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ito (シト)
2024-08-31 23:57:11※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铭言:
: 因为听说在中世纪各行各业都有工会,想了一想因为我的家世大概不可能让我受教育、识
: 字。比起铁匠、鞋匠,面包师可能相对容易,也比皮匠没那么痛苦。在城市当个面包师会
: 比较容易吗?感恩。
其实也没多容易。
因为英国在 1266 年左右,亨利三世(长腿爱德华之父)在位时,
颁布的"面包麦酒法"(Assize of Bread and Ale)
此法把面包分为 7 个等级,
甚至要求原料配方与重量的标准,
违反者就会受到严厉的处分,
当时面包店为了避免客诉,
客人购买一打时直接多给一个。
所以,面包师的一打(dozen)是 13 个,
便流传了下来。
现在做面包,
有酵母,酸种,盐,干净的面粉,大量生产品质稳定的烤盘,
还有温度稳定的烤箱,
还有各种发酵的设备,
要做面包比较容易。
古代光要搞个稳定酵母或酸种,
还要利用更需要技术的窑烤,
这些更需要长期经验的累积。
楼主:
cito (シト)
2024-09-01 00:11:00欧洲主要都是主食类的面包,很多都没加糖低油,跟台湾大不同所以当时的面包店产品可能跟东方的米店差不多单调。
突然很好奇为何有酵的面包比较盛行呢?因为在旧约里好像比较常看到无酵饼。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24-09-01 00:38:00没发酵的很硬不好吃
作者:
CGT (Peter)
2024-09-01 11:29:00欧包又硬又有酸味,若没搭配一些肉或奶油其实不好吃
作者:
Segal (Dino)
2024-09-01 12:08:00面包师的一打13个在日本也有。食パン(台语"俗胖"的那种吐司面包)一斤被定义为340克,而不是标准英斤120匁=450克更不是日台常见的一斤160匁=600克
作者: key7110 (因果 无常) 2024-09-01 14:23:00
没有机器代劳.想到第一步和面就累了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24-09-01 14:37:00
我怎么听说是自己做好拿给师傅烤?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9-02 01:08:00苏联时代,下班时间人民在面包厂外排长龙,买一条(像球棒)回家去,可以当打狗棒.因为大人都要上班,每天主食要外购.但农村社会自家必备烤炉,自己做面团自己烧烤.吃面粉有这个麻烦.吃米就省事多了,直接煮.不烤.
作者: ALENDA 2024-09-02 01:28:00
有趣 谢谢分享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9-02 04:24:00无酵面包与犹太教义的禁忌有关.但其他教派无此顾虑.中国北方有一种面饼叫杠子头,有点西洋面包的感觉.出外旅行,放几个在袖里袋,肚子饿时随手拿出来当餐.干燥地方面包容易保存.米饭带水,容易腐败.
作者: ALENDA 2024-09-02 05:39:00
中国西北好像有把无酵面包剥小块放碗里再淋热牛羊肉汤的吃法
作者: wasely 2024-09-02 08:18:00
楼上说的是泡馍?
作者: SunnyBrian (人気薄二冠马) 2024-09-02 16:39:00
原来如此,涨知识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9-03 08:05:00以前我爱读翻译小说,譬如叙述某人"掀开大衣取出一支面包"时感到困惑.因为我只有台湾吐司面包概念.软趴趴的.吃了法国香蒜面包(台湾已经卖很久)才知道真正面包是怎样的.
楼主:
cito (シト)
2024-09-03 08:51:00台湾的香蒜面包对欧包来说也差很多,只是意象有比较接近些XD
作者:
cr5 (东东)
2024-09-03 11:11:00古代光生火(捡柴、干燥)就有难度了,更别说温度控制
作者:
wistful96 (wistful96)
2024-09-03 14:01:00台湾家乐福是法商时,听说有法国师傅指导才比较像真面包
作者:
ReganLu (RLU)
2024-09-06 08:24:00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