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木兰与麒麟》: 巾帼英雄木兰其实是胡人?

楼主: Reewalker (报告馒头班长不够)   2021-06-20 15:10:41
作者: hgt (皇元界朝) 看板: MGL-history
标题: [情报] 《木兰与麒麟》: 巾帼英雄木兰其实是胡人?
时间: Fri Jun 18 23:22:47 2021
原文出处: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017
文:陈三平(Sanping Chen)
木兰辞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
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
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牀,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
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一则出自伊斯坦堡的美联社报导:〈土耳其国族主义者抗议《
花木兰》〉(“Turkey Nationalists Protest ‘Mulan’”),指出土耳其的国族主义
政党抵制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土耳其上映,因为“这部动画电影借由宣扬匈奴人是坏
人、中国人是和平爱好者,来扭曲并诋毁突厥历史”。
如同本章将阐述的,讽刺的是,巾帼英雄木兰的特殊名字,并不是源自迪士尼电影所附会
的传说中的文化背景,甚至连汉语都不是,而是来自突厥-蒙古游牧民的社会环境。且就
像本章的标题所示,木兰之名的真正意涵可能更接近另一个动画电影中常见的通俗角色。
除了这几点之外,还有一个事实也许更加讽刺——据一些古代和现代语言学家的说法,木
兰故事中占优势的“中国人”不是别人,正是突厥集团中的拓跋部。
木兰之名
木兰的故事几乎完全来自一首民歌《木兰辞》,作者和写作年代皆不明,但一般认为诗中
背景应该是拓跋魏时期(北魏,386-534)。诗中的某些部分,特别是以下六句,显露出
之后有文人墨客雕琢的痕迹,因此,这首诗也有可能是源自唐代(618-907):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但若是硬要追究确切的成诗日期,不仅是个意义不大的假议题,而且从“游牧民的观点”
来看,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沾染了华夏中心论的习气。因为正如上一章所述,隋唐皇室在政
治上和血统上都是拓跋部的继承人,并且被当时的游牧族群称为“拓跋”(Touba / Tab
γach)。因此,成诗年代的问题并非本书讨论的焦点。
这首诗的背景显然是拓跋部和其早先的游牧弟兄之间的战争,且极有可能是与留在草原上
的柔然。正如梅维恒(Victor H. Mair, 1943-)所指出的,这首民歌也许“一开始是用
其中一种游牧民族的语言所构思出来的”。一般认为,柔然等同于西方史料中的阿瓦尔人
(Avar),或至少两者密切相关,并在之后成为早期突厥人的压迫者和敌人。因此,一旦
我们认可拓跋部在语言学的划分上属于所谓的“l/r突厥语支”(相较于大多数的突厥语
都属于“s/z语支”),那么木兰的故事就不过是当时一起再寻常不过的军事冲突,由一
般认定是原始蒙古人的柔然人,对抗另一阵营的“汉人”和早期“突厥人”。如此一来,
将《花木兰》定位成反抗古代突厥人的说法,就变成十足的讽刺。
顺道一提,如上一章所讨论的,木兰的故事也反映出草原女性传统上较为刚强的社会角色
,而中国的历史书写也没有忽视这一点。此外,许多草原群体中的女人和男人并肩作战,
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在故事中,可汗/天子兴兵与北方的敌人作战,一个叫木兰的小姑娘伪装成男人代父从军
,原因便是《木兰辞》中所写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北方征战多年后,可
汗/天子指派她为高级官员,但她拒绝了这个封赏,只求能与家人团聚,共度和平的生活
。在她回到家后,她换回了姑娘家的装束,让军中同袍惊讶不已——他们和她并肩作战那
么多年,却从来不知道她是女人。
饶富兴味的是,《木兰辞》中一再把“天子”称为“可汗”,而且从来没有用过真正的华
夏称号“皇帝”。考虑到它原来是首民歌,此种用法显示出在当时的北朝,即使是一般操
汉语的人民,也称皇帝为“可汗”,只是这个有趣的风俗却在正史中付之阙如。在拓跋部
祖庭的石室(443)内所发现的石刻铭文,正巧支撑了这个观察,因为当中使用了同样的
天家称号“可汗”,而不是华夏实际上使用的“皇帝”称号。此外,它还证明了那个时代
的北朝统治者,对“皇帝”这个正统汉语的词汇避而不用,而这也支持了我的论点,即草
原上神圣王权的遗绪,不仅只是相对于华夏政权的复制品;我将在之后的章节中论述此一
主题。
本章的重点是此位著名的女中豪杰的大名,也就是《木兰辞》中所称的“木兰”。对于这
个名字的争论从来未曾间断,“木兰”究竟是姓、是名,还是两者皆是?迪士尼电影采纳
了大众一般所认定的,把木兰当成一个名字,而且有个姓氏“花”(迪士尼电影采纳了“
