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明代出版品发达是否能反应高识字率

楼主: unclefucka (冰不汁酱,酱不汁冰,难吃!)   2018-09-19 03:30:55
※ 引述《senshun (浅识的使用,是ok的。)》之铭言:
: 我一直有个疑惑,
: 从孔子用肉干当学费教育平民之后,
: 天朝的百姓渐渐有了“识字”的机会,
: 很多团结的家族也能够顾得起先生教育族中子弟。
: 大陆寻奇甚至介绍过某座偏僻至极的村落除了有精巧的防火建筑机关外,
: 村子历朝历代算是出过不少高官名将,
: 以一座偏远村子来说除了地灵人杰外,
: 启蒙教育应该可说是有一定水准
: (跟古代的全世界比)
: 到了明朝,除了为人诟病的八股取士外,
: 也是出版品盛行的黄金时代。
: 这些出版有讽刺人世的、有风花雪月的、怪诞不经的,可说是汲取前朝历代的说唱文本养分后开花结果。
: 宋代范仲淹穷到断齑画粥还能苦读,
: 那个画作闻名的王冕,虽是门第之后却是农民之子,家里再穷也至少让他得以识字自学。
: 可见在古代天朝,一般男性要识字应该不是很奢侈的事。
: 所以明朝这些闲书的消费总不是全靠所谓读书人买单吧?
: 要说一般人的没有闲钱,明朝的其他娱乐小吃也十分多元。
: 我甚至怀疑很多人把现代战后长辈因战争、穷苦辍学的经验类推到历朝历代去。
: 有没有人对古代百姓识字比较了解的?
:
作者: Ruth (Ruth)   2018-09-19 06:24:00
你把师爷放到那里去了?师爷不就是为了应付不识字的县太爷
作者: sleepcat612 (睡猫)   2018-09-19 07:04:00
“不识字”和“欠缺行政实务能力”是两码子事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18-09-19 07:25:00
灿尔哈察苏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8-09-19 08:04:00
师爷是为了处理行政实务工作诞生的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8-09-19 09:23:00
县太爷有可能不识字?不过日本江户时代转明治前后 据说男子40~50%女子15%以没有科举的情况下也蛮特别的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干麻...)   2018-09-19 12:09:00
县太爷不是不识字,是根本听不懂乡民在说啥就像现在一个北京来的到台南一样会沟通有问题 何况古代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8-09-19 13:20:00
不是科举上来的 (军功、捐官),就有可能大字不懂几个啊。
作者: TheStranger (guest)   2018-09-19 16:36:00
为什么北京到有沟通问题?您是台南人还是北京人?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8-09-19 17:05:00
完全不读书用买的例监只能当州县副官吧
作者: Bewho (壁虎)   2018-09-19 17:38:00
北京人到台南遇到只会说台语的阿桑很容易有沟通问题吧= =不然你说有几个台湾人去香港遇到只会说粤语的乡民能双方沟通无碍
作者: senshun (æ·º)   2018-09-20 00:19:00
谢谢参考资料,我一直觉得按教育模式识字率没有现代人想得那么夸张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18-09-20 04:06:00
以前有山东湖南浙江四川的老师 会怀疑讲的是同一国语言吗
作者: saram (saram)   2018-09-20 05:36:00
人与人沟通,同乡之间就算贫富阶级不同,大致无问题.但外省大官与本省人等之间就困难得多.也许要有师爷当翻译,何况讲官话,小民也不懂.如果是同乡,就算你是大员,你也会当地话,你当然跟草民讲生活上事物,他一定了解.再退一步说,若不同省份的文人以书面沟通,那更没问题了.你想想看我们都能看得懂唐宋文章了,这是教育的关系.
作者: Ruth (Ruth)   2018-09-21 23:38:00
同样是讲普通话,我去辽宁丹东跟当地人讲话,还是要半听半猜去崇明岛更不用讲,我只能确定对方讲普通话,不是崇明方言,可我真的就一个字都听不懂,还要靠比手画脚
作者: masala (masala.zone)   2018-09-25 18:27:00
某楼是不是把这里当作八卦版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