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四个重点摘录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5-02-04 17:55:13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心得:成功人生的四个重点
哈佛商学院最重要的一堂课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measure-your-life/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活出一段成功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功读书
、努力工作赚钱、学习跟别人相处、尽心尽力养育下一代。那么,每天早上照镜子的时候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现在我的人生,过得还算成功吗?”
一本谈如何衡量人生的书
这问题看似简单,却总是让我们陷入沉思。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衡量”自己的人
生。更多时候,这个衡量的方式很可能是“错的”,是社会的价值观影响你的,不一定是
你真正想要的。
特别是当我们每天都在忙工作和家庭,以及许多永无止尽的物质追求的时候,这样的提问
就会直捣你的内心深处。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就是在这个议题上面,谈得非常好的一本书。也有很多读者朋友敲
碗希望我说这本书。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也是提出“破坏性创新”这个
理论的管理学权威,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他在这本书中,透过温暖又睿智的语气,带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本
书跟一般的成功学书籍不太一样,它不教你怎么赚更多钱或成为业界翘楚,而是启发你用
更深层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曾经怀疑、或正在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过好这一生,那么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视角

哈佛商学院最重要的一堂课
这本书的副标题写“哈佛商学院最重要的一堂课”,什么意思呢?
因为整本书的内容,是源自于作者在哈佛商学院“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在这堂课上,
他带着学生停下脚步,鼓励他们仔细思考这三个问题:
(1) 如何找到让自己真正快乐的工作?(2) 如何拥有圆满的人生?(3) 如何在做选择的时
候,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在商学院不就是要学“商管理论”吗?应该快点让学生学完满满的商
管知识,出社会开始赚大钱啊?作者怎么会在最后一堂课讲这种“人生大道理”呢?
因为在他多年的创业和教书经验当中,他观察到身边有太多的同侪、甚至是他仰慕的大人
物,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婚姻却一败涂地、与孩子形同陌路,有些人甚至变成作
奸犯科的坏人,被关进坚牢里面。
让他不解的是,这些人明明很聪明、很努力,然而,他们却不知不觉走上这条悲惨的道路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他想透过最后一堂课提醒学生的事情,在他的心中,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也因为太重要,影响了太多学生,很多人希望他把这堂课的内容,出版成一本书。也
就是后来这本书。
一、人生的真正衡量标准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我们必须有清楚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甚至用了错误的方法来追求成功。
作者强调,如果我们只用“外部”的数字或指标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例如每年赚多少钱、
爬到多高的职位、拥有几间房子或名车,甚至追求几十万、几百万的社群追踪者,那我们
就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忽略掉自己真正关心的人,甚至忘记自己的原则,为了达成这些
数字而不择手段。
书中提到许多例子,有些人把赚钱当作唯一目标,结果把全部时间都丢在工作上,却疏忽
了家人和朋友。甚至有的人因为急着达成业绩目标,选择了违法的手段,最后进了监狱。
作者提到他有许多同学就是这样——事业看起来非常成功,收入和地位也都很高,但人生
却一塌糊涂,跟家人关系不好,跟朋友断了联系,最后留下无尽的遗憾。这些例子让人很
有感,因为它提醒我们:单纯追求外在的成就,其实不一定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
让人生越走越偏。
但是,如果你有清楚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一切就会不一样。
比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帮助别人”、“为世界带来正面影响”或是“成为一个有耐心
的家长”,那么你的行动就会被这些价值观引导。你会坚守一些原则,比如不去伤害别人
、不违背内心的想法,甚至不做自己明知道不认同的事。
当我们遵循内心的原则来做事情,就不会因为外部的数字而乱了阵脚。如同作者所说:“
勇于面对人生的惊涛骇浪,不要随波逐流,以免渐渐远离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最后连自己
都不认识自己。”读这本书,会让你避免你明明不想碰到、却不小心被困住的悲惨人生。
真正重要的,往往是那些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东西,比如你是否诚信正直,你对别人带来
什么影响,或者你跟家人朋友的关系有多亲近。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键

二、用资源分配的角度看人生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分配资源”,但很多企业为了短期的利
益,反而牺牲了长期的价值。
同样地,我们的人生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如果没有设定清楚的长期目标,很容易把时间
浪费在那些“看似重要”但实际“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比如无止尽的加班,或者为了取
悦别人而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他在书中进一步解释,我们常常因为短期成效而感到满足,却忽略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所以他提醒我们:“人生是否如你所愿,或是悔不当初,就看你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资源
。”
他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指出像是经营一段婚姻或是与孩子的关系,这些无法马上看到成效
的事情是一种投资,但往往因为被忽视了,而导致长远的损失。
比如说,你想经营一段幸福的婚姻,但如果每天都把全部的心力花在工作上,回家却对伴
侣非常冷漠,长期下来,你们的感情只会越来越淡。
这就像一家企业如果忽视自己的核心业务,光是在追逐帐面上的数字,最后只会面临危机
。作者提醒我们,要把时间投资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就像企业在经营核心业务一样,
持续投资我们和伴侣、孩子和朋友的关系。
当我们用分配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生,就会明白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追求。我们要懂得把
资源分配给“少”但是“重要”的事情。
三、小决策的累积会塑造人生方向
人生的成功,并不是靠着一两次的大决策,而是很多次的“小决策”累积起来的结果。书
里提到,我们经常低估一次“偏离核心价值”的影响,觉得偶尔“妥协”一下没什么,但
事实上,许多人的失败就是从这样的小妥协开始的。
作者强调,这种小妥协就像一种“边际思考”的陷阱:我们会对自己说:“只有这一次破
例,应该没关系”。但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的原则开始瓦解。
例如他身边一些事业曾经非常成功的同学,因为一次又一次看似无害的妥协,最后不仅破
坏了自己的婚姻,甚至牵涉到非法行为,导致家庭破碎或被关进监狱。他举这些案例警示
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小选择,都是对核心价值的一次检验与强化。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他自己的故事。他在学生时期参加篮球校队,他们一路打到
全国赛前四强。后来,他发现冠军赛即将在星期天举行,他感到非常苦恼。
因为他本身是很虔诚的人,在十六岁那年就对上帝许下承诺,由于星期天是安息日,他将
不会在这一天打球。他跟队友和教练解释之后,大家都不敢置信。再加上,他是队上的先
发中锋,而后补的中锋因为在准决赛的时候肩膀脱臼,无法顶替他。所有人都来怂恿他“
破例这一次”。
结果呢?他坚守自己的原则,选择不上场。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他的球队在缺乏先发中
锋的情况之下,仍然赢下了总冠军。许多年后,他回想起来,这仍然是他做过最正确的决
定之一。
因此,他在书中写下这段话:“100% 坚守原则,要比 98% 来得容易。如果你不越界,个
人道德界线的力量将非常强大。但是,如果你用好理由说服自己,那就成了一个没有原则
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句话提醒我们,一次小小的例外,很可能会成为价值观全
面崩塌的开端。
好好想想你要坚守什么样的原则,然后绝不妥协。
四、激励你的是外在奖赏还是内在满足?
