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本身在相关行业工作应该可以回答你一些问题
答案不是什么管线(管线通常都集中在中央下水道)
而是所谓的路基级配层
什么叫做路基级配层呢? 其实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俗称AC路面)下的碎石级配层
这碎石级配层的好坏会攸关表面AC层的成败
给你一个观念,AC面层你不要摸它好像硬硬的
其实在工程上是属于软性路面
就因为它是软的所以下面必须要有一层好的级配层去支称它
而碎石级配层最少最少都建议要30公分厚
并且回填好需要压实(而且都要做工地密度确定压实度是否足够)
但是台湾道路很多底层级配都因为经费因素没铺或者铺很浅
底层支撑力不足,所以长久在轮胎负载下就变形了
另外一种状况是,这边本来就有级配层,但是旧的AC面层刨除的时候去挖到级配层
然后厂商也没有进行修补的动作,就直接铺新的AC面层上去
那这个洞以后就容易沉陷,大概是这样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拉,但是就我经验这是最常见的了
小常识:
碎石级配层:利用碎石跟砂依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级配层因为大小粒料间互有内摩擦角
支撑,所以适合取代一般土壤当路基底层,一般土壤容易发生不规则沉陷
造成上方AC路面失败
刚(硬)性路面:文内提到AC路面是软性,有软当然有硬,所谓刚性路面就是水泥混凝土
路面,这种路面开起来就很硬不舒服,例如以前国道收费站的路面
因为硬,所以开起来车子弹跳就大
※ 引述《vigorhsieh ( )》之铭言:
: As title,
: 其他县市不知道,台北市道路常常挖马路又修补造成坑坑洞洞已经不是新闻了,大家都说
: 是人孔盖地下管线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更进一步思考,可能只答对一半
: 有些市区路段,虽然沿线没有人孔盖,或是数量比较少,重新铺设一段时间之后,就算后
: 来没有重新开挖填补,路面依然会变成波浪状
: 以我个人的推测,是不是跟周围房屋密度高,或是地下管线(瓦斯、民生用水)造成的内
: 压力(例如水槌现象)而有影响
: 这方面可能要请地质专家来回答,纯属个人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