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金穗奖谈起,纪实短片当前的环境与窘境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3-05-20 09:23:50
https://docworker.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64.html 纪工报
前言
金穗奖被誉为台湾电影工作者的摇篮,许多新锐创作者皆从此发迹展露光芒。至 2021 年
起,承办单位自国家电影中心(现更名为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易主为台北金马影展
执行委员会(后简称金马执委会)后。整体赛制维持并延续,但金马执委会运用其资源进
行评审、线上观影、培育课程、行销宣传等面向的改制。
由于多数金穗奖评论为剧情片赛制或个别入围作品的剖析,缺乏纪录片产业面视角切点。
本文冀盼作为第一响枪,抛出观点,触发讨论。整体将以影展制度设计对纪录片生态的影
响,并辅以访谈新锐纪录片创作者,带出学院培育和产业的衔接现况,呈现产业环境的结
构性问题。
影展改制与曝光:让观众看见创作者
除纪录片主战场的 TIDF 外,金穗奖为台湾现阶段最具规模放映纪录短片的影展,今年度
放映包含台北两场、台中一场、花莲一场以及线上平台放映,让近千位观众得以观赏入围
作品。
以近三年来论,金穗奖单届约入围 9 至 13 部纪录短片,并区分为一般组与学生组。数
量较剧情片组别少,但这应与报名数量有所关联。单就入围作品推论,看得出评审尽可能
让名单繁复、多元并置,好比有私电影极低成本类型的《洞》、《观景窗里》与《温柔的
诞生》,亦有镜电影出品较具规模分工的《自由的人》与《台湾绅士》,或是杨力州监制
怪胎系列的《人之初性本善》。纪录片外,金穗奖尚有实验片类别,部分具有实验性质的
纪实作品亦可选择报名实验片组,好比本届的《Afterlife》与《着陆倒数》。
金马执委会接掌金穗奖后,盛大举办颁奖典礼与开闭幕酒会,此举大幅度凝聚入围者的认
同与荣耀感。并且租下光点华山二楼多功能艺文厅举办“穗穗念”沙龙讲座,串连评审与
优良剧本讲座活动,邀请业界人士近距离且闭门地与入围者分享经验互动,不分类型组别
入围者皆可参与,借此鼓舞与传承经验。入围者白凯名说道:“如果我们未来要准备长片
,讲座让我们知道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心态。”
至于台湾的其他影展,则在台北电影奖改制将纪录片入围作品从十部缩减为五部后,长短
片相互竞争下,纪录短片的曝光度骤减。而主打国际短片竞赛的高雄电影节,因为片长限
制在 25 分钟内、且各式类型混合竞争的条件下,使得纪录短片入围作品偏向少数。扣除
前述影展,纪录短片可报名的剩下金马奖、青春影展、南方影展、2022 桃园电影节台湾
奖以及部分议题影展。
其中以金马奖 2021 年起增设的最佳纪录短片最受业界与媒体所关注,亦拉抬出纪录短片
的讨论声量。不若剧情短片得奖者可能随即被制作公司相中邀请开发、拍摄长片或影集,
纪录片界不存在同等“际遇”。《度日》导演林佑恩分享,纪录片工作者多为个体户或小
工作室规模,尽管获奖知名度被业界肯认,却因个人能力无法吃下能力多数邀约的案件。
庆幸的是,金马奖改制后,纪录短片同样能够申请“得奖影片下一部”补助,为创作者凑
足第一桶金,上限为 250 万整。
学院培育和产业的衔接:纪录片教育的消逝
台湾影视环境日渐攀升,纪录片院线产量上升,近两年国产纪录片冠军皆取得约五百万票
房成绩,2023 年《山椒鱼来了》更达 1200 万。纪录片无论就艺术教育培植,甚至是商
业发行,理应是值得开发的蓝海。遗憾的是,除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外,影
视系所皆缺乏完善的纪实影像教育。
《洞》导演白凯名过去就读昆山科技大学,系上仅有林皓申一名老师负责教授纪录片,且
课程属理论教育,多为播映纪录片触发学生爬梳自己创作路线。拍摄制作部分,直至他大
四加入《月港蜂云》摄影师张永平团队实习,才正式接触实务。
毕业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自由的人》导演林治文则说明学校课程多为剧情片导向,自
己因为主修摄影与剪辑,才因此具备纪录片技术。《台湾绅士》导演郑治明是国立台北艺
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硕士班第一届纪录片组学生,课程区分为理论与制作,由李道明与刘
嵩负责。前者聚焦在历史美学探索,后者则是每学期向老师提案并制作一部作品。当时仅
有郑治明与另外一名同学,他笑称非常接近师徒制。可以想见,纪录片因为学生数量关系
,后来就被学校裁废了。《度日》导演林佑恩现为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他分享校内
