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赠书 为什么有点变态,反而很可以?

楼主: rosebyrne (螺蛳拜恩)   2018-04-27 17:36:21
※抽奖赠书:科普心理学《为什么有点变态,反而很可以?》
一、活动办法:
1.加入粉丝团
https://www.facebook.com/rosetruth
2.抽奖活动页面
https://goo.gl/9wLFDE
在本则动态下‘按赞’+‘留言’+‘公开分享’索取。
3.留言请留:‘《为什么有点变态,反而很可以?》:心理学教你当变态的勇气!’
4.完成以上步骤,即拥有抽奖资格。
二、奖品介绍:
https://imgur.com/Hf7jJWK
◆抽奖名额:《为什么有点变态,反而很可以?》一本(三名)
◆活动时间:即日起,2018/04/30(一)晚上十一点截止,届时将于粉丝团公布得奖名单
◆中奖公布:至2018/04/30(一)晚上十一点半
◆请正取得奖者于2018/05/01(二)晚上十二点前,回复寄件资讯,超过领奖期限未认领者
由备取递补,寄送仅限台澎金马。
三、读后心得:
放眼望去,市面上的科普与心理学相关书籍何其多?有的读者基于兴趣研究;有的读者以
为看过就会变聪明(其实不会,最后还是得靠自己)。看书的原因有千百种,但茫茫书海
中的科普与心理学书籍只有三种。
第一种名为“科普书”,实为“瞌睡书”,理论博大精深,非相关领域的读者难以参透。
第二种表为“科普书”,内为“蝌蚪书”。之所以名为“蝌蚪”,表示其尚未长大。这类
书构局有如危楼,地震一来随即散架。既无高深言论、亦无杰出见解,把三百页的书拿起
来抖一抖,抖掉图解、插画和精美编辑,大概只剩一百页,其中还包含十页的序、跋、推
荐序和出版资讯。简单来说,“蝌蚪书”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剂。
第三种则是货真价实的科普书。从内容、结构到编排皆井然有序,也许内容有点硬,但作
者以清楚、详实的文字与譬喻,引领读者循序渐进品味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有计画的写
作,既可独立成篇,亦能触类旁通,分支细流最终亦川流入海。当所有知识在读者脑中融
会贯通之际,便进入独孤求败之无书胜有书的境地,能实际应用于生活中解开谜题。
这本《为什么有点变态,反而很可以?》正是第三类的科普书(铺梗也铺太久),约莫读
三十本才会出现一本的科普书至尊,如同乙女游戏攻略全部男角后,才会出现的神祕角色
(而且好/坏结局都得通关两遍)。全书从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学术演变过程,和不同
学派的歧见讲起,让读者对心理学拥有初步和全面性的理解。本书文笔轻松幽默,然内容
密度很强,只需要用上一点专注力消化,即可品味这碗打通任督二脉的热汤。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为什么喜欢恐怖电影?〉这则Q&A。个人阅读此篇时深感惭愧与
佩服,我当年的硕士论文正是研究恐怖电影,虽然修过基础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课程,
但皆浅尝即止,没有进一步钻研、涉猎。假如当时我手边有这本书,便可按图索骥,寻找
有力的心理学理论支援论文说法,令研究内容更为缜密。
除却对研究者的贡献,本书对一般大众亦为趣味兼实用性之阅读佳作,例如书中提到〈有
人找你吐苦水,怎么回话最省事?〉,相信这是许多人的困扰。阅毕该篇章,除了重复播
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用封箱胶带贴住对方嘴巴,你又多了一项更为人性的选择。
而〈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差在哪?〉一节,则充分显示大众如何被所谓的科学迷思误
导(想想我们做了多少类似的心理测验,甚而欢天喜地张贴在脸书上分享给朋友,现在赶
快登入帐号通通删掉啊~),过往许多熟知的错误理论和概念,于书中一一推翻,以最新
理论重新诠释,并赋予实用意义。
本书唯一的缺点,大概是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或许会跳过〈秃头为什么当不了总
统?〉这一节希望他不要放弃希望、坚持读完,因为最后实验证明“秃头当不了总统”只
是刻板印象,他的王位之路前途无量(亮)。
https://imgur.com/TC2GIyL
威廉王子颜值颠峰期大概是16岁,那时我非常想麻雀变凤凰跃上枝头当王妃(就算进宫会
被骂贱民),但随着他发线推移到无路可退时,梦想亦云淡风轻,让给凯特也可以(你以为
你是谁)。
从威廉的发型(?)即知,贵为一国王子都有无力挽回的事情,可见世界上暂无生发特效药
,大家切勿轻信谣言。
https://imgur.com/fEKwsWi
书末收录了中英对照的“专有名词一览”,我很欣赏这点。
四、博客来简介:
其实,每个人都有点变态!
那些你不解的(异常)人类行为,心理学家都有答案!
◎人们为什么会谈恋爱?最大关键竟然是嗅觉?
◎约会时不看恐怖电影,你就亏大了,为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害羞?有的人脸皮却比防弹衣还厚?
◎为什么难相处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难出头?
◎何谓正常?何谓不正常?如何分辨那些让人不安的精神病态者?
你或许读过许多关于科普、心理学的冷知识,
闲聊时拿出来嘴,对背后的成因仍是一知半解。
本书作者乔尔.利维是英国知名科普心理学家,
他蒐集了41种很常见,你却不知里头大有学问的人类行为,
用最直白简单的语言,一次替你讲清楚、说明白!
全书单篇独立,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探索解答的开始:
◎想脱鲁?你得用闻的!为什么?
谈恋爱还在迷信“速配”?寻找“互补”才是硬道理!
而互补基因就藏在人的体味里,尤其女性更擅长此道。
◎约会不看恐怖电影,真的不酷?
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恐怖片,这源自生物演化的避险机制。
佛洛伊德说:恐怖片是二手(且安全)的惊悚体验,满足本我欲望;
“依偎效应”更直言,约会不看恐怖电影,你就亏大了,为什么?
◎为什么我特别容易害羞?他的脸皮却比防弹衣还厚?
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就有研究,从四种体液(咦)上溯到脑袋,
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大脑皮质(会不会太高科技)?
◎为什么难相处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难出头?
真的有证据证明,好人在爱情、人生、金钱上总是最后一名吗?
研究显示“好相处”得分低于平均的男性,赚的钱比好心男多18%左右。
◎何谓正常?何谓不正常?
聪明、理想主义者、有强烈好奇心、排行老大或独生子女……,
很抱歉,在异常心理学家眼中,上述特质都属“反常”(地图砲无误)!
◎那些让人不安的精神病态者,可能就在你身边?
‧顶尖商业领袖,“就因为是”(而非“大多是”)重度精神变态才会成功,
所以你极有可能在生活中碰到变态,甚至正在替某个变态工作!
‧别担心,随书附赠变态人格小测试,回答10个问题,
你就大概知道对方(或自己)落在“精神变态光谱”的哪里。
还有更多人类行为Q&A,你一定想知道:
‧小孩子是何时才知道,蒙住眼睛不代表自己消失?
‧判断一张脸是否值得信任,只需要38毫秒(眨眼都没这么快)?
‧爱抽雪茄(或香菸),可能是对童年阴影的补偿心理?
‧不得不听朋友抱怨时,怎么回答能让对方觉得你有在听?
‧为什么感冒发烧,反而觉得冷?(提示:去摸热烤炉。)
社会在走,知识要有!就算有点变态也可以!
史上最直白有梗的科普心理学大哉问,教你撩妹、防雷、避三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