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原文
少林武术之谜的形成与破译
蔡宝忠
[沈阳]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 徐清祥.中国武术之谜[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 罗炤.有关泉州少林寺的史料介绍[J].武林,1993(11).
[3] 罗炤.莆田嵩山少林寺考察记[J].武林,1993(8).
[4] 昌仓.南少林寺遗址在哪[J].中华武术,1991(11).
[5] 思文.达摩与少林武术起源[J].中华武术,1989(8).
[6] 方汝楫.谈清廷焚少林传说的形成和演变[J].中华武术,1988(1).
[7] 新铭.少林十三棍僧真伪辨[J].武门精粹,1983(1).
[8] 周伟良.少林武术探源[J].全国首届少林武术研讨会论文,1989.
[9] 栗胜夫.论少林拳的产生与源渊[A].全国首届少林武术研讨会论文,1989.
[10] 蔡宝忠.揭开少林武术之谜[J].体育文化导刊,1993(4).
[11] 蔡宝忠.待考的少林寺[J].体育文史,1999(6).
少林武术享誉国内外,但发展到今天仍有许多谜团尚未揭开,对此一些学者正以严谨
的治学态度寻求“谜底”,有的已得到准确的答案。近年来,在国内和国际少林武术研讨
会上报告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有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挑战,有的考证是对“
历史结论”的批驳,这是少林界乃至武术界出现的可喜局面,令人振奋。
为展示少林武术的研究成果,揭开少林武术谜案的神秘面纱,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
献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目的在于正本清源,还少林
武术本来面目,将少林武术研究引向深入,加快其科学化进程。
1 待考的少林寺
1.1关于泉州少林寺的考证
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
寺院视为南少林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
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宗寺院,称为‘镇国东禅少林寺’
,传说南派少林寺源于此,故有少林圣寺之说,今该寺已毁”。正是由于寺院已毁,致使
出现了以假乱真的结局。据专家们考证:有关泉州少林寺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丽史》和
《西山杂志》二书,以及《仆射招讨公泉州护安功德院记》一文。《丽史》中有关泉州少
林寺的记载,显然值得重视,但不属于权威性的历史记录。它只能够说明在元、明时期,
泉州有一个民间通称的少林寺。同时,也需要指出在元、明时期,泉州正式的、权威的佛
寺记录中,没有少林寺之名。据考证《西山杂志》一书不是出自一人笔下,而是“东石蔡
氏(蔡春草)一家数代根据当时民间传说,口耳相传,陆续编写出来的”。书中所证清代
蔡氏家庭的历史应当是确有根据的,基本可信的,但民间传说中多有杜撰、附会之事。关
于1918年刊本《南安傅氏族谱》收录的《仆射招讨公泉州护安功德院记》(撰写于北宋康
定元年)记载:“曰法、曰僧、曰十三、四罗汉、曰玄女”五堂。据多方考证其中的“十
三堂”不是“十三僧”,而是“十三佛”,其“玄女”不属于佛教,护安院与泉州东禅寺
不是一个寺院。
至于方丈至善禅师的传说,最早见于晚清武侠言情小说《万年青》。此书以乾隆游江
为线索,描写了一系列武侠打斗情节,其中提到泉州少林寺方丈至善禅师,功夫过人,收
徒传艺,僧徒中有洪熙官、方世玉、胡惠干等10人武艺高强。据唐豪先生考证:这是光绪
22-27年间由小说家杜撰出来的,在此之前至善和洪熙官等不见任何着录。另外,按嵩山
少林僧70字世谱查无“至”字,说明至善非少林寺正宗和尚,或根本无此人。
总体看,现有关于泉州少林寺的史料,不是出自可靠的历史记录,权威性不够,而且
存在诸多的错误和疑点,同时反映出泉州民间有很多关于少林寺的传说,但事实根据不充
分。
1.2 关于福建少林寺的考证
福建少林寺,这一说法是在清代乾嘉年间天地会所撰衍的少林僧征西鲁故事基础上逐
渐形成的产物。原出自于《西鲁传》,少林寺在“福建州府九莲山”。在后来的《禀进辞
》、《中国秘密社会史》等书中也分别记载了福州府圃龙,或福田、浦田、盘龙九莲山有
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的众多年里,普遍认为上述地名福建省均无,九莲
