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南京贡船》
南京入京贡船,大概都是由龙江、广洋等卫所的水军驾驶,
主管的是车驾司副郎中,负责开给关防通行,
去程抵达潞河时,正好会遇到前批船队回程,
如此周而复始,每年往来南北不绝,年年重复;
据说这是太宗 (成祖) 刚迁都北京时规定的,制定时应该有深刻考量在。
进贡名目不一,每种都有一个宦官主持,但很多都没什么意义,
稍值得记录的:司礼监有神帛笔料、守备府有橄榄茶柑橘等、
司苑局有荸荠芋藕等、供用库有香稻苗姜等、御用监有铜丝纸帐等、
御马监则只有字据写本补苜蓿,印绶监是圣旨布卷、内官监是竹器、
尚膳监是天鹅鹧鸪樱菜等物。
最需要冷藏保鲜的,都是尚膳监的东西,像是鲜梅枇杷鲜笋鲥鱼等物;
大部份运送的都可稍慢一点,只有鲜鲥鱼在五月十五日祭拜孝陵后才开船,
限定要在六月下旬到京,七月初一进贡太庙,然后再供给皇宫用膳,
规定运送的船只日夜都排前面,每到一处就找冰块更换融化的、急如星火,
但实际上都没在换冰块,而是贿赂监收者,所以鱼都腥臭到无法靠近;
我曾在夏天时北上,搭他们便船,结果吐到快死,
隔壁同队船上的朋友邀我参加文章宴会,过去后发现船上整齐干净、不输江南游船,
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是贿赂承办人、把本来该载的鱼全集中到别人的船上。
鱼送进京后才洗刷后供御膳,皇帝再赐给内阁与六部大臣、以及侍讲文臣,
先祖父、先父就常常获恩赐,
隔天早朝谢恩后,大太监们会掺入鸡肉猪肉笋类等煮,以盖掉臭味,
再用银盆装着送给近臣,说是奇珍异味,但实际上不堪入口,除了腥臭还多更多怪味;
有个新派任到江南的镇守大太监,夏天时突然叫厨子去、骂说没煮新鲜鲥鱼,
但厨子说每餐都有煮,太监不信、厨子拿过来指给他看,
他才讶异说“外观看起来很像,但怎么没有腐烂发臭?”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捧腹大笑。
南京城外靠长江,以前设有鲥鱼厂,
每次打鱼时,太监过去督导,就百般索贿要钱,为渔户和地方祸害;
十年前矿税盛行期间,阉官在直隶宝坻县设立银鱼厂,与江南渔厂相抗,
毒害到在河里都是冰的严冬也叫渔人光脚下水抓鱼,又向富家收贿赂,使得民不聊生;
近年听说皇上知道这弊害,已废除了。
鲜鱼船一直以来都造成沿途困扰,
弘治初年,皇上打算废除,但大太监说用时鲜祭拜祖宗非常重要,因而没废成,
可是从南京运送土产到北京祭祀陵寝宗庙,实在是劳民伤财,
孝宗圣德,一直念念不忘节省运送费用,所以非常节制口腹之欲,
跟隋炀帝要求所到之处五百里内都要上贡食物、唐玄宗要快马递送荔枝相比,
实在是天壤之别;
近年今上 (万历皇帝) 认为湖广贡上的鱼鲊 (醃生鱼) 不新鲜,
所以把左布政使武尚耕革职废为平民,
因祭祀祖先的时鲜是圣主孝心、必须虔诚,身为封疆大吏竟然未尽职责,当然该议罪,
这是援引汉朝时刘贞 (刘备的祖先) 献祭太庙铜钱成色不足,因而丢了爵位的典故,
先圣、后圣,都秉持重视祖宗的同一原则。
近年进贡龙袍的船只又特别横行,比鲜鱼船更厉害,
就算众人皆知凶恶的运粮船,也要闪避、不敢跟他们较量,
一般官绅的船只,就常常被他们欺凌,但也只能忍受、无法声张,更何况是普通旅船?
要进贡龙袍的,原本只有南京,后来增加苏州和杭州,
当初还只由当地镇守太监兼管,世宗废除镇守太监,才增设管理织造的太监,
穆宗登基时全部废除、只留南京原有设置的职位,
到了隆庆三年 (1569) 再派太监李祐去管理织造,
六年时又派其他人担任,于是成为惯例至今,
大太监们都此为大肥缺,底下的小太监就拿来当生财工具,
春季、秋季两次进贡,南来北往船只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