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很大很复杂,大概提一下。
※ 引述《henry761209 (雨轩)》之铭言:
: 以前教科书上常写
: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 充足国力 使汉武有雄厚本钱与匈奴一战
: 好像中国历朝都是说休养是德政
: 但近代经济学家凯因斯提倡扩大公共建设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 请问以现代政治来看
: 是不是只能采询后者政策呢
: 因为看台湾这几年也没什么发展,但好像也没提振经济呵呵
经济成长有两种。一种是纯量的增长,因为人多,生产的商品服务也多。另一种
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人没变多,可是效率提高,所以生产的也多。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又有两种,一种是斯密式增长,透过劳动分工让所有人根据比
较优势来分配劳动岗位,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达成最大的产出。
另一种是库兹涅茨式增长,即技术发展所造成的机器生产效率的提高。
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在技术已经成熟的经济部门当中,主要是靠劳动分工的合
理化来提高产出。在还在发展的技术当中靠的则是库兹涅茨式增长。
在工业革命以前,库兹涅茨式增长非常缓慢,也很少人有意识到有这种增长的可
能。但是纯量的增长以及斯密式增长还是办得到的。
上面讲的是成长的推动力,成长当然也有限制,通常是生态制约,也就是环境负
载力的问题。另一个制约是需求。没有现有的需求或预期将有的需求,就没有多余生
产的必要。当然,需求是浮动的,只要代价够低,人不会拒绝更多的消费。因此这种
所谓需求的制约,主要并不是就生理需求而言,而和一个人可以透过何种手段,以及
这些手段取得商品服务的上限有关。
现代社会的经济成长,一般比较注意透过市场机制带来的生产和消费;一般人通
常透过市场取得商品服务。不过除此之外,互惠式的赠礼(reciprocity),以及强制性
的财富征收(如税收)也是取得商品服务的手段,而且在过去这两者还更重要。
凯因斯的大政府策略,其实是要透过政府的消费来制造市场上的需求,是用来挽
救市场机制用的。古代的政府当然也可以制造这种需求,日本战国时代的城下町就是
为了满足武家政权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不过对人民控制力越强的政府,也越可能透
过强制性的手段征用或者直接组织生产,好比说中国历代利用军户来屯田、煎盐、开
矿等等。但这对民间透过市场机制产生的增长就未必有利。
尤其是,一般认为劳动分工带来的增长,透过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市场机制
也比较能回避环境负载力的问题,因为效率也能体现在资源的利用率上。在计画经济
体制下的政府,为了生产同样价值的商品,经常要耗费更多的原材料和电力。古代政
府比现代政府更缺少获得价格资讯,以及整理判断这些资讯的手段,更不可能靠政府
本身有效率的调节资源。
这样说来,古代政府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不改变现有秩序的前提下,让市场自动
去运作,让人口自己去增长,让商品服务自己去调节生产,除非必要,不去破坏已有
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