纪录片课程不多,且多为理论。有关影像制作面来自于他任职媒体《报导者》后的自我摸
索。
尽管前述仅为少部分新锐创作者的个别经验,无从代表全台影视教育,却揭示出当前纪录
片教育匮乏、业界实习机会稀少与缺乏稳定数量学生。相较于电影系所着重在剧情片的摄
影、剪辑、表演、剧本、实习、历史美学、文本分析等等各项技术的完善细分课程;纪录
片多为理论课程,这使得学生必须自立自强,学习制作技术并进行个人摸索。
产业环境的结构性问题:如何补助
我想以本届金穗奖作品为引,聚焦在产业现况与补助情形来讨论。
不若剧情片产业较为蓬勃,许多毕业生可以加入剧组、开发公司,或是在制作、广告公司
成为 in-house 成员。纪录片工作者多为个体户,除非自行成立制作公司接案,难以负荷
。而纪录片案又以标案、新闻专题、电视节目为最大宗,通常不见纪录片剧组在征人,也
就是新锐纪录片工作者倘若无法在补助提案中脱颖而出,绝对无法以创作维生。
讨论产业,或许可以分享镜电视的崛起。别于其他新闻媒体,其下的“另一种注目”单元
开始进攻台湾影展,包含本届金穗奖入围的《自由的人》与《台湾绅士》,都是其中作品
。前年更有委托陈君典制作的《蜃楼记》。依据笔者访谈后得知,镜电视工作模式为文字
记者与摄影记者的搭配,两者皆列为导演。文字记者须向制作人吴凡提案,通过始开始拍
摄,平均六至八周产制一部作品,可视状况机动调整时程。最后成品依照主管职判断制作
后期报名影展。依结果论来看,镜电视在艺术创作与培育新锐纪录片工作者间取得平衡,
逐步成为纪实短片创作的重要平台。
除新闻媒体外,政府或机关补助成为纪录片工作者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其中以国艺会最高
额,每年补助三至五件件纪录片创作计画。此外实验性质或与展览性质结合之作品可以挑
战视觉媒体艺术类别常态补助。此外,还有台北市文化局、桃园城市纪录片征选与新北市
纪录片奖等地方政府补助。此外还有 Taiwan Pitch、Giloo 提案大会、CNEX 华人纪录片
提案大会筹资管道。当然还有公视纪录观点,今年更开设短片组,但由于版权会归属公视
并限制片长,部分创作者因此却步。
前述的新北市纪录片奖俨然成为近年纪录片提案盛事。该征件逐年举办,在四月复审阶段
遴选出至多 12 部优选影片,给予 35 万拍摄金。同年九月完成 15 分钟至 30 分钟的影
片并缴交。此征件立意良善,并看似奖助纪实短片。无奈许多创作者实质以长片结构来进
行提案,成品影片仅为结案需求,许多人额外花费预算剪辑与制作后期,在达成条件以后
,就封存作品继续制作长版影片。倘若本奖项主推“纪实短片”,或许评审与主办单位应
该调整方向。
尽管前述罗列许多管道,但许多纪实短片都必须与长片竞争,不若剧情短片有电影短片辅
导金、高雄拍(纪录片可报名,但除了《临时工》外,现今结果多为剧情短片)、公视学
生剧展、公视新创电影等等管道,以致资源相对稀少,连带影响未来影展入围品质。
最后,我特别想提电影短片辅导金,因为它是剧情短片(含动画类)的最重要补助,平均
一年补助约 25 部短片,数量庞大。金穗奖每年更有十部上下的入围作品,可见其重要性
。每一部依拍摄难度与分数,评审会给予约莫一百万的补助。(动画短片金额会提高)尽
管它单就标题没有明定仅限剧情短片申请,但它却在简章的申请案应具备文件内,特别标
示企划需要:“完整剧本(应含 logline、剧情大纲、完整对白本及人物介绍)”。这样
的文字直接或暗示地排除了纪实短片。但是,经致电询问承办,纪录短片是可以报名的,
只不过需要与剧情片共同竞争。
短片辅导金在 2015 年以前(含)有纪录片组,包含《牧者》、《我和我的T妈妈》、《
不排除判决书》都是受补助作品。然而文化部影视局这笔“纪录片预算”,我推论转至“
纪录片制作补助案”。该案隶属在“广播电视组”的“节目内容制作类”,平均一年约有
两千万金额挹注。依照补助要点共分为两大类系列型与非系列型。非系列型单一集数,不
限时间。但依据公布名单以及我私下询问评审发现,几乎没有纪录短片企划。反倒是电视
传播公司的节目专题为最大宗,接下来才是近年渐增的纪录长片,如《台湾男子叶石涛》
。但是此案补助申请者必须为公司法人,不若短片辅导金可以个人申请,无形中筑起门槛
阻挡新秀。
综上所述观察,在电影短片辅导金改制后,纪实短片无形中被扼杀抹除了。我强烈建议纪
录片制作补助案应该纳入电影思维,增设短片组,并开放自然人报名;抑或是电影短片辅
导金简章明确罗列纪实短片可以报名,并增设纪录片组别。
结语
纪录片创作者用作品说出属于对当下时代的关照。别于多数剧情短片,纪实短片更深层地
探寻自我或是社会脉动。从金穗奖入围作品数量推估,台湾纪录短片数量约莫剧情短片三
至四成的数量。
但依随拍摄工具的普及与影展增设奖项肯认,纪实短片的电影之路正逐渐拓宽,因此学院
教育、政府补助如何适时培育、挹注新锐创作者更显重要。这些创作者日后必然是厚实台
湾电影的中坚力量,如何鼓舞让他们多点力量前进,这或许就是我们该面对思考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