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最大的原因,
就是对于休旅车载物功能的想像,
包括垂直置物空间、椅背64/424分离等等,
在还没开过休旅车之前,
确实会认为休旅车的载物能力完胜房车,
而有小孩载物需求变多,
只怕空间不够不怕空间过剩,
加上预算及外观考量,
休旅车自然变成首选。
本鲁从拿到汽车驾照以来,鲜少开过房车,
过去租的或是实际所有的都是休旅车,还有MPV跟皮卡。
换车时,也从没有想过会把房车纳入考量,
三个原因:
1. 视野佳,不习惯房车的矮。
2. 载物空间大而弹性,本鲁搬家载过不少次柜子跟床垫。
3. 本鲁偏高,休旅车普遍头顶空间较充足。
不过,载物空间有时候是虚幻的。
怎么说?
第一,除非搬家或者是自己买家具自己载,
其实不太会用到高于后座椅背的置物空间,
毕竟会影响到行车视野(除非有电子后照镜,但本鲁不习惯),
甚至行车安全(意外急煞时东西砸到后座乘客)。
第二,64/424分离在有小小孩时几乎用不到,
因为需要有个成人坐后面顾小孩。
头部空间问题,后来本鲁发觉到是坐姿问题,
房车跟休旅车的舒适坐姿本来就不太一样,
这是可以靠多开几次习惯就好了的。
至于视野佳,相对的物理特性就是比较晃,特别是后坐。
以前还没有小孩时,基本上跟太太都是坐前座,
没什么太明显的感觉。
但有小孩后,太太常需要坐后座看着小孩,
视线必须不断转移(看前面、看小孩),
加上车子本身较晃或路况车况较糟时,就很容易晕车。
本鲁太太跟本鲁过往开着休旅车上山下海,
武岭太鲁阁塔塔加优胜美地大峡谷之类的都跑过,从未晕车,
但第一次晕车,就是载小孩从台北走国一开到台中。
这也是促使本鲁转往看房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关生小孩要不要换休旅车,
一个重要的考量点就是有没有载物的硬需求,
譬如常规划露营或是双胞胎所有物品*2,
那确实休旅车、甚至更大的车子是不得不的选择。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硬需求,
多数时间一个中型房车的后车厢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情形,
那倒是可以考虑后坐舒适度更高的房车。
赏车时一定要戴实物测试,
包括座椅跟出门可能携带的最大行李量(空行李箱)。
本鲁印象很深刻的是:
1. NX,后车箱放不下婴儿推车,坐椅往前挪后座超憋屈。
2. CX5,后座放婴儿座椅后,前座我整个膝盖完全顶着手套箱。
3. XC40,后车箱比想像中大,放婴儿推车+行李箱恰好完美。
4. 中大型房车的后车厢意外中的大,我带的放完都还有空间。
对于从休旅车换成房车,
本鲁原本也十分担心是驾驶视野、上下车姿势等等的,
但其实大概1周就完全习惯了,毕竟人的适应力还是很强的。
至于像是房车抱小孩下车或是后车厢取物弯腰,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需要弯腰做这些事情,
把小孩从地上抱起来,放下去,
去卖场把东西放到推车里,拿起来结帐等等的,
真的不差上下车这几次。
简单分享比较异类从休旅车换到房车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