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ord Focus Mk4 ST-Line(Sport Mode)

楼主: lll156k1529 (吃鸡腿)   2019-12-22 20:49:42
前言
这台车并不属于我所拥有,
是我家中为了替换掉原本已经开了二十年的小车所购买的,
车主登记是我老爸,所以乡民们可以尽管酸我靠爸没关系。
选择的方向就是非豪华品牌的中小型房车、备有跟车系统以及多项辅助驾驶系统,
由于家人知道我平常喜欢看车,购买过程中有询问我不少意见,
去展间看车时试驾者也是我。从领车到现在经历了两千多公里,大部分都是我在开。
没想到我也加入了哈哈国惨哈哈的行列,
但如果你也开过这台车,相信它没有让你失望。
All-New
从外观开始谈起,第四代Focus的设计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代,
从前福特的设计总是令人摸不著头绪,也没有欧系车厂的家族化把经典元素传承下去,
但是第四代的外型线条均衡、流线且动感,
虽然某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车厂的影子,
例如Volvo式的头灯、类似BMW 1-Series的尾灯和侧面线条设计
以及上一代就有的马丁头,不过组合起来整台车仍让人感受到是一台福特,
ST-Line则是具有hot-hatch的风格,
前保杆加大面积的进气护罩、降低底盘和大尺寸轮圈,
在外观上就能感觉出它是一台会跑的车子。
内装则是摆脱了过去福特复杂繁乱的中控台设计,
新的内装设计向欧系的简洁风格靠拢,
大部分的操作都透过方向盘或是触控萤幕完成,
只剩下一些实体按键在中控台下方负责控制空调,整体的配置让人觉得干净舒服。
ST-Line的方向盘是类似跑车的非正圆式,配上红色缝线,
确实有点让人在开性能车的感受,而且方向盘边缘很厚实,握起来相当爽。
内装饰板几乎都是塑胶,所以看上去虽然简洁但缺少质感,
不过福特在一些小地方用上银色亮面金属,
让这一大坨又黑又是塑胶味的东西不至于有太多的廉价感。
抬头显示器是投影在一块可升降的小玻璃板上,我个人偏好直接投影在挡风玻璃上,
那一块小玻璃在车内看起来相当突兀,像是车主自己多加的一块东西。
跑车座椅还算舒服,包覆性好,座椅部分用上不织布增加一点防滑,
调整的部位多但是没有电动调整。
车内隔音是同级距中最好的几名之一,从车门缝、车窗边框和引擎盖下塞的海绵
可以感受出福特有用心处理,在市区道路隔壁公共汽车的引擎声变小许多,
但高速环境配上18吋的轮圈导致轮拱传来的噪音非常多,
再加上台湾的道路品质又很破,这部分福特还可以再做加强。
ST-Line标配B&O音响,
而我实在不懂为何有这么多人、或车评听完之后都说音响很棒,
在我听来B&O就是把低音调得靠北多,中高频就只是”有声音”而已,
听流行音乐还行,但除了流行音乐以外的乐风都不怎样,就是个普通的喇叭。
不过Beats都可以卖这么好,很多人听音响/耳机的概念也是低音好等于音质好,
真正同时玩音响和玩车的人又没有这么多,厂商要呼弄消费者也不是件难事。
Co-Pilot辅助系统对于我这种很久没开新车的人来说很新奇也很方便,
其实就算是入门级的车款国外的市场也早就都配有跟车系统,
只是台湾奴性坚强的消费者到了近几年才享受到这项配备的方便性,
Co-Pilot更加上了自动车道维持以及多种警示、侦测系统,
对于一台八十万的车来说配备相当丰富。
三缸引擎和八速变速箱
我个人是自然排气多缸数信仰的拥护者,
但在hot-hatch这种风格的车子小排量挂涡轮、降低多余重量才是最好的方法,
毕竟hot-hatch不只会跑还要实用,车子尺寸要小、引擎要省油还要追求性能,
只有二十年前疯狂的工程师才会把一具V6放进小小的Clio里,
更不用说是追求环保、人人都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或是骑脚踏车
但工厂继续爽爽排放的年代了。
我不排斥福特的作法,只要行驶品质能维持住,
少一缸能带来重量减轻、油耗降低的优点。
实际上驾驶的时候你不会注意到这是一台三缸引擎的汽车,
低转速低油门的状况下车子行驶的非常平稳,没有任何引擎多余的震动传进车内,
不过当你加大油门开始拉转之后,
你就能感受出引擎确实是少少的三个汽缸在震动、慢慢爬升转速。
182匹马力、0-100kmh 8.3秒的性能数据不算是会跑,还在平民车的行列中,
却也已经超出同级平均水准,
并且因为涡轮系统调校得宜,平常行驶在道路上不太有无力感,
如果不是非常认真注意也几乎感受不到涡轮延迟的现象。
整体来说这代引擎的表现非常好,我不会说比起以往是升级,
但没有普遍对三缸引擎的坏印象发生在它上面。
原本我以为三缸还会带来更多的扭力,但数据上扭力跟上一代四缸完全一样。
最让我惊讶的是引擎声,开启运动模式后可以听到低沉的轰隆声,
实在不像是一台family car会发出的声音,但车外的声音就没有车内好听了。
