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巷弄里的书店 永远独立的灵魂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3-17 17:18:45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51606.shtml
【经济日报╱文/苏丽媚】2014.03.17 (作者是梦田文创执行长)
2012年开始,梦田文创以“阅读”为主题,透过“说故事”传递台湾特有的独立精神和文
化个性,不论是独立书店、独立音乐、独立出版社,“独立”就代表着一种个性态度,把
这样的个性转化为台湾文化符号,体现它的可能性与价值,成为台湾美好与温度并具的软
实力。
除了制作戏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外,也邀请侯季然导演拍摄40家独立书店纪录短片,
并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营运第一家以台湾独立书店为策展主题的“阅乐书店”,将“独立
”的核心精神透过这样的文化橱窗展现,呈现台湾多样的文化包容性。
在“微读,巷弄里的那家书店”专栏里,我将会邀请许多好友来分享心目中的那家书店,
那个“独立”性格的价值辩证和记忆。
我的好友同时也是知名作家、社会观察家杨照身兼《巷弄里的那家书店》戏剧顾问,他和
我分享了喧腾却低调隐晦的报禁时代精采的阅读故事,还有现在台湾几乎已经消失的书报
摊。
杨照说:“在重庆南路上已经消失的中华书局,现在还存在却已半消失的商务书局都让我
印象深刻。我有位老同学张善颖,最近出了诗集《水星之歌》,他在书里写道,在他高中
三年级有位L同学邀他一起去逛书店,L就领着他进入商务印书馆,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书店让他了解到人、书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和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样,那个L同学就是我
(杨照)。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当时的感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都是古书,千百年的学
问知识都在那里,光是进到那里就被感动了。”
个性书报摊 文化补给站
那个“感动”在现今资讯碎片又凌乱的时代,似乎成为一种不再复返的想念,听着杨照说
得开心,我也渐渐感受到似曾参与的愉悦。
接着他说:“唸建中时,有个书报摊影响我极深,那儿有最齐全的杂志、书籍,包括我们
喜爱的冷门杂志《文坛》、《军中文艺》、《幼狮文艺》、《台湾文艺》,别的书报摊不
一定会卖的,这摊上都有,但我们很恨那位中年老板,因为我们老是伫足看免钱杂志,老
板总是瞪着我们,还特意走过来把我们赶走。”
向威权挑战 追求心自由
“有次翻阅起当时的党外杂志《八十年代》,那时候是党外杂志最热闹也最被禁止的时代
,我看到一篇讲述蒋渭水的文章,结果老板走了过来,意外地,把《八十年代》放到我的
书包说‘不要花钱买,回去偷偷看就好’,我非常非常感动,完全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
做,只感到不可思议。”
“大学时期,我眼睁睁看着新闻局的人到这摊上,把老板押走,他满脸泪痕看着我,真的
很难形容那种感觉,但我想,当这位书报摊老板看到我们这些建中学生在读党外杂志的时
候,他应该是觉得看到台湾未来的希望吧!”
听着杨照说著这故事,我不免欣羡起那个隐晦的阅读年代,存在着最渴求知识但却不够自
由的美好。对比现在,身边随手可得的知识爆炸,但人却也陷入资讯焦躁与迷失的不自由

就像文化与资本的对话,一直是平行线,在矛盾的经济市场体系下,要发展出独立书店的
价值,两者之间要如何找寻平衡与出路?文创鉴价新闻吵闹,金服公司可以成为鉴价单位
吗?以经济资本逻辑的人现在开始了解文化有机会吗?
杨照说:“我认为‘文创鉴价’是荒谬的,因为对于文创产业不了解与不信任才会产生的
问题,过去20年来创投最热门的产业是生物科技产业,评估的方式就是看风险。文创在今
天来看就是一个创投的概念,创投与买股票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没有把握这家公司或这个
idea与研究将来会有多少价值,但我选择投资它。
在资本逻辑领域里面看待‘文创’这件事情都是愚蠢的,文创最大的特色是充满活力、充
满可能性,如果文创是可以被鉴价的,那就变成传统产业了。如果真的要做文创,就用创
投的概念去实行,不是用鉴价的数据来评估。”
杨照的一席话,让我更加深信“文化”不能被资本主义拿来做为包装,国家要推动文创,
在于文创在国家心目中被赋予什么样的定义与价值,唯一永远不必讨论的就是绝不能背离
的文化性格。
作者: mayjan   2014-03-17 19:44:00
勿忘 有时文章会加油添醋
作者: huanglove (SAM)   2014-03-29 23:39:00
同意楼上...我看过这类言论像看娱乐新闻一样心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