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 获同志泰迪熊奖 专访《日常对话》黄惠侦

楼主: quendigay (小虾妈妈来扫地)   2017-02-25 16:35:02
获得“泰迪熊奖”之后:专访《日常对话》导演黄惠侦
2017/02/22, 艺文 关键评论网 @ https://goo.gl/SjkKNN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首次摘下金熊最佳纪录片大奖的台湾作品,黄惠侦《日常对话》跃上国际舞台,在鼓舞母亲之外也期许政府正视台湾纪录片创作生态。
文:洪健伦(放映周报 http://bit.ly/2lPu4RG)
《日常对话》在柏林影展获得为多元性别题材电影设立“泰迪熊奖”下的最佳纪录片大奖,是台湾首次获此奖的纪录片。本片监制侯孝贤导演在得奖后传来讯息祝贺写道,“任何艺术形式,都来自真实人生的描述,以写实、变形、隐喻 来表征生命中动人的情境;惠侦第一次拍纪录片,毫不手软地逼视自己的生命情境,写实,动人,大家都看到了这部片子的能量,得奖的最大好处就是,国内上片容易多了。”
导演黄惠侦在得奖隔天接受专访时说:“这是我拍这部片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也没有期待的,所以觉得好不真实,却又好开心。”同时,黄惠侦导演的家人也正在台湾继续做着牵亡魂的工作,导演妹妹在工作开车时听到广播,马上就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对此妈妈也很高兴,“出国参展有得到一个奖、有媒体报导,长辈比较能够实际感受到我们在国外的收获。”黄惠侦导演笑说。
得奖的那刻,黄惠侦说感觉很不真实,从来没想过走到这一步。她说得奖时没有特别欣喜反而很安心,还好没有让帮助她的人失望,“这部片受到太多帮忙,例如在金马影展时就会希望每一场票都卖完,不要辜负闻天祥老师的帮忙,柏林影展如果观众反应不好又或没得奖,也会觉得对不起侯导,因为他特别担任我们的监制。真的觉得我们运气很好,现在回去还可以报告好消息。”
黄惠侦导演说,这次在柏林放映也有看其他入围纪录片,但只有《日常对话》的观众会在映后提问时,特别感谢导演与剧组拍出了这部作品;同时,海外观众可能囿于语言及文化,无法理解其中幽默,但在映后国外观众所提问题却与台湾观众的非常相似,让他感到非常惊讶。
“看到观众的反应,我相信《日常对话》真的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隔阂,核心的情感经验是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理解,他一定感受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了什么,是跟这部片子有关的,而不只是看一部发生在国外的故事,这样的反应让我觉得非常欣慰。”
希望泰迪熊奖让母亲认同自己的人生
在《日常对话中》,黄惠侦导演在镜头前诚挚记录她与母亲的对话,透过与母亲、家人的访谈,认识母亲的过去也修复彼此疏远的关系。
问到泰迪熊奖的肯定是否赋予人生更多意义,她表示相较自己更希望对母亲的人生产生更多意义,“去年金马放映完后,我觉得她从中得到了一个依据,重新解释自己生命是否有价值。”黄惠侦的母亲在片中常常觉得自己在过去受到种种家暴、歧视,都是不堪提起的秘密,“她以前会觉得你拍出来有谁要看,但是我觉得片子放完了,观众的反应却让她感受到了肯定,观众似乎在告诉她,你的人生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你经历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你辛苦了,而且你有一个很坚强的生命经历,这些反应改变了她。因而要出国参展,我妈妈都会跟朋友说。这种改变是她从《日常对话
》的观众反应中所得的,因此这次从柏林带更多正面回应给我妈,是更重要的。”
而过去本片的短版《我和我的T妈妈》也曾受“台北国际酷儿影展”邀请进行全台偏乡巡演,从观众的反应中,黄惠侦发现草根背景的观众其实对于这样的与众不同与挫折,是非常能接受的,“社会最底层的人生活本来就充满各种辛苦,必须想尽办法存活下来,因此大家对生命的包容其实是比较高的,很能够接受别人的不同。同志生活真正挑战到的是生活相对优渥,比较在意面子的中产阶级。”而她更说:“我希望《日常对话》的获奖,可以影响更多反对同志的人们,人的差异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与理解,而非各说各话。”
黄惠侦导演重新剪辑前一部短片《我和我的T妈妈》作《日常对话》,在这次金熊奖拿下最佳纪录片大奖,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其母亲的挫折与挣扎。图为《日常对话》剧照
呼吁政府正视纪录片补助政策 创造对独立创作者更健全友善的环境
黄惠侦自己则希望透过《日常对话》在泰迪熊奖的肯定,帮助未来纪录片创作的筹资。该片在发行商、海报设计、剪辑指导,都分文不取地参与相关工作,她希望可以让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中得到合理报偿。“我觉得拍电影和搞社运有点像,导演不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他只是召集很多人一起为一件事付出和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此外,黄惠侦透露《日常对话》同时收到鹿特丹影展与柏林影展的邀请,他们最后选择了柏林。“我们选择柏林是想证明给台湾的公部门看,台湾的纪录片是有办法做到这样的程度,来到国际一级影展。那公部门是不是应该也要正视国内纪录片补助政策,提供纪录片创作者更健全的创作资源。”
黄惠侦在担任台北市纪录片工会秘书长时,不断呼吁政府改善纪录片补助政策,将纪录片的创作补助跳脱电视节目制作的框架,相关规定不应只考量大型制作公司而排除独立创作者,或不得不和其它制片公司“借牌”,更应认真考量独立创作者的人力限制简化拨给补助款的方式,更不应要求受补助者无偿授权公部门使用他们的作品,甚至自行授权国外电视台播映。但这样的呼吁却始终未获重视,“台湾的独立纪录片工作者都必须为了生计而大量接案,被工作消耗心力,在批评台湾交不出好作品时也需看看这些创作者处在什么样的环境。”
《日常对话》结束柏林的行程后,四月将会在台正式上映。除此之外,黄惠侦也将受国家电影中心邀请,在3月4日下午两点于“超越基金会”举办座谈会。
本文获放映周报授权刊登,原文刊载于此 https://goo.gl/DXMzFW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7-02-25 17:56:00
作者: thgir (为著海)   2017-02-26 08:19:00
希望有纪录片作者拍正在发生的婚姻平权,政治丶宗教丶社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