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普传记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虽短于学术,却很为做实事,宋初大部分的决策跟体制都参与其中
包括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先南后北统一的方针,几乎都有赵普的建言。
赵普传还记载先南后北是在赵普家的餐桌上决定的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
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
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
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太祖喜欢微服到功臣家拜访,赵普因此回家不敢换下官服。某天雪夜,赵匡胤约了赵光义
一起去拜访赵普。君臣三人烤肉喝酒,顺便讨论国家大事。赵普建议让北汉跟契丹互相牵
制,等扫平南方之后再出兵拿下。
而赵普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法出处有两个
首出自南宋的<乐庵语录>
先生所至授徒,其教人,无他术,但以《论语》朝夕讨究。能参其一言一句者,莫不有得
。或曰:李先生教学且三十年,只是一部《论语》。先生闻之日:此真知我者!太宗欲相
赵普,或譛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
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
卒相之。又有一前辈,平生蓄一异书,虽子弟莫得见。及其终,发箧以视,乃《论语》一
部。此书诚不可不读。既读之,又须行之。
又出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
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
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
太子。”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宋史的纪载则只有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从头两条的纪载来看,用赵普的典故来捧论语成分比较多
中国学者如陈登原更直接指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而以传诸赵普,此其说,始于
南宋,大体言之,正宋儒表彰〝四书〞,约定俗成之际也。”
张其凡的<赵普评传>则认为︰“〝半部论语〞的故事是理学产生之后南宋理学家附会到
赵普身上的,目的是要抬高《论语》的地位。”
而赵普的个性强势,其对太祖、太宗也有多次反唇相讥的情形
太祖想对王审琦,石守信等功臣多给兵权
赵普对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苟不能制伏
其下,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得自由耳。”
臣不担心他们造反,担心他们管不住手下。要是有人作孽(黄袍加身),怕他们不能控制
太祖想委重任给老臣符彦卿(柴荣、赵光义的岳父,两朝国丈),遭到赵普的反对
赵匡胤︰“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耶”
赵普︰“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赵普曾劝告赵匡胤要信任手下将领,停止秘密派人刺探的行为,
赵匡胤︰“世宗朝尝如此”
赵普︰“世宗虽如此,岂能察陛下。”
赵光义向赵普询问是否该传位给赵廷美
赵普︰“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太祖传给弟弟就是错的,陛下不可以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