花”的广东话发音fa)。这种约定俗成的看法毫无历史根据,很可能只是源自一个普通的
事实,即“木兰”在标准汉语中代表芬芳的花卉植物。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约340-约
278BC)在不朽的自传抒情诗《离骚》中首次提到了此种植物的名称,于是长此以往,“
木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人将它解释为现代意涵中的木兰花(
magnolia)或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然而这个古老植物名称真正的科学识别
仍然是个谜团。
文学中的木兰,在中国传统里意指高贵纯洁、芬芳娇弱的开花植物,此一事实成为我研究
的起点。也因此,除了《木兰辞》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外,木兰本质上是个女性名字的概念
,在今天的中国是毋庸置疑的。
我进一步观察到,中国时常将女孩取名为“兰”,而当其指原意“芬芳的植物”时,实则
涵盖了从兰花(orchid)、蕙兰属(cymbidium)到木兰花(magnolia)等各类的物种。
最早的例子可能是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一名,意指“香草”,据推测,诗中
描述的应该是东汉建安时期(196-220)一段如罗密欧与茱丽叶般的真实悲剧。这个女性
名的普遍性可以从西晋永康元年四月二十五日(300年5月29日)的墓志铭看出端倪——墓
的主人是开国皇帝晋武帝(236-290)的贵人左棻(约253-300),而她的字正是“兰芝”
。在拓跋魏时期的墓志铭中,也证实了有许多女性皆以“兰”字为名。
换句话说,以此为据,我们可以主张在中古中国的典型社会环境中,“木兰”很有可能是
女性的名字,且即使到了现代仍是如此。不过,显然在木兰故事首次出现之际,情况并非
如此。《木兰辞》明明白白地表明,在木兰揭露了她的真实性别之后: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如果木兰在标准汉语中,是个极为女性化的名字,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木兰的战友会不知道
她其实是女子。这是首个迹象表明了“木兰”很有可能不是汉语。
有更多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即诗中的木兰确实不是汉人的名字,甚至不是女性的名
字。《周书.列传》记载了著名的北周将领韩雄:“‘字’木兰……雄少敢勇,膂力绝人
。”(43.776)何谓“字”呢?在现代之前的中国,除了本名,还会有另一个“字”,通
常会用可以强化本名或与本名互补的字符,来传达合乎本名意旨的特质。事实上,“名”
和“字”的关联是中国菁英文化中一大突出的特色,上溯至孔子、下及蒋介石和毛泽东皆
然。例如,已故的“伟大舵手”字“润之”,这和毛的本名“泽东”字字相对,“泽东”
按照字面意义解释是“沼泽/湖东”,更为文气的解释是“泽披东方”;“润之”意思为
“使之湿润”,有培育植物和农作物之意,因不够文雅,后来改为“润芝”,“芝”意指
祥瑞之草。除此之外,了解“名”和“字”的关联,对于钻研古代中国的语言学也极有助
益。一般来说,称人以“字”,比直呼本名更为尊重有礼。
回到上述的《周书》,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不仅是军人的字,而且还与其本名“雄”相
搭配。“雄”原意是“雄性”,但更常使用的意涵是“雄伟”、“强大”和“强壮”,符
合韩雄在列传中所记载的形象。此处不太可能是用汉语中木兰“高贵”、“芬芳”、“娇
贵”的女性概念,来互补韩雄的男子气概和勇猛。当然,木兰也有可能是乳名,因为佛教
传入的文化中,会取一个贬低身分的小字,来避免遭上天忌恨。然而,这个想法也不合理
,因为汉语中“木兰”的意涵并不粗鄙。
相反地,另外两项史料,即《北齐书》和《北史》,由于并非基于《周书》而著,故没有
受制于影响后者的诸多政治和文化禁忌,而能给予我们一个清晰的图象——“木兰”其实
只是韩雄的真名或“家乡的”名字,因其生长之地成为北齐的一部分,但他却叛国,投奔
了对手北周政权。所以,《北齐书》和《北史》从来没有提及过韩雄的本名“雄”,而是
称之以“州人韩木兰”,或甚至是“叛民韩木兰”。不过根据《周书》,便可知木兰是韩
雄的字,称其为“木兰”反而要比直呼其汉名“雄”,带有更多的敬意。
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
1. “韩”在当时是胡人的姓氏。这在中国史家姚薇元(1905-1978)的《北朝胡姓考》中
有详细的记录。例如,在《北齐书》中提到了一个名为“韩匈奴”的人(意指“韩姓匈奴
人”)(21.294)。
2. 即使是“华夏”的韩氏一族,最重要的起源地仍然是辽东边界地区的昌黎郡,此处想
当然耳会有许多“蛮族化”的汉人氏族。例如,北齐的韩凤就出身昌黎,他惯于称呼其他
汉人为“狗汉”(《北史》92.3053)。顺道一提,在这个边境之地最著名的当地人,可
说就是安禄山,他是个“突厥和粟特混血的杂胡”,并在日后几乎导致了唐朝的覆亡。著
名的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韩愈(768-824)虽然出生于河南孟州,但因祖
