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820967
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原本认为今年将是电动车起飞的一年。然而电动车革命正在失去动力:
继2022年销量飙升后,如今买家兴趣转趋低迷,现实迫使车商调整原本的能源转型节奏,
变得更加符合实际。
电动车产业曾经相当迷人,资本市场给予股价高涨的正向回应,特斯拉的成功也让传统汽
车厂商急切地斥资数千亿元投身于这个当时认为的“蓝海”,但才不过几年的时间,“蓝
海”已成“红海”。
电动车市场虽然在2023年仍见成长,新车型纷纷推出,加上业者削价竞争,而政府大方的
税收抵免也降低购买成本,但销量并未达到预期。
汽车制造商对此也采取相应行动;特斯拉率先在全球引爆降价大战,结果并不如人意,全
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头衔,已让给比亚迪;福特削减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的产量,
并延后120亿元的电动车投资;通用汽车延后三款车型的发布,并放弃2024年生产40万辆
电动车的目标;本田也宣布终止与通用汽车共同开发平价电动车的计画。
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可能是唯一笑到最后的人,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油电混合动力
是更佳选择,寻求碳中和的路径不是只有一条。该公司北美部门CEO小川哲男近日更坦言
,宁愿购买碳排放积分,也比在电动车上“浪费”钱好。
这些汽车制造商雄心远大的转型计画,在现实中都栽了一个跟斗。迹象显示,在早期少部
分尝鲜的消费者之后,大多数普通用户依然不信任电动车,除了价格过高外,对安全性、
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因素的不满,成了限制电动车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汽车业者靠着深厚的燃油车财务家底,可以快速调整策略,先退守传统燃油车的防线
,再谋定而后动;至于电动车界龙头如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已走过产业阵痛期,在市
场“大者恒大”铁律下,与追逐者的距离愈拉愈远。但对成立宗旨纯为挑战特斯拉的电动
车新创业者而言,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就要结束。
像是Rivian、Lucid和Fisker这些电动车新创业者几年前风头正盛,成功吸引投资人的兴
趣和资金,股价狂飙,市值暴涨,未来一片光明。而如今面临成长放缓,就连市场领导者
特斯拉也警告,未来几个月将面临严峻挑战。
Rivian上月公布令人失望的财报,并宣布裁员约10%,市值已从2021年的1530亿元峰值跌
至110亿元。更有人异想天开地建议,取消自行造车计画的苹果不如收购Rivian,因为其
估值已降至极低水平,而且苹果需要开发一些新市场,Rivian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
当然,现在已转向全力主攻AI的苹果,要收购Rivian的机率低到不行。但持有Rivian 16%
股份的亚马逊却有可能;亚马逊是这家电动车制造商的最大股东,还向Rivian订购上万辆
电动送货车。不过Rivian的时间不多了,马斯克上个月估计Rivian距离破产大概还有六季
的时间。
与此同时,Lucid市值从2001年的914亿元峰值暴跌至如今的76亿元。该公司上月表示今年
将只生产约9000辆电动车,远低于3年前预测的9万辆。至于Fisker,目前市值仅有2.58亿
元,低于2021年的41亿元。市场传言,Fisker正与日产汽车就合作伙伴关系和财务支援进
行谈判。根据外传协议,日产将向Fisker的卡车平台投资4亿元,并计画于2026年开始生
产阿拉斯加电动皮卡。
中国电动车市场也呈现出类似样貌:在比亚迪之外,“蔚小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三家业者靠着与跨国同业或创投基金暂时续命,其他新创公司如爱驰、众泰、
海马汽车差不多已走到尽头,中国电动车市场正从过度拥挤,开始过渡到适度集中。
2023年美国电动车销售市占率仅有7.9%,汽车专家愈来愈怀疑2032年67%新车为电动车的
目标能否实现。除非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降低生产成本,使电动车的定
价与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持平,否则这个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电动车产业急速发展后,已进入盘整冷却期,未尝不是一个产业升
级的契机。透过汰弱留强的市场机制,让汽车制造商接受适者生存法则的洗礼,相信在尘
埃落定后,更强大的业者有能力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