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996360 (怀特先生)
2018-10-31 22:37:17※ 引述《kobe30418 (谢小笨)》之铭言:
: 以前我也觉得自然进气的车开起来才霸气才爽
: 自从家里两台车;一台2000na休旅车、一台2600na轿车,换成1.6跟2.0涡轮的车后整个驾
: 驭感都不一样了
: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的劲战四代换成Gogoro 2s后的感觉,起步很有力,加速感也很棒;行
: 车的品质也提升了
: 而目前综观日系车的编成,大多是自然进气,而因为台湾税制问题,2.5na的车虽然勉强
: 能跟涡轮一战,不过在买之前就先放弃了
: 某些车款有涡轮,但也是不到2.0的涡轮,配上CVT的变速箱,一看到编成感觉就是逊色了
: 一点
: 而nissan的车系更惨,感觉根本是想放弃一样,清一色几乎都是na
: 马自达也是不管车格大小都用2.0na,之前主打的2.2柴油更是鬼见愁
: 到底日系车是输在引擎还是变速箱?
动力方面并不是这样说的,从2018年回头望过去
大概可以解释,点一个科技树是需要10~20年的时间的
意思是,你现在看到的所有成就,大概都是西元2000年甚至更早之前累积的
而在当时各车厂因为包含战争和各种因素使油价飙涨
与未来趋近严格的油耗与排污法规
必须决定接下来10~20年引擎发展的方向而选择了自己的路而已
所以这个话题,我大概将世界上的常规量产引擎,列出
油电车的阿金森(TOYOTA)、涡轮增压车(欧系)与自然进气高压缩比(Skyactiv-X)
这三个大家比较常看到的种类
必须先说明一件事,涡轮引擎是无法与左边的阿金森、右边的高压缩比相容的
所以决定发展涡轮增压的车厂,就很难看到其他两类引擎
作者:
RDSON (Rds(on))
2018-10-31 22:41:00跪着看完
作者: tintinhires (tntin) 2018-10-31 22:45:00
浅显易懂
作者:
DYE (跟脑残争最后都会变脑残.)
2018-10-31 22:45:00是股东挺你开发20年 你花的钱是股东的 不是你长官的
作者: alienslesh ((#‵)3′)▂▂▃▄~~) 2018-10-31 22:50:00
车版难得专业好文!
专业个屁...很明显你不懂涡轮广域凸轮随时可以变化你知道吗.真的当车厂RD都白痴?
作者:
wumdbmax (Maxwu)
2018-10-31 22:56:00推分析ㄏㄠㄨㄣ好文
压缩比又不是线性指标,且涡轮多一个控件你知道吗燃烧技术每家车厂整天都在电脑上跑模拟
作者:
dreler1 (....)
2018-10-31 23:02:00我不太确定 涡轮能不能跟阿金森相容但是涡轮跟油电相容没问题吧?
谁跟你不懂LSPI...你觉得先天问题还要靠机油来解?
涡轮出力做功曲线 其实先不论跟阿金森搭不搭(慢吵)
Killercat扯到行星齿轮干嘛...ICE归ICE好嘛
作者:
jkreg (葛顿哥)
2018-10-31 23:08:00强大
作者:
iamspy (宁)
2018-10-31 23:10:00我怎觉得反而是丰田渐渐涡轮化了,Lexus这几年销量靠那颗200t救了不少
怎没挖到我以前待过国外车厂你对于atkinson也不会解释后背物理原因??背后. 挤出气然后勒? 然后勒 ? 这大2有教吧
作者: polypress (polypress) 2018-10-31 23:16:00
技术我不懂 但我知道你所说各国选择技术的理由是错的脑补太多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8-10-31 23:17:00别说 20 年了,台湾老板很多连 20 天都等不了
作者:
dreler1 (....)
2018-10-31 23:21:00看看现在volvo T8 turbo + hybrid 真的没那么难
作者:
olozil (ヾ(ΦωΦ)ツ)
2018-10-31 23:22:00台湾老板: 给你20小时,我明天要看到。
作者: ravin2235 (Ravin) 2018-10-31 23:25:00
PauFrank大如果你要补充的东西很多建议回一篇会比较完整喔
头又大油电败笔就是大部分国家 包含先进国油耗排污标准直至今日还没达到你写的那个标准 导致油电不太好卖 惨的是标准还没加严到那天 48V微油电却问世 这系统挑油电重点优点放大油车优势 很高竿非常看好这系统 且若是加严排污到那天 电车更能比油电来的直接进而吃下车市 将来车市是涡轮微油电与纯电天下
作者:
binshin (高级工读生)
2018-10-31 23:34:00专业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18-11-01 00:53:00日本车厂有Kcar的哪家没在玩小排量增压??
