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跳脱舒适圈》读后心得:告别有毒的自我挑战观念
舒适圈是成长、可能性与喜悦的源头
图文好读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comfort-zone/
有一句话你可能听到腻了:“你必须跨出舒适圈。”这句话真的很奇怪,好像过得“很舒
适”就代表我们还不够努力一样。结果,当我们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圈,却导致更大的压力
和焦虑。很多人设定了一些极端的目标,或看起来很了不起的挑战,却没想到这种冒险往
往让自己失去了平衡,变得更迷茫了。
这本书在说什么?
《别再跳脱舒适圈》的作者克莉丝汀.巴特勒(Kristen Butler)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她
就是曾经被这种“跳出舒适圈”的观念害得很惨的人,她愈努力跳出舒适圈,却活得愈糟
糕。她想透过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待在舒适圈里面”的强大力量,这帮她克服重度焦
虑与忧郁、重拾健康、逆转财务困境,后来还成功创业。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挑战社会上对于“跳出舒适圈”的迷思。作者认为,强迫自己不
断超越极限并不见得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反而可能伤害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相反地
,她强力主张我们应该在舒适圈中探索与成长,减少过度的压力,让成长如同呼吸一样自
然而然地发生。
为了打破舒适圈的迷思,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舒适圈流程”的三个步骤:定义你所在的位
置、拟定你前往的方向、以及指引你如何到达。透过这些步骤,作者带领我们理解如何在
稳定、愉快的状态下实现持续的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成功。
一定要跳脱舒适圈吗?
这本书对我而言,来得正是时候。
因为,自从我离开台积电、投入全职自媒体创作的这三年来,我经常听到一些让我感到困
扰的问题。
很多人建议我扩大公司经营、雇用更多员工,认为我应该跳脱舒适圈,尝试更大的挑战,
扩展规模来赚取更多收入并提升影响力。这些外界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还有一种意见是说,我现在读的书籍种类有限,例如我的部落格已经有“八种”书籍的分
类。仍然有很多人建议我跳脱舒适圈,去读一些宗教类、不同社会议题或不同国家历史的
书籍,甚至是文学类的书。但我知道,我虽然偶尔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书,但那些仍然不
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这类建议往往让我很挣扎。
另外,有些人说我在家工作看起来很舒服,但应该多与别人交流,出去合作,不要总待在
家里,要多跟人互动、扩展人脉。他们的建议让我觉得好像过得舒适是“错的”,好像必
须做一些不舒服的事情才能进步、赚更多钱、更有成就。这让我质疑自己的决定:现在维
持小规模真的是好的吗?这样的舒适真的是好的吗?
这类型的建议会让我觉得自己“没有长进”,如果我多做一点不舒适的经营方式,公司就
会比较好吗?如果我多读那些自己没什么兴趣的书,我就会成长和进步更快吗?这些疑惑
,一直让我怀疑自己现在过得舒适到底好不好?
但我内心的想法,人类本来就喜欢待在有信心、有支持、有温暖的舒适环境,没有必要“
刻意找自己麻烦”去尝试不舒服、不喜欢或害怕的东西。我认为应该八成时间保持舒适,
其余两成稍微跳脱,而不是完全改变生活,再次拼搏、颠倒、尝试全新领域和超大挑战。
真的需要这样才叫成功、进步吗?还是有其他方法呢?
幸好,我读到这本书,它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想法。
倡导跳出舒适圈反而不健康?
作者在书中强调,“你一定要跨出舒适圈”的观念其实充满了危险,甚至是有毒的!
