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lista (诸神的黄昏)
2022-08-07 21:42:5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铭言:
: 记得当在国文课本里读到鸿门宴原文,虽然原文精彩,情节曲折,但是有两点存疑一直没
: 有解疑:
: 1. 当樊哙闯入鸿门宴里,项羽耐住性子问他来者何人,当问明是为刘邦驾车者时竟然赐
: 给他一块生猪肉与一斗酒,樊哙也不客气地即席用剑切生猪肉吃起来。为什么项羽不赐煮
: 好的肉给他呢?这是否代表项羽轻视樊哙的举动?然而生猪肉应该很难切,也很难下肚吧
: !?
其实历代读史记的人看到生彘肩也觉得奇怪,两千年来从训诂学来解释有以下
几种说法:
1.“生”与“熟”相对,“生彘肩”指没有煮熟的猪肘子,王力 古代汉语主此说。
2.“生”指未食前先另留着,以别于食后残余的“剩”饭、菜。钱钟书 管锥篇主此说。
据此,“生彘肩”应是“开宴前预先另留的猪肘子”,表示招待樊哙的不是宴席上的
残肴。
3.“生”与“胜”同。说文解字:“胜,犬膏臭也,从肉生声。一曰不熟也。”据此,
认为由“膏”知“彘肩之肥”;臭,反训为香。(礼记 内则:“衿缨佩容臭。”
注:“容臭,香物也。”)故“生彘肩”可释为“又肥又香的猪肘子”。
4.“生”为“全”之形误,如庄子 养生主:“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吕氏春秋 精通:“‘全牛’作‘生牛’。”故“生彘肩”应为“全彘肩”,
指完整的一腿猪肉。
按诸说中,或仅孤证,或较迂曲。“生彘肩”当采第一说“没有煮熟的猪肘子 ”
解,较为平易。古代用鼎盛肉、煮肉,鼎下可以烧火,食肉时用匕取肉,
置俎上以刀割食。项羽赐樊哙所食猪肘子,可能从鼎内取出时半生不熟,
故曰生彘肩。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但云“彘肩”,未言“生”字。
樊哙的孙子后来与司马迁交好,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鸿门宴之所以精彩乃是
口述史学的极致,一个家族间历代相传的故事,讨论生彘肩的‘生’字是衍文或是
实际情况倒无关大局,或者只是当事人的错误夸张的记忆,樊哙的重要性在于他扮演了
一个优秀的陪伴者,你应该有发现樊哙劝项羽的话跟昨晚张良教刘邦对项伯说的划
一模一样,在史记的情节记载里它代表了项羽默认了一个刘邦粗莽的护卫都说出了这么
恳切的不应该在此时杀刘邦的理由,(从这点来看我个人是认为樊哙的演技算是有奥斯卡
的水准),因此刘邦算是度过了鸿门宴中的其中一次危机。
以樊哙表演成功,或者也要归功张良导演功力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