(目前为止我的平均油耗只有10km/L,平面/高速约6:4,我想我就是比较爱踩的人吧XD)
新的八速自排变速箱很好用,时速一百巡航引擎转速约1750附近,
换档逻辑也很聪明,配合你选择的模式不同改变换档的时机,也有手动模式和换档拨片。
但是你绝对不会想用手动模式,原因在于当你按下拨片时,
再到真正换完档大约有一秒多的时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PRND切换,这个问题我目前没看有其他车评或网友心得有提出,
但我觉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变速箱真正在换档的过程其实不久,我猜测是电脑软件的问题,
你换档之后还要过一段时间电脑才会下达指令,
而Focus的电脑需要花一秒多的时间才能理解你要换党并做出对应。
不管哪种模式,变速箱切到M时我按下换档拨片,都要快两秒的时间、
引擎已经多爬了500转才会切换到下一个档位;
等红绿灯也是,红转绿时如果需要N/D切换,那么你至少都要在两秒以前就先转动排档,
如果已经绿灯或是前车已经动了你才转档,
那就会留下一、两个车身的距离,很尴尬的起步;
要倒车时,你转了R档以为已经入档开始踩油门,结果车子顿了一下才开始动,
一样又要等快两秒的时间让电脑处理才会开始换档。
回厂维修时有告知这个问题,但工厂人员说明这是正常现象。
上一台已经报废的二十年小车都没有这种问题,
希望原厂能尽快解决,当然也很有可能他们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底盘和扭力梁
Focus的操控一直是该级距的前段班,
毕竟从第一代开始Focus就是以欧系车的思维在打造,
这代ST-Line更往驾驶感受方面加强调校,转向精准、路感清晰甚至有点过头,
搭配台湾破烂的道路品质有时会觉得道路传来的震动感过多。
方向盘的辅助力道很大,低速时要转动方向盘非常容易,
我个人喜欢欧系很重的方向盘手感,所以高速时对我来说辅助力道也过大了,
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合适的设定。
车头指向性很好,前轮路感也清楚,过弯时可以感受到轮胎在抓地的感觉;
我猜有部份原因也是靠原厂配上非常好的PS4轮胎。
悬吊调校偏硬所以侧倾小,底盘稳定性也足够,
过弯时的乐趣绝对能比一般的家庭用车更大,
这是一台会让你没事想多开几公里转动方向盘杀湾的车。
至于扭力梁的部分,坐在后座的舒适度的确有待加强。
前座的驾驶和副驾没有问题,但后座的行路品质实在不太舒服
我个人不会把最大的问题根源归类在扭力梁上。
ST-Line调校本来就很硬,再加上这台车是前置前驱,全部的重量都在前面,
后面不放行李的状况下几乎是没有重量,
路过坑洞时弹跳感很大(冷胎胎压打原厂建议的33psi),
悬吊硬也让撞击感少了缓冲。
我认为换上独立悬吊也难以让情况有很大的改变;
同是用扭力梁的Mazda 3就没有这个问题,除非原厂打算在后轴的悬吊做出改变,
或是像其他低阶车型配上更小尺寸/更大扁平比的轮胎,
追求舒适性的买家还是直接换一台车最实际。
至于对操控的影响,对于前置前驱的车来说后轴配什么都不会有三小作用,
乡民们就不用跟着车评打迷糊仗了。
Verdict
Mk4 Focus不是一台完美的车。
它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换档速度过慢的变速箱、过度敏感的行路品质、质感廉价的内装。
同级的大众Golf让人感觉更全方位,
但它也有德系对手没有的特质:乐趣十足且动感。
在低阶的平民用车之中,乐趣这项因素总是最后一项被考虑的,
但Focus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总是把乐趣列在前位,它就是一台你会喜欢开着它的车。
而且它很实用,第四代的内装设计也不再让人感到杂乱,你有很多可利用的空间,
不论是载人或载行李,你可以开着它到处跑。
再加上许多新颖的科技配备,不论你今天是想好好驾驶车辆的心情、
或只想放松从一点到另一点,它都可以满足你。
这一次Focus也难得让人感到稳定;终于没有上一代无能的变速箱,
内/外线条设计也均衡,底盘也有了强化,引擎节能又有力。
从Mk4开始福特站稳了脚步,也希望它可以像Golf一样不断的传承下去。
把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满分五分我给Mk4 Focus四分;
这个级距的车很少有满分的车子,毕竟车厂的态度就不会想做满分的车子,
但Mk4 Focus可以是一台让人喜爱的车子,
也是一台不会让人和”Standard”这个词联想在一起的车子。
作者: ShibaTatsuya (司波达也)   2019-12-22 23:24:00
推细心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