山则在广东境内,山中无少林寺,足见其伪。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的考证,上述地名均
指“莆田”。莆田县设置于南朝陈废帝光大2年(公元568年),随着历史地域建制的变迁
,先后隶属福州、泉州或荣州(今泉州)等,故史书上常有略前或省后之称,或称福建少
林寺或称泉州少林寺或直呼莆田少林寺。正如有人简称“福建南少林寺”一样,说的都是
一处。
根据罗炤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莆田的少林寺不仅在一处,至少有四、五个地点都有
其遗存或与其有密切关系。泉州自元代以来就有一个民间通称的少林寺,而且在社会上影
响巨大,只是目前搜集到的史料还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考证。
2 少林武术非达摩所创
2.1 达摩与少林寺无缘
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佛学大辞典》中“达摩”写道:达摩真名“菩提达摩,择曰道
法。南天竺之刹帝利种也。父王曰香至,摩为其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
若多罗、嗣法,改多罗曰达摩。梁普通元年泛海至广州,帝迎之建义”。魏期间,达摩“
随其所止,诲人禅教”“游化万务”,他是以洛阳为中心,活动在邺下和嵩山等地的“游
方僧”。由弟子道育、惠可供养。据唐道宣撰写的《续高僧传》载:“道育、惠可二沙门
”,“给供姿接,感其精诚,诲认真法”。当时禅林、寺院的众僧都由官府供给衣食,而
达摩由弟子供养,则说明他没有定居寺院,当然也就与少林寺无关。《洛阳伽蓝记》作者
杨衍之与达摩是由同时期的人,在该书中没有只言词组谈到达摩与少林寺有什么关系。少
林寺的唐代碑刻也没有关于达摩的记载。
据史书载,达摩确有其人,是他道传禅宗入中土,故中国佛教史上通常称其为禅宗的
初祖。他也正是在佛教宗派斗争中被人毒害致死的。他死于洛阳,葬于龙门熊耳山,时值
南梁大同2年(公元528年),并未死在登封县境内的嵩山少林寺,可见“达摩面壁九年”
也就知其真伪了。
达摩死后约500年,宋代道原著的《景德传灯录》,提出了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
,坐逝而化”的说法,该书载:“达摩居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帝太和10年也”。这是不对
的,“太和”是魏孝文帝的年号,假如道原把孝文帝错写成孝明帝,也是不对,因为少林
寺始建于太和19年。
2.2 附会伪书与后人评真
最早正式记载有关达摩传拳之说为天启4年(公元1624年),有位“天台紫凝道人”
托名达摩编写了一本《易筋经》,该书附有所谓唐李靖、宋牛皋的序文。其中李序中关于
达摩的记述,是由《景德传灯录》脱胎而来,又杜撰了达摩在少林寺时,留下《洗髓》、
《易筋》二经和袈裟一件,后为少林寺僧从壁中获得。对此近代武术家向恺然先生经过考
证认为:“达摩创少林拳之说根本靠不住”,同代的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也曾做过考证,
其结论是:“此序定系后人伪证无疑”。《体育辞典》称这本书是由天台紫凝道人所创的
伪书。现在以西安体育学院武术教授马贤达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经过长期的史学考
证,得出:“所谓的《易筋经》,在明代天启4年以前不见任何着录和记载”。“书中讲
的全是道家的养生术和一些中药方剂,与少林武术没有任何关系”。
继《易筋经》之后,清末有《少林武宗》、《少林拳术秘诀》及《拳术讲义》等书流
世。它们在《易筋经‧李靖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达摩创拳的说法传衍。《秘诀》载:
“五拳之法人多认传自梁时之达摩师”,说什么“达摩由北南来时,居于此寺(指少林寺
),见徒日众,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于是达摩训示众徒,“立一强身术”。每日
晨光初露,“同起而习之”。乃授前后左右共十八手而已,就是后世所称的“罗汉十八手
”,这显然是失实。史载达摩是南而北,怎么变成了“由北而南”呢?至民国,这类传说
又成为一些武术论著和体育史所抄袭的“蓝本”,以讹造讹。其中《中国体育史》也予以
引用,并称:“少林拳实始于达摩三十八手,其动作姿势为少林拳之基础,后人推衍,终
不能畔其藩篱”。“技术之为术虽古、而有一定之战法足资人以学习,则自少林始。达摩
之罗汉十八手拳术之基础,故我国武技之发达,以释家之功为巨”。这里且不说“十八手
”增至“三十八手”,该书错误地把武术发展归结为佛教的显录。可以说达摩的佛教禅宗
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但与少林武术并无因果关系。一些专家曾提出:
