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明朝宦官李广的故事

楼主: neilcat (五行茶)   2018-10-07 03:43:38
※ 引述《Lo78 (割包型男)》之铭言:
: 本来要查汉朝的李广,才知道有一个明朝太监也叫李广,
: 维基百科有《明史》的原文纪载:
: 李广,孝宗时太监也。以符箓祷祀蛊帝,因为奸弊,矫旨授传奉官,如成化间故事,四

: 争纳贿赂。又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巨万。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给事叶绅

: 御史张缙等交章论劾,帝不问。十一年,广劝帝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亭成,幼公主殇,

: 几,清宁宫灾。日者言广建亭犯岁忌,太皇太后恚曰:“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

: 矣。”
: 大概看得懂,但皇后那句:“今日李广,明日李广”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本来花了点时间找资料,想从明孝宗(弘治帝)这个人开始说起的,
不过发现金鱼大(Lorenzia)曾经写过关于明孝宗的故事,
可以对孝宗这个人有相当清楚认识,
如果没有看过的,建议先看一下金鱼大的好文(文章代码: #18INhV1G),再往下看。
对于孝宗,基本上有几个影响他相当深远的人:
1.太皇太后周氏,是保护年幼的他免遭万贵妃毒手的恩人,
因此孝宗即位后侍奉太皇太后周氏无微不至。
2.皇后张氏,据说孝宗十分专爱她,当然这也有异说,
但终孝宗一朝,的确不另设妃嫔,
而孝宗的子嗣一共二男一女(明武宗、蔚悼王、太康公主),均由皇后所生,
其中顺利长大成人的,只有明武宗一人。
3.太监李广。
为什么区区一个太监李广,可以是影响明孝宗的重要人士?
使得明孝宗专信于他,任他胡作非为,甚至连太皇太后都免不了抱怨?
在明史上的记载,只有简单一句:“以符箓祷祀蛊帝”。
──也就是李广因为能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所以蛊惑了孝宗云云。
为什么?不知道,因为史书上也只写到这样。
但也不是不能找出原因,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身世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
首先是身世。
明孝宗的母亲纪氏,据说是出身于西南的瑶族,
当地的瑶族当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
但在13世纪时,瑶族人将汉语道教经文翻译成瑶族语,
并与其原本的祖先崇拜和文化传统合并成为一个新的“瑶族道教”,
这种“瑶族道教”特别着重在驱鬼捉邪的仪式上,也称为“梅山教”。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1%B6%E6%97%8F%E9%81%93%E6%95%99 )
目前缺乏足够的史料证明孝宗所信奉的,
是不是这种跟传统道教信仰十分接近的“瑶族道教”,
但六岁之前被宪宗认亲的孝宗,基本是跟着母亲长大的,
很可能或多或少对于这种“符箓祷祀”的道教风格并不陌生,甚至感到认同。
然后是心态。
明孝宗即位之初,的确有力图振作的作为,
他的勤政跟认真,也改革不少弊端,有中兴的评价,
但是讽刺的是,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水患连连,
似乎感觉他的作为始终没有得到上天的认同,更糟的是,
在古今图书集成的《历象汇编》庶征典所引,弘治年间,各地不断降灾:
1.《明昭代典则》: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大风,雨雹。
2.《曹璘传》:璘授御史,弘治元年七月上言:
“近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见,雷击禁门,皇陵雨雹,
南京内园灾,狂夫叫阍,景宁白气飞腾.....”
3.《名山藏‧典谟记》:(弘治)七月敕曰:近京师大雨水,南京又有风雨之异.....
4.《明国史纪闻》:弘治四年冬十月,丘濬上时政疏曰:
“迩者彗见天津,地震天鸣无虚日,且异鸟三鸣于禁中”
5.《明外史‧马文升传》:弘治五年,山东久旱,浙江及苏松诸府水灾。
6.《明昭代典则》:弘治八年十二月,靖虏卫天,鼓鸣河南,江西大震电,诏求直言。
为了上面的种种灾异,
孝宗他广求言路、下诏自省,减省刑罚、减免赋税.......但,没有任何改变。
没有解答的问题,任何人都会疲乏,孝宗也自然不例外,
于是在弘治九年,
懂得“符箓祷祀”的李广提出,将一切的祸患归诸于冤孽作祟,
要以“符箓”驱鬼,再以“祷祀”求得上天宽恕,自然可以化解灾厄,求得平安。
仿佛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一根浮木似的,孝宗开始照着李广的说法做,
《明国史纪闻》这样记载:“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得幸于上”
