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180/80 , 原本是开旧版Tiida其实有点勉强, 但小车在南部真的比较方便
(缺点是在高速或是快速道路常被逼车, 都开到125了好吗)
三年前工作时受伤, 检查后发现下背部长骨刺固定一星期1~3次复健, 症状有缓解
但从今年初因为搬家的关系, 需要远距离通勤(来回110km高速公路为主), 背痛有点恶化
, 开车时一定要绑着护具, 天气热加上tiida的冷气是悲剧等级, 开车常常背痛又累又心
浮气躁, 半夜临时被叫回去支援的时候开车有时还会恍神 . 通车半年多之后, 症状开始
慢慢又恶化, 最近不只是原本的麻, 还开始会痛, 时间长有时还会小腿抽筋
需要路边停车休息一下, 一整个悲剧. 最近实在受不了了, 所以立马开始火速看车买车
总共花了四天就下订单买好了, 正等著下星期交车 (买车比买手机还快 XD )
感谢版上高手的协助...
设定的条件如下 (有些条件是一开始没想到, 试驾之后才加入的)
01. 预算200万, 不一定要中小型车 (原本设定首选ioniq 100万->150,
然后在版上爬文, 发了一些疑问后预算就一路上去了 @@ )
02. ACC 自动跟车系统 (一定要有, 全套最好, 半套也很ok)
03. 风琴式油门踏板 (对背痛的人帮助不少)
04. AEB 自动煞停 (最好有, 如果其他条件都符合, 可以牺牲这个)
05. 盲点侦测
06. 环景
07. 驾驶座可电动调整 (一定要有, 开一开常常脚麻需要换姿势)
08. 车道保持警示(LDW) + 辅助系统(LKA) (最少要LDW, 如果其他条件都符合,
可以牺牲LKA)
09. 油电, 汽油, 柴油都可以接受
10. 全车宽希望在1850以下 (车位的限制, CX5试停家里车位刚刚好, 不会太紧绷)
11. 后座舒适度不要太悲剧 (平常都一个人或夫妻两人, 久久才会帮忙载人)
12. 马力扭力起步速度这方面不要太悲剧就好
13. 尽量不要有天窗(天窗在南部只是个负担阿)
比较后在V60与Q50两台中间选择, 最后选择Q50而非V60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 V60保修厂比较远, 保修较贵, 过保后零件较贵, 妥善率网络负评较多
(也可能单纯就是卖的数量比Q30 Q50多, 就算妥善率相同自然抱怨人数较多)
2. V60的ACC操作对我来说比较不习惯, 虽然说Volvo的ACC有stop&go比较方便,
但是在路上实际操作的时候, 有些地方我觉得有点麻烦. 例如高速公路
一开始设定110, 后来因为塞车减速, 忍不住踩煞车的话, 两家都会自动解除,
车流速度稳定后(降为60) 想要重新设定ACC降到55, 需要多拨几下降低速率或
是关闭重开, 按钮的时候要思考一下 , Q50重新设定则是车速降到60之后,
一样按一下set就可以变成速度60跟车(跟Tiguan的接口一样). Volvo的优点
除了stop&go之外, 在于加油门超车之后, 油门放开ACC会继续维持刚刚的设定,
而Q50在踩油门加速后ACC会被关闭, 需要再按一下set .
虽然看起来是很细微的不同, 但是在高速行驶下, Q50不需要动脑, 加减速要改设定,
速度稳定后重新设定只需要一直按同一颗按钮就可以了(但次数会比volvo多)
*订正一下资讯, Q50因为试驾时还一边操作ACC有点忙乱 , 没有记得那么清楚
所以踩油门ACC会不会暂停这部分, 是业代告诉我的, 但vidda推文表示Q50
踩油门超车ACC不会消失, 我查了一下网络上的Q50英文版手册, 上面确实是
说加速后会回到ACC原本设定不需额外按钮
https://imgur.com/wSPEaVW
3. 风琴式油门踏板
一般状况驾驶可能帮助不大, 但在ACC启动的时候, 脚不会像平常一样踩油门或是煞车
所以脚背会翘的比平常高, 但对于脊椎有伤的人, 因为肌肉会比较紧绷, 脚背翘高会
比较酸痛, 加上脚背翘高会拉扯到神经, 麻或无力的状况会加剧, 悬空的油门在ACC启
动的状况下, 变成只能脚踩在旁边的地上, 没有随时踩在油门或是煞车上, 怕会有危险
4. Q50 跟V60相比我认为的缺点
厂牌名气较差, 油耗表现较差, 内部设计虽然很气派可是没有V60贴心, 起步比较钝
不像V60有种轻巧的感觉, ACC踩油门会取消且没有stop&go, 怠速熄火很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