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制造到设计:时尚界的“中国移动”(下)

楼主: TigerL0927 (勒虎)   2014-05-21 14:57:46
【图/字】http://tigerl.pixnet.net/blog/post/179343501
                时尚界的东方热
    上个世纪八○年代,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日裔设计师先后在
    时尚圣堂巴黎取得不俗的成绩,他们所使用的低彩度面料、不规则剪裁就
    仿佛上帝抛出的橄榄枝,似要为亚细亚独树一帜的衣装美学传教。尽管这
    支来自远东的时尚行伍确实引发欧洲评论家对于古老文明的兴趣,然而归
    根究柢,彼时中国的形象尚掩覆在一片斗笠、旗袍立领以及禅味缭绕的泛
    东方情调之中,其实称不上是具体。
    倒是千禧以降,新世纪的10年之间,国际精品在中国才屡屡蒙获了突破性
    的进展。2011年麦肯锡调查Louis Vuitton和GUCCI在中国的营运情况,前
    者在05年间只在10座城市开立了十家门市,今日的卅六家店面则遍及大江
    南北廿九座城市;而后者不遑多让,同样由早先的六个销售定点迅速扩展
    至现下六倍有余的规模。
    量化的数据成长之外,以中国∕东方作为其灵感缪思的主题设计才更为可
    观;特别是2008年京奥前后,这股一窝蜂的跟风劲道益发显得登峰造极。
    细数当年度时尚精品圈的大事:以皮草起家的 FENDI假居庸关长城举行08
    年春夏新品时装发表,算是替即将到来的年度盛会暖了场;尔后随着庆典
    的节节进逼,Cartier 打造了龙形装饰高级钢笔、中国熊猫腕表等高价单
    品,GUCCI更是精锐尽出,推出包括中国红自行车在内的8款限量物袭卷大
    中华区……一时间花团锦簇,台面上打着红旗招摇过市者,真是族繁不及
    备载。
    眼看众家品牌出手频亟,向来心高气傲的Hermes哪里肯轻易罢休?2010年
    品牌找来港星余文乐、混血名模Cara G联袂搬演《Anytime Soon》,为百
年老店的春夏时装新形象进行宣传;行事不落人后的PRADA 更是早一步就
    推出时尚微电影《一年之计》,该片不唯搬出旧上海街市弄堂、华丽幽闭
    的空间作为演出背景,幕后团队方面更邀请到当代中国艺术家杨福东现身
    执导,两相激荡之下,奇幻的视象果真带来走索般的尖新感受。
    有识之士或要以为这又是挟资本主义俱下的另类美学殖民──事实上,这
    类“时尚帝国之眼”的凝视并不新鲜,早在卅多年前,1977、78年的巴黎
    ,流行界的教皇圣罗兰便以清廷官员的凉帽及马褂作为YSL 秋冬时装的灵
    感,将精致又颓靡的末代皇室情怀大肆渲染了一番。
    只不过时序辗转到了当代,反者道之动,这种略嫌浮夸的符号挪用心态竟
    化为一种冠冕堂皇的钦羡,甚至不知不觉演变成盲目的集体崇拜。台大外
    文系学者张小虹在〈虚拟东方红〉一文中,透过化妆品、养颜美容的草本
    化、“汉方化”,评述了欧美乃至于华人自身内蓄的这份莫以名之的狂躁
    :“‘东方风’不是回归、不是乡愁,‘东方风’是想像建构出身体实践
    的空间美学,穿戴坐卧、食衣住行,莫不如此这般顶礼东方。”警句依稀
    闪烁,时尚界的东方热却依旧如同燎原的野火,持续在伸展台和星光红毯
    间奋勇地烧出一片中国红。
            时尚经济硬实力VS.时尚品味软实力
    常言道“富过三代才懂吃穿”,改革开放后,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
    主义引领下,就是摸著石头过河,群众的消费意识也开始有了深层的质变
    。罗兰贝格的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境内白领精英的鹊起,他们
    的购物趋向逐渐由早期从众炫耀的被动表现过渡至个性享受的积极阶段─
    ─换言之,一股强调品牌喜好及身分认同感的消费势力正悄然成形。
    当然,转变的还不仅止于群众心理。根据2012年由财富品质研究院、《财
    富品质》杂志社联合发表的《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中发见各大精
    品从前端的流通、服务到产品线上的设计、团队经营等面向,在在生发了
    前所未见的“深度中国化”现象;职是之故,财富品质研究院更大胆预测
    ,未来五年内,亚太地区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的地位将更形巩固,并以每
    年成长20%以上的增速稳稳拿下各大精品集团销量的半壁江山。
    只不过,昔时东方巨龙予人的财大气粗的绅豪印象竟是如此根深柢固,“
    投其所好”的姿态一旦过了头,就是国际精品也着实闹过不少笑话。比如
    Louis Vuitton 曾煞有介事地打造了整副麻将牌组,无端将这桩街头巷尾
    常见的国粹提升至贵气凌人的境界,颇令中国各界人士莞尔;又比如2009
    年,Chanel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斐亲手执导品牌微电影《巴黎上海幻想
    曲》,片中但见演员们操著怪腔怪调的洋泾滨中∕英文,一会儿穿上红卫
    兵装,表达自己最喜欢牛仔裤,一会儿又转往深宫禁苑,龙位上端坐了个
    涂着眼线的红毛皇帝;而走秀现场一件黄毛衣上织绣著斗大的“香奈儿”
    简体中文字样,尤其引发舆论界一面倒的“恶俗”、“献媚”批评声浪…
    …
    如今,光靠百分之二的中国人便左右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精品市场,气势俨
    然已盖过《毛语录》里头“妇女撑起半边天”的主席教示了。习近平上台
    后,禁奢法令对公务体系既有的送礼文化形成强效制约,许多名牌在中国
    的展店计画也纷纷随之喊卡──远东的蝴蝶夫人轻轻挥动香扇,果真要引
    起国际奢侈品市场的大海啸?未来,当经济硬实力与品味软实力持续颉颃
    ,是否能替中国催生出更为成熟的营销环境?伸展台与精品消费市场间的
    “中国移动”现象,又能否唤起当局重视,从而带动其设计领域和文创产
    业的全面升级?眼看他起高楼,中国人早已惯见历史的兴衰起落,面对眼
    下围环时尚而起的种种烟硝,一切解答恐怕犹在未定之天。
作者: barnabas (巴拿巴)   2014-05-21 16:22:00
很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