“烧炼”就是火化驱鬼的符箓,至于“斋醮”当然就是盛大的“祷祀”了。
于是之前提过,
已于弘治九年被贬到浙江的户部主事胡爟,在弘治十年上书痛骂李广,说:
“地震之类,灾之小者也。
西北旱熯,父子相食,东南饥疫,骨肉流离,此大变也。
陛下深居九重,左右蒙蔽,未之知耳,
今李广、杨鹏引用刘良辅辈,以左道惑乱圣心,
斋醮靡费,差遣在外,如虎横行,吞噬无厌,
士大夫昏夜乞哀于宦官,贵戚交相贿托,不以为耻。
言官有所举劾,瞻前顾后,苟且塞责,阴盛阳微,灾异曷由弭乎?
乞用臣言,则邪妄斥而阴慝消矣。”
于是朝野震动,以为胡爟这样骂孝宗宠爱的李广,此次必死无疑。
不过孝宗可能生气归生气,但没有立刻的动作,将胡爟的上书冷处理:“疏入不报”。
只是为了化解天降的灾厄,孝宗似乎认为“符箓祷祀”、“烧炼斋醮”是不够的,
应该有询问了李广的看法,只是李广提的建议没有具体流传下来,
但自弘治十一年起,北京皇宫开始热闹起来,大兴土木,
在李广的主持之下,开始在皇宫的后山(就日后崇祯上吊的景山)兴建“毓秀亭”。
这边有人或许会奇怪,一座小亭子,算得上什么大兴土木?
因为不只。
在《明史》的何孟春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何孟春)抗疏极谏。”
很不合理的人力跟经费开销,但,孝宗还是放手让李广去做。
毓秀亭跟乾清宫西室,看似两个地方,但其实是有关联的,
乾清宫可是皇帝的起居之所,其中东侧是办公的书房,西侧一般是寝室,
今天李广针对皇帝的寝室大修土木,
以现在的观点来说,显然就是在大改皇帝寝室的风水格局。
要知道,金鱼大在她的文章中提及,因为孝宗夫妻感情深厚,
所以他们可不像是以往皇帝皇后那样分居乾清宫跟坤宁宫,而是住在一起,
而孝宗夫妻所生的么女“太康公主”,当时不过五岁,
自然也一同住在乾清宫的西室了。
而“太康公主”的名字,一直不详,直到1983年“太康公主”的坟被挖开,
里面的《太康公主圹志》清楚记载,公主的名字就叫做“朱秀荣”。
或许,这就是同时修建万岁山毓秀亭(音同育秀)的原因。
因为在孝宗这对夫妻心中,就算花再多的钱也好,
只要对心爱小女儿的运势有帮助,
什么毓秀亭、乾清宫西室,都愿意照着风水大师李广的意见办理。
结果,毓秀亭建好,没多久,弘治十一年九月,小女儿“太康公主”却死了。
孝宗非常伤心,用了破格的待遇厚葬女儿,当然,这下可得罪了皇后张氏。
更糟的是,没过多久,清宁宫大火。
清宁宫其实就是明代的东宫所在,
在弘治年间太子年幼之时,清宁宫是由太皇太后周氏所居,
本来太皇太后就对清宁宫后方的毓秀亭位置应该会很有意见,
因为从毓秀亭的位置可以望见清宁宫的一举一动,
从她后来的“今日李广,明日李广”一语来看,她不是没跟孝宗反应过,
但孝宗显然是用“李广说的永远是对的”来回答反驳......
这下又得罪了太皇太后周氏。
然后有人见缝插针,把火灾的原因全归咎到李广兴建毓秀亭,
犯了岁忌,使得要让太皇太后必须要在严冬之际住处被烧,无处可归......
这段文字,在明代陈洪谟《治世余闻》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记载: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大臣多贿求之。
戊午岁,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上,
既成后,适一小公主患痘疮,众医莫效。
广饮以符水,遂殇。宫中方归咎于广。
未几,清宁宫灾,有谓亭之建,年月不利,犯坐杀向太岁,故有此灾。
太皇太后怒云:
“今日李广,明日李广,兴工动土,致此灾祸。累朝所积,一旦灰烬!”
广惧,饮鸠死。”
如果陈洪谟所言属实,那李广真的是死定了,当然得自杀,还好过一点。
neilcat
作者: kkksteve (达特steve)   2018-10-07 06:52:00
厉害.推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8-10-07 07:10:00
网址跟括号最好用空格分开来...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8-10-07 10:47:00
《明外史楣角憭伅ゥn 变乱码了
作者: osolemio (欧蒐雷米欧)   2018-10-07 12:11:00
竟然是茶哥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8-10-07 12:32:00
感谢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8-10-07 12:51:00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18-10-07 15:04:00
孝宗这人真是虽小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18-10-07 16:25:00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8-10-07 19:45:00
这样解的话 两句的李广都是太监李广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8-10-08 02:04:00
居然是neilcat法驾圣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