禅宗要义为“不立文学”、“直指人心”,它的显著特征强调废除形式,直接以内心与自
然界进行深层接触,从而“见性成佛”,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它的养生实践之中。作为禅
宗初祖的达摩,不可能去创立较为复杂的招招式式,而是至简至要的方法,“达摩东来一
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之说便是一个例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呢?学者们普遍认为:1源自历史上的宗教影响
;2来自对武术史的一知半解;3来自武术界的一些江湖艺人。
3 少林武术传习的说法
在历史上关于少林武术的传习有种种说法,概括为附表。后四种的说法将少林习武确
定在明清两代,这为多数学者所接受,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考证达成共识:僧稠等早期少林
寺中的武僧创少林拳之说不能成论;隋末,农民起义攻打少林寺时,“僧徒拒之”,并不
能作为少林寺已有习武活动的根据;唐初,寺僧们帮助李世民抗击王世充,也不能得出少
林武术传世的结论。由隋唐到宋元两代,无任何关于少林寺僧传攀习武的史料可考。至于
“紧那罗王显圣”和“少林寺棍法神授”都不能作为习武的根据。那么,少林武术究竟由
谁创立?结论为:少林寺传习的武术是中国固有武术流传入寺内所形成的,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历代少林寺武僧吸收民间(僧徒来自民间)武术各派精华,不断充实提高而产生
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天下武功出少林”,而是“少林武功出天下”。
附表 七位学者研究的主要观点表
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先生带领“少林武术起源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
,经过10年的综合考证,从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最新结
论:少林武术源于河南安阳。这一结论通过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专家组的
鉴定。鉴定认为:”少林武术起源在河南安阳“的结论具有创见性和发现性,有助于从整
体上认识少林武术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对研究中国武术史的源流和发展,对武术文化的宣
传和推广都将产生重要作用。这一结论也应引起武术界的广泛关注。
4 十三棍僧救唐王其真假参半
4.1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记载
唐武德3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出击王世充,大军屯北邙山,连营逼洛阳。李知道
少林僧武艺高强,为了迅速挫败敌军,次年4月13日,写信邀少林寺僧参战。僧兵大败王
军,王仁则归唐,王世充坐困洛陌城。据《通鉴记事本未》记载:“甲子,王世充偃师,
巩昙余人诸军门降,于是部分诸军先入洛阳,分守市肆,禁止侵掠,无敢犯者”。
两军对垒,李军处优势,王军为劣势。身为三军统帅的李世民,绝不会只身入敌,扮
演“侦察兵”的角色。由此判定“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不存在的。
另据裴漼《少林寺碑文记》记载:“太宗文皇帝,龙跃太原,军次广武,大开幕府,
躬践行。僧志操、惠玚、昙宗等,审灵春之所往,辨讴歌之有属,率众以拒伪师,抗表以
明大顺,执充侄仁则认本朝,”。这条史料谈到李的军威、少林参战、活捉王仁则和亲自
统帅等四个问题。从“率众以拒伪师”句分析,这个“众”至少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
因为前面提到“世充军率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诸军门降”,何况李军处于优势,其人数也
不会少于王世充军队,单靠十三棍僧难以直捣轘州城,活捉王仁则。另外,上述记载没有
丝毫“李世民孤军深入和被围困”的痕迹。根据古时期皇宫的规矩,对皇帝的遇难常常是
忌讳的,特别是崇武的唐皇被人救护,更有损于“龙威”。既使有这个史实,也必须保密
,很难被后人得知。至于“躬践戎行”一句,似乎可以看出李世民有“孤军深入”和“遇
险被救”的可能性,这也正是民间传说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出处。可见,这些都缺少