作者: atozspeed (5487) 2018-11-01 01:14:00
回某楼48V只是轻混合,算是过渡产品,但未来效率跟出力可以做到跟380v一样的话,就不是过度阿金森循环没有涡轮引擎,你要不要去研究EA211 EVO再说好吗?
还有一个Miller cycle,老实说阿金森循环的概念对现代引擎而言算标配了啦,只是没有广告而已
380V都拿出来...是打算每台车都做得跟拖车头一样大啊?48V这所谓的过渡产品 只撷取油电重要优点看来比传统油电更适合现代更值得入手 油电阿金森引擎说实在省没多少 现今一堆引擎早爬得跟油电差不多 油电车价又不便宜 而且大部分油电都强调省油 调教自然舍弃乐趣 看销量就知道 全世界大概剩日本比较普及 但那也是拜日本政府所赐 在美国油电可是娘砲象征 买车都嘛全尺寸休旅 欧洲更不用说如同楼主早往涡轮而去 中国油电多是应付法规苦苦经营且比起投入油电 中国更倾向直接发展电车 台湾跟其他相对落后地区更不用说 普通油电已没什么号召力 Plug-in老实说才是油电较符合趋势的产品 但可惜售价拖累还是卖不好又有诸多类似增程变形抢市 且买这类产品很容易转念直上电车 大大打击销售 卖不好怎会是趋势?不过油电目前看来反倒是在超跑别有洞天 但偏偏头又大没超跑...还想重压油电?看来该劝工程师找机会开溜 老板要发飙了
作者:
GGsoft (软实力)
2018-11-01 05:55:00只会在推文里吠不如发一篇文来打脸原po,我就不信写的有人家好
想问原Po EA888似乎是米勒(阿金森)循环+涡轮,Skyactiv G也有轻增压 所以还是有可以融合增压+阿金森循环两者的科技囉?更正 是skyactiv X
作者: N48212 2018-11-01 06:36:00
哇
涡轮微油电势必把电系从12V提到48V,往后48V会是主但48V最常被质疑的是短时间榨出高电流这点,对铜线或电机耐用一定多少有影响不少车厂是采用hair pin或铜条当导线来面对瞬间高电流,或是为了省成本用温度限制电机功率输出所以要说微油电很聪明嘛 倒觉得是妥协后的产物
作者:
iamspy (宁)
2018-11-01 10:33:00本来就很少有样样都好的技术~ 可以省油又有力
作者:
tnGG (发肺纹用)
2018-11-01 10:33:00专业 虽然没很懂
作者:
iamspy (宁)
2018-11-01 10:34:00大概也只有 缸内直喷这种有带来全面进化但技术间的互相妥协 可以做到最佳化~让两者多少兼顾一些而涡轮就是一个相对好的选项~ 让你在省油与动力间取舍有人说涡轮引擎不是带给你省油又有力~但可以让你更弹性的选择(对比NA) 省油一点或有力一点
作者:
iamspy (宁)
2018-11-01 10:42:00现在微油电也是~ 展现最佳化的技术结合~但我觉得阿金森油电不是,它出发点就是为了省油至于推文提volvo T8,原厂自称twin engine 不称hybrid它是个可1.电 2.油 3.油+电 的三种组合~而且1.2两项优点都能发挥得很好的技术,所以T8才能又快又省油只是还是那句 让你一台车可以选择开快 也可以选择开省
作者: atozspeed (5487) 2018-11-01 14:18:00
你不知道现在VVT已经可以双向,所以开启角度可以更多组合,而且加入电动VVT机构,控制更加快速精准,所以不要说不可能就你讲的米勒+阿金森啊!只是要有效益,不要说不可能这个我没有考虑到!但休缸的问题只能用在稳态,法规NEDC可以偷到油耗,但现在欧盟改用WLTP后是偷不到,而且NVH也是一个问题
作者: kiffy (kk) 2018-11-02 13:53:00
推一个
作者: jjwei ( <囧> ) 2018-11-02 20:33:00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