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制造到设计:时尚界的“中国移动”(上)

楼主: TigerL0927 (勒虎)   2014-05-20 17:04:49
【图/字】http://tigerl.pixnet.net/blog/post/179277432
    2013年,寒意料峭的初春,当中共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穿着一袭本土品牌
    翩然走下飞机、与习近平比肩站上莫斯科机场所铺列的红毯时,其靓装亮
    相引发全球媒体惊艳的程度,大概不亚于早几个月前经典品牌Balenciaga
    宣布由不到30岁的Alexander Wang(王大仁)接任创意总监一职。
    尽管国内诸位时尚评论者对于主席夫人那身系出同源的深色大衣及手袋来
    历颇有争论(是“例外”?还是“无用”?),言谈背后同条共贯的却是
    “湔雪前耻”的自矜;果然不负众望,“国母”彭丽媛和美国第一夫人米
    雪儿.欧巴马,共同入选2013年《时代》周刊年度百大影响人物,这是继
    英国凯特王妃、前法国总理夫人卡拉布妮后,第一夫人再度树立起时尚外
    交的新典范。
    其所受到的国际瞩目如此,不禁令人慨叹今夕何夕兮,从“中国制造”、
    “中国出品”到“中国设计”,从只懂得看热闹的门外汉到足以呼风唤雨
    的专业内行人士,除了“例外”、“无用”,摆荡在经济硬实力和品味软
    实力、伸展台与精品消费市场间的“中国移动”现象,还有什么是值得我
    们深度探究的?
               也是中国崛起的证明?
    从agnes'b到ZARA,从传世经典到快速时尚,琳瑯满目的发薰(fashion)
    舶来货如今已在中国遍地开花,光是上海恒隆广场一地,便有超过30个一
    线国际奢侈品牌进驻。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分析,当代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族群主要可分为六
    大类:时代领袖、礼品买家、投资好手、富(官)二代、进取精英以及时
    髦白领。其中,前三者看重品牌知名度,血拼范畴多半集中限定于某几样
    国际大牌,实际消费比占整体销售额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另一方面,若
    以之和欧美各地相比,这六大消费族群平均所处的社会地位往往更高阶,
    平均的消费年龄却更年轻;落实来看,中国逾六成的精品销售额系由坐落
    于20至39岁的年龄层所贡献,这个数据在德国只剩下38%。
    除却市场消费能力的前景看俏,华裔子弟在后端设计的软实力亦不可小觑
    。比方2008年,澳大利亚美利诺羊毛将标志大奖颁给了年方而立的上海设
    计师邱昊(过去这个奖的得主包括Chanel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斐、“夹
    克衫之王”乔治.亚曼尼以及 YSL的正当家圣罗兰);比方同样在颁奖典
    礼上,摘下 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美国时
    装设计师协会)终身成就奖的 Vera Wang(王薇薇)一席话说得颇耐人寻
    思:“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亚洲设计师开始崛起,他们骨子里就有着疯狂工
    作的基因。现在该轮到他们畅所欲言了。”
    特别是2012年底,当年轻有为的Alexander Wang(王大仁)以石破天惊之
姿空降Balenciaga,不少时尚评论家更犀利且明确地将这股千禧年以降的
    华裔旋风解读为中国崛起后,各大精品集团为讨好亚洲市场而采行的“转
    向”、“输诚”举措,国际名模吕燕在一次访谈当中坦言不讳:“……其
    实模特本身条件和几年前没什么两样,但现在中国经济腾飞了,大家都关
    注中国,所以模特的机会也多了。就像当年中国演员在好莱坞不怎么样,
    但现在好多美片都要到中国来拍,章子怡还红透好莱坞,原因只有一个:
    世界开始关注并且重视中国。”成王败寇、马太效应影响所及,吹刮起中
    国风的流行时尚因此充满浓厚的烟硝意涵,而伸展台和精品消费市场,也
    就成为国际政经角力外延的战斗擂台。
作者: barnabas (巴拿巴)   2014-05-21 09:36:00
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