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 杨照:家长归因小孩自我被外在“污染”

楼主: nahald (影子)   2016-11-07 23:53:42
杨照 脸书 @ http://bit.ly/2ewaYbL 11月4日 16:18 ·
在许多台湾家长心里,有一项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恐惧,那就是深深相信孩子很容易会被“污染”,也深深相信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首要的罪魁祸首,一定是某个外来“污染源”。
在一般的用语里,叫做“被带坏”。孩子成绩不好,因为“被带坏”了;孩子品行不好,因为“被带坏”了;现在还有最新的恐惧,如果孩子没有爱上对的人,男生却爱上了男生、女生爱上了女生,那也一定是“被带坏”了。
这种对于“污染”、“被带坏”的恐惧,对家长来说很确实,又很有用。最有用的地方,就是当孩子表现出不是自己预期的行为时,可以不用讨厌自己的小孩。那不是他的错,那不是真正的他,真正的他应该会用功读书,都是“被带坏”了才会成绩变坏。真正的他不会捣蛋犯错被记过,都是“被带坏”了才会这样。还有,真正的他不会是同性恋,都是这个社会的环境和别人把他带坏,他才变成同性恋。
另外一个有用之处,就是相信“污染”,家长就知道怎么施力教小孩了。去找出“污染源”来,用各种手段要求将“污染源”赶出孩子的生活环境里,不会“被带坏”,孩子就一定会变“正常”,如父母所期待的了。
这种“污染”观念有其明显不合理之处。为什么都是“坏小孩”影响“好小孩”,而不会是“好小孩”影响“坏小孩”?如果你们家小孩那么好,为什么不会是他去影响周围的人,把他们通通“带好了”,而是只要有“坏小孩”稍微靠近他,他就那么容易“被带坏”了?
这种“污染”观念还有其明显糟糕的教育后果。老是将问题投射到别人或环境身上,老是将注意力用在指认外在的“污染源”,父母就不可能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小孩,只是先决地否认了孩子身上会有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想法或行为,如此一来,父母心中所认定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事实,而是自己一厢情愿想像出来的,结果只会造成父母与孩子间愈来愈大的距离。
这种“污染”观念还会制造更可怕的社会后遗症──相信“污染”,正就是歧视和霸凌的温床。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体制一直存在着最粗暴的“分数歧视”,考试考得不好的孩子,不只是被剥夺了学习成就、挫折了学习动机,更糟地,还被视为没有资格和分数高的“好学生”在一起。他们成为校园中理所当然的次等公民,接受了所有“歧视”的待遇,被指责、被嘲笑、被隔离。这样的环境,当然对被歧视的人产生了很大的伤害,但倒过来看,对“好学生”呢?他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这种环境里内化的歧视的价值,觉得自己有权利歧视比自己“低”的人,可以用任何
方式,包括明显的霸凌,来对待被歧视的人。他们长大了,成为一个“歧视者”,在这个社会大剌剌地传播歧视的想法与言论。
唉,到底是谁在带坏谁啊?
作者: rary369 (小孩)   2016-11-09 00:15:00
不认识这个人但大推这篇文
作者: psykadise (神销骨朽)   2016-11-09 08:53:00
写的很好,对同志不能接受很多都是这种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