章,
一名挪威记者花了三年拍摄纪录片《键盘战士》,
想一了解网络酸民究竟为何会在网络发表仇恨言论。
这个纪录片依据文章描述有些发现:
1. 发表仇恨言论的并非都是我们所想的极端分子,
他们很可能都是一般人眼中的好人或普通人。
2. 针对同志社群的攻击,往往是来自于将性少数作为有缺陷的人们。
3. 网络酸民往往觉得自己不是网络酸民,也不认为自己妨碍讨论。
但如同纪录片《键盘战士》,这些怀抱仇恨言论的人们
或许还不了解爱滋感染者、暴露于爱滋风险的人群及同志们,
他们认为这些人群是有缺陷的人,而且不断消耗政府预算,
造成社会的恐慌与不安。
但是这些言论难道没有助长社会的恐慌与不安吗?
[歧视言论与仇恨言论对爱滋防治没有帮助]
哲学普及工作者朱家安曾经撰文指出,
即便我们说出基于事实的言论也可能是歧视言论,
这样的歧视言论可能强化我们对于弱势的刻板印象与负面联想。
10月3日,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在日内瓦
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社会论坛,
发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也是呼吁这样的说法。
这份研究报告归结对于爱滋主要污名与歧视的来源,包含:
1. 对爱滋感染的社会恐慌;
2. 对于关键族群的负面印象;
3. 健康照顾工作者对爱滋感染者、
潜在风险人群及爱滋工作者的标签化对待;
4. 健康照顾服务对爱滋感染者及边缘族群的拒绝;
5. 缺乏家庭与社区支持。
这份研究报告显示,爱滋感染者因为爱滋的污名与烙印,
延迟就医的状况是一般人的2.4倍;有八个国家的数据
显示他们超过四分之一的感染者,确诊前12个月
不敢或者避免前往当地的一般诊所。因为对于爱滋的歧视与污名,
将使得感染者与暴露于风险的人们与健康照顾机构失去联系,
从政府的防疫系统中消失,而失去获得医疗照顾与爱滋预防的机会。
以纽约为例,污名与歧视降低暴露于风险的人群
前往医疗院所或民间工作站进行爱滋筛检的意愿。
[在台湾是否也有类似的状况呢?]
长期以来,台湾媒体与社会大众即形塑爱滋感染者
为次等的人群,认为他们具有某些特定的道德缺陷,
如他们可能是性泛滥、男同志、药瘾者或是其他社会边缘人;
社会大众长久以来也认为感染爱滋病毒,
会马上面临死亡与疾病的痛苦,反而更难理性地
面对传染病的防治与治疗。
台湾长期的爱滋防疫政策过于强调男男间性为及药瘾者
彼此与爱滋疫情的连结,导致暴露于风险的人们因为
长期以道德规训出发的污名而不敢现身,一般社会大众
也缺乏风险的认知。同时这也不利推动
如爱滋防治宣导教育、保险套贩卖机与推动PrEP政策。
台湾有民间反同团体甚至将PrEP污名成为约炮丸,
就是同时将爱滋防治策略过度泛道德化,
并企图以性的道德规训来阻碍爱滋防治工作。
许多健康照顾工作者在学校教育过程及医疗现场,
也会不断地加深对于爱滋感染者及关键族群的标签,
诸如台湾医学院及医院往往在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时,
告诉学生哪些是男同志常见的疾病等。在未经过详细讨论,
只以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导,确实容易造成学生
对爱滋感染者与关键族群的刻板印象,进而在临床的现场上
发生许多男同志朋友曾因为同志身分,被粗糙地要求进行爱滋病毒验验。
日前作家罗毓嘉在脸书写道,感染者朋友面临牙医诊所的拒绝,
这也是爱滋感染者常遇见的就医歧视。当医疗现场拒绝
提供服务的歧视一再发生,爱滋感染者最后只好
隐藏自己的感染身分不被发现,或是因为害怕或不知如何告知
而拖延就医甚至不愿去就医。这个状况下,不论是爱滋感染者
未受到妥善的评估跟治疗,更可能引起伺机性感染;
其他与爱滋不直接相关的疾病也可能由小问题演变成棘手的疾病,
如此一来,其他可能增加许多医疗资源的消耗,
爱滋感染者也可能因为未接受治疗,无法控制病毒数量而具有传染力。
最后,爱滋感染者也面临老化或其他原因而需要长期照顾服务,
但感染者也不断地受到健康照顾机构驱赶与拒绝。
许多照顾机构对于爱滋感染者的基础知识仍然十分缺乏;
即便是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示范照顾机构,
也常常因故无法提供服务,往往需要由关爱之家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补足这样的长期照顾服务的缺口。
[结论:歧视与仇恨可能使他人受害,我们需要提升公共讨论]
歧视与污名可能导致爱滋疫情更加严峻。
当暴露于风险的人们害怕爱滋筛检的结果
无法保密以及爱滋的污名烙印,不愿筛检;
确诊的爱滋感染者因害怕歧视延迟就医,如果是怀孕女性,
更可能错失及早进行母婴阻断的机会,而提高母子垂直感染的机会;
社会恐慌与歧视更可能导致感染者及受影响人群,
失去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一旦落入贫穷,
感染爱滋或感染爱滋后治疗失败的机会也会增加。
歧视与仇恨言论,不仅只是没有减缓或终结爱滋疫情的效果,
反而更不断地加深这些现象的范围与规模。有许多爱滋工作者,
深怕这些歧视、污名甚至仇恨言论,会大大打击爱滋防治工作的推展。
而对爱滋疫情的控制若是失败,除了感染者与暴露于风险的人们
需要承受健康的风险与损失,最终仍是整个社会
都要面临防疫与医疗预算的增加。
爱滋防治与同志议题作为社会讨论的对象,
我们很难期待社会大众直接就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讨论。
当受爱滋影响的人们及同志们被当成有道德缺陷的人群,
我们就很难在所有人都获得平等保障的基础上理性讨论,
歧视与仇恨言论就助长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并侵蚀
民主国家中公民社会进行公共讨论的可能。
台湾过去一年来,因为同性婚姻议题,让爱滋防治议题
与男同志不断地连结,而整体爱滋防治工作经费、人力以及物力
不断地被耗费在对抗反对团体制造恐慌与仇恨的谣言时,
赖清德院长的失言恐怕让这个艰难的处境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