权威性依据。再者,在碑文记中只提到志操、惠玚、昙宗等,这个“等”字,究竟能代表
多少武僧?我们认为不止为十三名、二十三名,甚至更多。那么为什么得出了“十三棍僧
”呢?研究认为:“十三”是少林寺的吉祥数字。北少林寺原有十三座殿堂、现存主殿有
十三级台阶、寺中的宴席有十三道菜,在少林寺内还有十三堂、十三空、十三落、十三进
等记载。至于“十三棍僧”是李世民武德4年13日写信之日与少林僧参战吉祥数的契合,
实际决不止十三僧。
4.2 石碑上记载的“十三僧”
最有代表性的石碑,要算唐朝碑刻,这是由唐武德4年太宗文皇帝为十三位立功僧徒
所立。排列顺序如下: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同立功
僧善惠、明蒿、灵宪、普胜、智守、道过、道广、智兴、满、丰。解释一下:上座为寺院
三纲之一,位列寺主、维那之上。音译为“番提那”,是对有德行僧人的尊称,亦为全寺
之长、寺主或称住持。方丈,指一寺的实际事物之主;都维那亦称维那,也是寺院的三纲
之一,位次于主座和寺主。“大将军僧”是个荣誉称号,因为昙宗战功显著,但又未还俗
更未实际带兵,李世民只好以这一特别的称号授予,这在佛教史上是空前的。其余几位武
僧地位平平。从这些“嘉号”看,善护身为少林长者,不可能实际参战,但为什么又名列
前茅呢?因为这一重大行动必须由他同意。
史书中记载有少林僧参战,没有具体僧数,而立碑却为十三僧,这不是偶然的,从中
可以推断:“十三”是少林寺的崇尚数字,除前面的“三纲”和“大将军僧”以外,其他
僧地位平平,排在其后的忽略不记,所以也就无排列的必要了。
5 对“谜底”的审视与反思
5.1 重新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史
少林武术起源于北魏,形成于隋唐,鼎盛于明清。长期发展于封建社会,自然会被蒙
上一层玄虚神秘的面纱,谜团疑点颇多,除本文涉及到的以外,还有达摩之死与达摩洞的
关系、少林棍法是否由紧那罗王所创、少林寺有无木人巷、福居大师是否真有其人、是否
有《少林拳谱》之书、南少林是否就有一处,还是多处等等,至今不得其解。原因是多方
面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没有客观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事物的存在,决
定人的意识,当一些事物没有被人们发现时,它也就不可能被人们所认识”。根据常人的
思维,津津乐道于一些奇谈趣闻,而不愿意做客观史实的探讨,久而久之,这种小说家言
长期积淀的历史化,势必造成对少林武术认识的某些错误定势。正是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少林武术的科学化进程,在历史上已有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记取。
求实地讲,目前“少林武术史”也只是一个粗线条的简史,来龙去脉并非很清晰,急
待于解决。我们认为这种现状与少林武术的声望是不相称的,对少林武术走向世界构成一
定困难。因此,国家应下大气力组织一个由地方、学者与院校专家相结合的研究组,重新
考证少林武术史。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工作,从史书、方志、武坛轶文和文物古迹
中认真发掘、查寻、做实地勘查、走访遗老和知情者,从中发现和占有第一手资料。做到
言必有据,论必有依,要从大量资料中寻得其具体史实,完善少林武术史。
5.2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考辨史料真伪是研究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曾指出:“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
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少林武术史的研究,可以为其他武
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客观的时空基础,因而历史的、辩证的研究问题尤为重要。有一些
史料中大量的存有封建迷信、附会假托、以讹造讹的东西,造成少林武术史料真伪混杂的
现状,因此,我们在研究少林武术发展史时,要客观、冷静、严谨、持重,不能有文即信
,有说必依。应该批判地对待史料和前人的考证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具体
史实。
研究少林武术史,不能仅停留在资料的堆积和满足于琐碎的考证,要学会用科学的理
论指导研究工作,既要从纵向方面分析它的萌芽和发展,也要从横向方面分析它的相关问
题。随着少林武术研究的深入,所有不解之谜将会得到科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