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在古代是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官员都要从这里出线。但只要有考试,就一定会有作弊
,科举也不例外,各种作弊手段那是层出不穷。
其中最常见的作弊手法就是冒名替考,也就是俗称的捉刀、找枪手。科举冒名作弊的非常
多,唐代大才子温庭筠就是个中好手,据说曾在一场考试帮八个人代答。
古代不像现在考试有准考证号码还附张大头照,要抓冒名顶替的非常难。清代为了杜绝作
弊,他们对考生的面貌特征造册,名为面貌册。考官考核面貌册里考生的特征,符合的才
能参加。
但是面貌册的记载只是以文字书写考生特征,有时解读上就各有空间。乾隆年间的江苏科
场,就因为面貌册上的”微”字闹出过笑话。
乾隆年间,其实大部分的考官的面貌册的审核都是虚应故事。但偶尔就会遇到比较认真的
,像是主持江苏科考胡高望。 胡严抓冒名顶替,而且引用四书集注”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
衽矣”中”微,无也”的注释,认为相貌册上记载”微须”都必须是没胡子的,否则一律
逐出考场。
当科有位考生沈廷辉刚好就是有胡子而在面貌册上填”微须”,他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考
前一天特地去找负责书写相貌册的学书帮忙改,偏偏学书出门不在,沈等到半夜三更也没
等到人,只好赶紧去剃头舖把把胡子给剃了。结果隔天应试,考官一看到沈就说”又一个
冒名
顶替的,面貌册上明明写有须,怎么没有胡子呢?”原来学书跟沈本来就有交情,早就把
他
的面貌册改成有须了,结果沉没见到学书知道,自己把胡子剃了反而跟面貌册不同了,只
能黯然出场。
当科除了沈之外,也有其他考生因为”微须”被拒于场外。有个考生就跟胡高望争辩
胡高望怒斥考生”你没读书吗?连微就是无也不知道吗?”
考生答道”那《孟子》里提到”孔子微服而过宋”,难道孔子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去宋国
吗
?”
胡被辩倒无法回答,于是这些”微须”的考生也能进场了
《履园丛话.笑柄.面貌册》
凡岁科试,诸生面貌册向为循例,虚应故事而已。胡希吕先生视学江苏,详细殊甚,恐有
顶冒也。常熟生员沈廷辉,年三十余,册填微须。讵先生以微训无,凡有须而填微须者,
俱
不准入场。廷辉闻之曰:“吾必被逐矣。”进场之前一日,拟嘱学书改正,适学书他往,
寻
至三更,不得已往剃头铺将须刮去。旋闻鼓吹声,急赴辕门听点,及唱沈名,先生熟视廷
辉
曰:“此人又一顶替者,册上填明有须,何以无须。”盖此学书素与沈善,因学使有斥逐
之
信,特为沈改微为有,而沈则未见学书,不意反变有为无也,无可置辩,废然而出。旋有
一
生素狡黠,亦以微须被斥,生故与学使强项,先生大怒曰:“汝读书尚不知朱注微无也解
耶
?”生笑禀曰:“若然则孔子微服而过宋,脱得赤膊精光,成何体制也。”先生默然,后
无
被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