书中探讨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你的工作动力来源是什么?”作者把人们的工作动力
区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满足”。
外在激励,例如金钱、地位和名声,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它们的效果往往很快就消
失,因为追求的过程只会让你不断渴望“更多”。相反地,内在满足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价
值感,当你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并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时,那种快乐是持久且
深刻的。
作者进一步指出了一个常见的盲点:我们通常过于重视“外在激励”,例如高薪、福利、
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确实可以减少我们对工作的厌恶感,但却不足以让我们真正爱上这
份工作。
他指出:“对工作不满意的反面,不是对工作满意,而是你对工作的厌恶感消失了。”也
就是说,改善外在激励的因素,顶多让你“不讨厌”上班,但远远无法激发你对工作的热
情。
相反地,作者提醒我们,内在动机的力量非常强大,让人难以估计。什么才是激发内在动
机的关键?这份工作让你有成就感、学到新东西的喜悦,或者在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我们从事一份有内在动机的工作,就会如同作者所说:“如果你找到你爱的工作,你将
没有一天觉得自己在工作。”
假设有两个人。第一个人选择一份高薪但挑战性很低的工作,薪资和福利非常好,却每天
只是在重复相同的任务,久而久之,他感到无聊和迷失。虽然他不讨厌这份工作,但他也
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满足感。这时候的外在奖励,就会变成“黄金手铐”,随着外在奖励愈
来愈高,你反而变得愈来愈无法脱离那份工作。
而第二个人选择了一份薪水可能跟第一个人差不多,甚至低一些些,但能让他参与有意义
的专案,并且持续学到新技能,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看到自己的贡献改变了公司或社会
。他虽然偶尔会感到压力,但每当完成一项挑战时,他都感受到成就感,甚至期待迎接下
一次挑战。
作者的建议是,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已经同时满足“外在激励”和“内在满足”,那你就可
以心无旁骛,全心全意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要被其他机会给分心。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缺乏“内在满足”的条件(成就感、学习新东西、扮演重要角色),
那你就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摸索和寻找更适合的机会。必要的时候,勇敢做出改变。
总结:更重要却不容易被观察的事情
关于《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我这次的分享只涵盖了书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想经营好婚姻关系或做好亲子教养,作者还会告诉你如何用“建立企业文化”的方
式,培养你希望看到的家庭文化。他也提到父母要以身作则地展现价值观,让孩子从你的
行为中自然学会,而不是靠单纯的规定来强迫他们遵守。
最近,我也趁著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回顾我目前的“一人公司”经营方式,思考新的经营
策略,寻找新的伙伴,这本书的架构就帮上很多忙。
我会仔细区分,哪些事情是外在奖励,哪些事情又是内在满足。我也会想,我对别人的生
命还可以带来哪些影响,我可以做哪些事情,会更有效地帮助到他们。
既然是新的策略和做法,难免会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我试着在做足准备的前提之下,用书
中的一段话来鼓励自己:“失败也是可喜可贺的,因为你瞄准高远的目标,失败其实是努
力过的痕迹。”这也让我转换想法,与其空留遗憾,不如留下痕迹。
老实说,过去这一个多月来,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惶恐跟不安。毕竟
很多外在的数字是比较容易被看见的、被量化的,像是营收、成本、费用、追踪者数量,
我依然会为了这些数字而烦恼。
还好有这本书提醒了我,除了数字之外,那些更重要的事情,虽然不容易被观察到,但是
仍然要纳入优先考量。我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让我可以放慢脚步,把重要的事情想清楚
,把资源优先安排给它们。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问自己:“我的人生过得如何?”的时候,我不需要回答任何
的数字,也不需要提到任何的数量;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始终遵循心中的价值观,是否
有带给这个世界正面和深远的影响就可以了。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5-02-04 20:23:00
谢谢分享,同推此书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5-02-04 23:38:00
创新的两难这本书的作者难怪有点眼熟,谢谢导读推荐
作者: sqqc89 (奶油饼)   2025-02-05 22:58:00
你的介绍让大家能认识更多好书 对世界带来正面和深远的影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