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lydeer (拖鞋)
2025-03-15 16:22:55几个看《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结局的感受
以下有雷
防
雷
防
雷
感受一:小强理论
当你看到一只小强,那在暗处还有三十只小强;当你在历史上看到地动说,也许有另外三
十次地动说曾经不留痕迹地被抹杀 。
这一方面让我想像了变革多么不容易,多少变革曾经被扼杀;另一方面也回应了第一章拉
斐尔对诺瓦克说的“你的对手很难缠”:即使扼杀了一次求知欲引发的变革又怎么样?杀
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换一张脸换个名字,我仍能顽强地钻进历史。
***
感受二:换个角度看拉斐尔愿意为追求真理牺牲生命
在前三章的故事,他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末章,他牺牲别人的生命。他的信念与做法一致
,只因机缘不同,一次他成为圣人,一次成为强盗。
***
感受三:鱼丰问号大礼包
《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前三章可以看成平行世界,可以看成架空世界,但以这部
作品的主题,我更喜欢称前三章为历史的“假说”。它合理,是有机会真实发生的事,但
其他证据终究表明了它不是真实历史。它只是一个假说。
那天晚上我看到成年拉斐尔出场,第一时间反应是:混乱、混乱、混乱!怎么回事?现在
什么情况?
接下来看到拉斐尔为了抢夺文献杀人,更像是头上被敲了一棍般混乱,难以致信、拒绝接
受。带来感动的那个殉道圣人拉斐尔强盗杀人,这可能吗?
看完结局后我立刻上网查询阿尔伯特的资料,然后带着困惑入睡。一直到隔天洗澡,我再
次反刍这段剧情,才想通这是鱼丰给的大礼包。
《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是真正统合了内容与形式结构的作品,鱼丰老师就是要让
读者体验到既有认知被推翻,浮现“?”的那个瞬间。
不只言传,还要意会。
这很禅宗。
把在最后一章受到的冲击和疑惑放大百倍,或许就能了解格拉斯发现火星逆行时有多崩溃
;能揣想奥克兹放弃天国转向现世的心情;也能领悟皮耶斯特伯爵交出天文书库的钥匙,
那器量得多大:让素不相识的可疑人士,运用自己毕生记录和收集的文件,推翻自己漫长
一生研究的天动说
知识的敌人从来就不是无知,而是僵化的知识。
质疑并推翻价值体系不是请客吃饭,这过程往往伴随挣扎和痛苦
***
前三章的假说,并非真实的历史
但透过前三章,读者已经认识到:不正确的事,不代表没有意义,错误中仍有感动
前三章不是历史事实,不代表没有意义
感到混乱、满头问号、难以置信、拒绝接受,然后去思考可能性,都是鱼丰故意设计的,
他一开始——在画第一页前,就打算这么弄读者了
我想大声说
“鱼丰,你他妈杂碎”
鱼丰老师会欣然接受这句称赞吧
***
访谈中鱼丰老师提到他中学时读到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深受感动,当时觉得文字
就是奇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来感动。这份感动也在《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透
过巴德尼和约兰达之口说出来。
鱼丰是尼采粉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中一个倡议是对所有既定价值进行彻底的质疑和重估,从而发
现和创造出新价值——是不是很像成年拉斐尔在星空下对阿尔伯特说的话?
另一个有趣的共通点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都有
音乐和书籍的跨界合作。尼采找上了音乐家理查·史特劳斯,史特劳斯从书中所获得的灵
感写作同名的交响诗;《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则与日本乐队amazarashi 合作,采
用类似互通书信的形式,一方用画作而一方用歌曲回应对方的作品。
我推荐Youtuber Seacow 关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诗的解说,很精彩
对了,你听过“登愣”这个状声词吗?
我有一些朋友,在说话内容即将转折、或遇到意外的事件时,会说“登愣~”
这个“登愣”听起来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曲中的戏剧性并列的大三和弦+小三和
弦好像啊
所以关于登愣的假说是这样:
这个在现今口语中常见的状声词,来自德国作曲家阅读尼采的书后创作的交响乐。
因为生活圈里的人听到这两个音,都能明白是要强调很有戏剧张力,所以某个古典音乐圈
的人开始把这两个音嵌进日常交谈中,最后渐渐流传出去
如何,喜欢这个假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