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总李俊璋:道德假设不能取代教师专业
建立时间:2019/04/12 09:03
李俊璋/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法务中心副执行长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将分别在4月15
及17日,询答与排案审查《教师法》修正草案,然而,分析早年教师法的立法目的,原本
是为了明确教师权利义务,保障教师工作与生活,破除体制内上而下的统御威信关系以及
高度行政管制色彩,让教师能够专业自主并且参与政策的决定,到本次行政院送立法院审
议的草案内容用泛道德化的标准。
例如:损害教师职务尊严,就可能被解聘且终身不得聘任,并且不经意用道德及情感的描
述,假设教师肯定有一定比例都不适任,而舍弃或降低部分行为态样应该经过一定门槛的
专业审查,形同走回头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清楚知道,例如有电脑软件程式设计的需求,要找软件工程师协助
,有商业会计知识使用的疑问,要寻求专业会计师讨论,我们不会去银行买一碗面并指责
理财专员不擅于烹饪,我们大概也太不会用个人的情感,期待专业人员改变对事物的专业
判断,来满足自己的喜好,因为我们很清楚,这样做可能会损及自身利益,这些都是因为
社会型态的改变,高度专业分工、独门专业知识的培育,成就不可逆的社会常态。
正也因为如此,人们很少有机会直接碰触到各种高强度专业领域事件的判断,但是,当个
人经验与专业判断有不同的想像时,我们有可能透过个人的生活经验,但不见得是相对多
数人的生活体验,也可能只是套用一种关于人性或是道德的假设,去判断一件事情,形成
在某种专业领域内的社会刻板印象,而认为我觉得、我认为应该怎样?
但不仅因为缺乏专业的背景基础,没有客观的数据以及对政策、事件全面性的认识,无形
之间扼杀了专业领域知识的发展与判断,汉代“察举孝廉”制度,不就是如此,而流传了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一段笑话
,并影响了国家的兴衰。
回过头来说,笔者不经想问,行政院送立法院审议的《教师法》草案,有提出法规影响评
估报告?有召开公听会吗?疑似不适任教师的问题根源是什么?而人们套用一种对教师刻
板印象的人性以及道德假设,认为老师都应该如何是对于泛道德化的情感诉求,还是专业
判断?不适任教师处理一定都是师师相护,有客观的数据去支撑提出的主张吗?在这些问
题没有概略的轮廓前,站在教师组织工作者的立场,我们必须格外小心,因为这不仅可能
不经意的侵害教师工作权、学生受教权,更无助于教育专业的发展。
https://s.yam.com/shh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