籍的关系,便自号“昌黎”,来彰显这个事实。
3. 韩雄出身于世代从军的家族(《隋书》52.1347),他那更有名气的儿子韩擒虎(
538-592),在五八九年为隋朝攻克了南朝(陈),这是自三一七年西晋迁都建康以来的
首度统一,因而让韩擒虎官拜上柱国(另一个上柱国是贺若弼〔544-607〕,其鲜卑后裔
的身分毋庸置疑)。韩擒虎的丰功伟业更成为传奇故事的写作题材,最早可见于成书三个
多世纪后的敦煌文献,世称《韩擒虎话本》(编号S.2144)。
4. 韩雄的墓志铭最终替我们证明了木兰实为其本名。墓志铭的纪年为天和三年十一月十
八日(568年12月22日),拓印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中。其中叙述了(北)周
的大将军本名木兰,却丝毫没有提及他在正史列传中所记载的汉名“雄”。这符合我在第
一章中所指出的,在继承拓跋魏的两个相争的朝代中,北周实际上比北齐更加“鲜卑化”
,可惜其官修正史所受到的汉化和窜改却更为严重。
5. 如前一章所论述的,包括隋唐皇室等从前的胡人和胡化的汉人,在这个时代有个根深
柢固的习俗,即保留胡人的名字作为“字”或“乳名”。北齐一朝的突厥-回纥猛将斛律
金(488-567)就是个绝佳的案例,他留有《敕勒歌》传世,今日许多人推崇这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好的诗之一。而他的字“阿六敦”正是个胡人的名字,和其汉名“金”之间,也
有着相互搭配的关联。已故的卜弼德就是第一个提出斛律金的字“阿六敦”是个突厥-蒙
古语词“altun”,即“金”的意思。
前述的证据皆清楚地表明,韩雄(又名木兰)之名是另一个“汉名胡字”的案例。因此,
在拓跋政权及其继承者的治下,木兰实际上是个胡名,而不是人们以汉语为标准,所认为
的女性名字。这就是为什么女英雄“木兰”一字,最有可能是姓,而不是名;我会在本章
中论证出,她在军中从未隐瞒过自己真正的性别。此外,考虑到韩雄的情形,中国“名-
字相应”的规则将能为我们厘清胡名木兰的真实意涵,这点也将在后面详细阐述。
书籍介绍
本文摘录自《木兰与麒麟:中古中国的突厥-伊朗元素》,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21-06-20 16:29:00
嗯...这不是早就为人所知了吗
作者: gundamwind (ggu)   2021-06-20 16:37:00
起码20年前第一次从课本里看到木兰诗,当时的老师就有提到类似的说法了
作者: peter89000 (彼得二郎)   2021-06-20 16:56:00
以前就有木兰家是北魏军户的说法了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21-06-20 17:56:00
其实他真的是男人,却有女装僻好(?)
作者: qppq (爽到睡不着)   2021-06-20 18:23:00
鸽子飞了30年 终于飞到了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1-06-20 18:50:00
但哪个用兰字汉人不会用的说法是有问题的24孝的黄香用的香字,现在汉人也不会用来当男人名梅兰竹菊现代用这字及暱称肯定女性,在古早可不是
作者: RungTai (RungTai)   2021-06-20 20:45:00
兰陵王 楚留香
作者: eric999 (eric999)   2021-06-20 23:05:00
梅兰芳表示不服
作者: Segal (Dino)   2021-06-21 01:08:00
不错啊至少从名字角度出发,拟出了拓跋部出身的观点。至少比我之前看的鼂𨱎〞k来得可信。北朝名字真的很有趣,我就很喜欢普六茹.那罗延aka杨树.金刚不坏aka杨坚。放到现在就跟山田阿库娅一样骚包(日本人阿尔泰说实锤x)*乱码为挹阗,奇怪打[口厌口达]怎么显示不出来
作者: yukiss (被缝108针的小球~~~)   2021-06-21 02:08:00
台湾男人还不少取名芳字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21-06-21 05:36:00
狄人杰表示:元芳,你怎么说? 说呀!!小芳芳
作者: RuleAllWorld (生命剩下365年)   2021-06-21 07:32:00
让我们来考证一下银河英雄传说的历史真伪...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06-21 08:25:00
我国中同学名字就叫香杰,香字还是有男人用的
作者: FMANT (OE)   2021-06-21 14:13:00
诋毁突厥历史??? 难道突厥人温良恭显让君士坦丁堡?
作者: akira911 (ビギナー Beginner)   2021-06-21 15:31:00
我朋友姓楚 名就取 香帅
作者: giniand (我的兔子在等我回家)   2021-06-21 22:47:00
我还以为他要论证木兰是男的 被汉人以讹传讹写成女将(X
作者: F04E (Fujitsu)   2021-06-22 14:16:00
她代父从军有可能不是用本名 用这来说明“木兰”不是汉语有点薄弱韩信表示: 我也是看报纸才知道我原来是胡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