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6-09-26 21:20:32“伶人畜徒”
北京的伶人,都买入七八岁穷人家小孩来当弟子,教他歌舞,最贵的也才十贯钱,
契约写好后画一道黑线,称“一道河”,十年之内生死存亡,父母都不能过问。
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剧团都养十几个小孩,
都是从外地买来,以苏州、杭州、安徽、湖北最多,
挑五官端正的,要他学说话、眼神、步法,每人学两三出戏、都必须练到精;
脸长得俊美、皮肤洁白的,则另学别的,且每天早上用淡肉汁洗脸、喝蛋白汤,
吃的菜肴都极精美,晚上则全身敷药、只留手脚,叫“泄火毒”,
三、四个月之后,美妙有如少女,回眸一看、百媚横生;
只是外貌好坏、声音粗细各有不同,都将相近的分组互相学习。
也有的是八、九岁时先学老生喊开嗓子:每天黎明时到空旷处、或森林边、
水边随意发声,练到能从丹田直冲喉咙,有如道士练吐纳一样,
久了之后,越喊越大声,到时上场就能让满场观众都听见;
声音细的就学旦角、小生,外貌难看的就学净角、身瘦嗓音不高的学花旦,
因戏曲界最重视老生,之后是旦角、花旦、小生。
小孩学唱戏称为“作科”,鸡啼起床喊开嗓子后回房间唸剧本称为“唸词”,
晚上床舖都故意弄湿、容易起疹子而痒到无法睡,让人继续记剧本,称为“背词”,
刚学成曲调配合乐师演奏称为“上絃”,关起门教导演练、师兄弟互相学习、不准人
偷看、一笑一动都要按规定来,一有错误就立即被鞭打,称为“排身段”,
三月登台称为“打礮”,学满三年毕业称“出师”,演唱为生称为“作艺”。
这些都是科班必经之路,受到的苦难甚至比读书人还多,十个里可能不到一半可成功,
其他人背了满肚子的戏曲台词却毫无用处,只好甘愿做配角演小兵,称为“挡下把”,
不然就帮人打杂称为“润场”:整理后场称为“看衣箱”,照顾前场称为“拉前场”;
伶人沦落到此,一生前途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