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很多图,建议看原文)
https://bit.ly/3driXGF
https://i.imgur.com/7QKCZjm.jpg
在1970年代的Mercedes-Benz的高层心中,或许C 111完美的70年代楔形风格设计、鸥翼车
门或是中置转子引擎等经典元素,都无法说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辆外型美观姣好测试原型
车。C 111计画在1960年代初期开启,在往后的十多年拥有众多延伸的版本,用以测试
Mercedes不同多元的动力与科技诸元;包含了转子引擎、柴油引擎、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多连杆悬吊、强化玻璃纤维车体(GFRP)或是追求速度的极致空气力学。
https://i.imgur.com/pJEI1iD.jpg
C111企划为期相当长,从60中横跨至整个70年代,也因此拥有众多变体设计。
(由左至右: 第一版的C 111-I测试原型车、1969年C 111-I、1970年C 111-II)
空白支票
C 111概念车在1969九月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IAA)发表,尽管受到众车迷喜爱,Mercedes
却相当坚决的表态C 111的测试原型车并不会进行贩售,甚至层有一位多金买家在当时表
示愿意丢出50万马克来购买C 111 (注1) ,或是在展览结束之后,Mercedes司图加特总部
也收到了数张空白支票,但最终从来没有任何一辆C 111成功进入量产计画阶段,伤透了
众车迷的心。
https://i.imgur.com/g2OC3Ey.jpg
C 111概念车在1969九月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发表,帅气的外型让Mercedes收到无数(无法
成立的)订单。
注1:根据US-German Currency Conversion Tables网站记述,在1969年一马克可以兑换
4.01美金,因此50万马克会相当于200万美金;接着透过美金通膨的网站Inflation
Calculator计算之后,1969年的200万美金相当于2020年的7,180,373美金;换言之…大约
是2.17亿台币;但怎样都还是空白支票比较强啦。
https://i.imgur.com/r7A0iTu.jpg
事实上C 111在规画初期,完全无意要继承300SL顶级旗舰的头衔。
C 111不是为了峰层打造
有趣的是,Mercedes原先的目标是在于吸引与富豪买家截然不同的消费族群,它在1962年
被设定为“小型、可负担的跑车”,位阶排在当时的SL跑车(W113)之下。这辆内部代号称
为C 101的中置转子引擎小跑车,在FRP的车壳之下搭载了直喷技术的三转子引擎,可输出
283匹马力,极速可达260km/h,可在5秒内达成0-100km/h加速。
https://i.imgur.com/86A9A5R.jpg
Mercedes的市售车研发总监Rudolf Uhlenhaut与开发前期的M 950 F三转子引擎。
其定位与特色在接近发表的时候更趋明显,1969年C 111刻意减少豪华配备,将风格专注
在年轻族群喜爱的运动性能,采用了先进的四轮独立多连杆悬吊,同时也赋予其适合拉力
比赛的车辆个性。
1969年秋季,Mercedes工程师开发了改良的车型,将C 111升级至C 111-II,由工程师
Bruno Sacco与Josef Gallitzendörfer主导研发,使用了强化玻璃纤维(GFRP)打造车体
,搭载了动力更强的四转子引擎,拥有350匹马力与392Nm最大扭力,0-100km/h加速费时
4.8秒,最高时速可达300km/h。在车辆设计修改了叶子钣、车顶与尾厢造型设计,不仅有
助于增加行车的视野,同时也增加空气力学效益,在风洞测试后证实提升了8%的风阻表现
,让Cd值来到了0.325。
https://i.imgur.com/4iVX8GK.jpg
其实C111-I也经过风洞测试,但C111-II则更加精进。
https://i.imgur.com/ePpsyHM.jpg
全新开发的四转子马力更大,加速更好。
https://i.imgur.com/wndHZos.jpg
当然,油耗也更差,每公升大概5公里左右。
数位设计先驱
C111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以全数位设计的方式打造的汽车,为了完全仰赖电脑运算车
体设计,工程师使用了材质弹性力学方法(ESEM, elastostatic element method)来节省
开发时间,以运算的方式推出车辆的荷重程度,Mercedes宣称这套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多达
四个月的开发时间。
就算可以以数位的方式计算材料力学,但油土的功夫还是不能少;图为1969年的C 111原
寸油土模型。
石油危机杀了转子引擎
由于转子引擎拥有太多不安定因素,妥善率、耐用度、油耗,甚至是美国法规都是一些考
量因素。Mercedes-Benz在1960年末期共打造了13台C111系列原型车,包含6台三转子引擎
,与另外6台四转子引擎的C111-II版本,与一辆在1970年底,Mercedes工程师在C111-II
上安装了3.5升的V8引擎(200 hp),以便与C111-II的四转子引擎版本做性能对照。
https://i.imgur.com/tjOmMBl.jpg
总计有13辆前期的C111-I/II被打造出来,用来测试转子引擎的运转强度。
1969年,三转子引擎的C 111在德国斯图加特Untertürkheim赛道测试极速。
负责C111开发专案的引擎总监Kurt Obländer表示:“四转子直喷引擎是我们对于这个转
子概念最棒的诠释。…我们成功的解决了引擎散热的与运转结构问题,但最主要的难题仍
然是这颗引擎的低热力学功率。由于延长的燃烧室设计,不仅油耗表现变差,更造就了难
以接受的高空污排放。”
https://i.imgur.com/0NM91hM.jpg
尽管工程师顺利的改良了转子引擎部分的运转缺陷,但仍然无法解决高排污与高油耗的困
扰。
Mercedes开发的四转子引擎与同期的汽车引擎比较起来,拥有偏高的油耗表现(大约每公
升只有5公里),许多未成熟的设计,让量产转子引擎这个选项无法成为Mercedes-Benz的
优先考量。C111的计画经理(兼试车手)Hans Liebold博士在2000年时回忆道:“转子引擎
仍然不够达到品牌的上市标准,以交给消费者使用。”
难以上市的C 111最适合的地方,大概就是博物馆了…
最后,在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成为计画转向的最后一个要因,当燃油问题升高成为大
众的讨论议题之后,转子引擎便注定要成为博物馆的摆饰物件了。
=====================================================================
Wankel engine 基本上是指无活塞回旋式引擎
Wankel engine 根据wiki 的资讯显示有不少公司都曾经研究过:
https://i.imgur.com/Oj870WY.png
这些公司根据Wankel engine 原设计进行改良后其实成品已经相差很大
Mazda 在1960年代以自己的设计推出了数款高性能车型
并以转子引擎这名称打响名号
后来很多人就常把Wankel engine 译成转子引擎
M-Benz 当然也有,而成品就是这篇文章中讲的C111
不过最后却因为油耗过高而没有上市贩卖,感觉有点可惜
https://i.imgur.com/Stiofzt.jpg
由左至右:
M-Benz W123、
1976柴油版本C 111-II D record、
1977-78五缸涡轮柴油引擎的C 111-III record
https://i.imgur.com/TqKRjQF.jpg
https://i.imgur.com/MGJtx6e.jpg
https://i.imgur.com/7cYSuE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