因为它让我们陷入过度压力和焦虑的循环中。我们不断告诉自己必须更加突破、更加努力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卓越。但事实是,这样的模式往往只会带来“自我否定”,让
我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对周遭环境充满不信任。
举个例子,如果你一直逼自己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你觉得这样才能变得更成功,但其实
每次活动你都感到不安和焦虑。这样的强迫行为只会让你更加怀疑自己是否能被他人接纳
,逐渐失去对自我的信任。与其这样,不如选择那些让你觉得舒适、能够自然表达的环境
。
这让我想到不善于社交寒暄的内向者,如果要更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跟别人产生更深入
的交流,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用自己舒服的方式,例如透过静态的写作、写信,或是人数不
要这么多的一对一对话模式,会让自己更自在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如同作者所说:“逼自己跨出舒适圈,就是一种自我否定。所以当你坚持待在舒适圈外,
就会觉得迷失了自己。在长期的不适状态下,你对自己的直觉、价值、被爱的能力,就会
产生质疑。”的确是这样,如果你强迫一只鱼去爬树,也不会让牠变成爬树高手,反而会
害牠很早就阵亡了。
作者认为,这种强迫跳出舒适圈的自我挑战方式,或许看似成长,但其实是在不断消耗我
们的内在资源。真正的成长应该是让我们在感受到安全和舒适的状态中自然发生。
当我们待在舒适圈里,我们更容易感受到自我信任和尊重,我们能逐步扩展自己的能力。
作者提醒我们:“待在舒适圈并不代表逃避挑战,而是意味着在能感受到安全感的情况下
,以适合自己的节奏成长。”待在舒适圈里,你才会让自己展现真实的样貌,在这种有安
全感的情况下成长。
兼顾舒适和成长的三个步骤
你可能会好奇,要如何兼顾“待在舒适圈”和“持续成长”这两件事呢?书中提出了一套
名为“舒适圈流程”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舒适圈中持续成长,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个流程由三个步骤组成,分别是“定义”、“拟定”和“指引”。每个步骤都是循序渐
进的,让我们能在保持内在平静与安全感的状态下,达成真正的成长。
步骤一:定义你所在的地方
第一个步骤是“定义”自己所在的地方,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目前的状态。
我们可以利用“SEE金字塔”来衡量自己的现况,包括安全感(Safety)、展现力(
Expression)和愉快感(Enjoyment)这三个层次。书中分别设计了三种提问,帮助我们
理解目前的生活环境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在需求”。
例如我先问自己:“我在现在的工作模式中,是否感受到安全感?”的确,居家工作的状
态让我很有安全感。接着我问自己:“我是否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我认为是可以的,
我的工作内容完全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最后我问自己:“我是否感到愉快?”答案是肯定
的,因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读想读的书,所以我很快乐。
透过这些反思,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舒适圈范围,并记录下那些让我感到安稳或不
安的因素。经过这三个问题,我很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我理想中的舒适圈。
而这种情况,也对我产生了另外一种好处。当我有安全感、有信心表达自己、经常能感到
愉快的时候,我就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会试着去控制别人的行动,
或是对别人有太强烈的批判。
如同作者所说:“当我们内在没有安全感和信心时,反而会试图掌控我们以外的世界。而
当我们真诚展现自我时,就不会介意别人真诚展现自我,就算我们不认同对方的选择,也
不会心存芥蒂。”当我们待在舒适圈里,我们更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身边周遭的人事物。
步骤二:拟定你前往的地方
第二步是“拟定”,也就是找出自己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利用“舒适圈愿景板”来描绘自己的理想生活。例如,我想要持续经营
自媒体并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那么我可以在愿景板上包括一些具体的目标,如每周制
作两支影片和撰写两篇文章,确保自己能在舒适圈中逐步前进,而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透过“舒适圈愿景板”的练习,我也发现在舒适圈里的我,经常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那就是“缺乏灵感”或“在创作上卡关”。像是想要写新的书,想要做新的产品,却觉得
自己的想法不够周到,创意还不够多。
长期有在追踪我的读者会发现,我有很多的灵感和想法,都是在出国旅行的途中才体会到
的。我渐渐明白,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一直在“灵感的舒适圈外面”埋头苦
干,而是经常创造一个“能让灵感自然而然产生的舒适圈环境”,也就是要重视旅行和放
松的安排。
我回顾过去,全职投入自媒体到了现在是第三年了。我回想起刚离职的一年半,是我最没
有安全感的时期,心情比较焦躁,也花最多时间在工作,很少安排放松的旅行行程。直到
最近的一年多来,我才开始重视旅行的安排,把目标设定在一年至少要有两个月的旅行时
间,这就是我想要前往的地方。
如同作者所说:“如果要获得长远的成功,就不能待在舒适圈外,而是要待在舒适圈里。
在人生的旅途上,愈是乐在其中,就愈快达成梦想。”内在智慧的声音,只有待在舒适圈
里才听得到,待在外面是永远听不到的。
步骤三:指引抵达的方式
最后一个步骤是“指引”,这意味着设立行动计划,从目前的状态迈向目标。
我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来达成这些目标,例如在每年的年度计划当中,就优先“保留
”那些旅行的时段,在这段时间的前后,不要安排太多紧凑的工作行程。如果我没有“刻
意”这么安排,那么天生工作狂个性的我,经常会不知不觉就把工作行程排得满满满,导
致自己在旅行出发之前,反而蒙受更巨大的压力。
除了安排旅行,我还可以尝试定期进行接触大自然的活动,例如每周安排一次带我女友到
河堤公园或山区散步。书中提到:“与自然的连结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舒适感,这能帮
助你更好地理解自我,并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比起需要人际社交的热闹场合,我更向
往的是轻松自在的两人时光。
透过这样的刻意安排,我就可以避免长期待在工作环境中让自己过度疲惫,同时也能从大
自然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力量,这样才能在保持舒适感的情况下稳定地迈向我的目标。
作者提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让我们在一个稳定、愉快的状态中逐步扩展自己的舒适
圈,而不是一味地逼迫自己跨越极限。当我们走在舒适圈的流程上,成长成为了一个有趣
且令人振奋的旅程,而不是让人畏惧的挑战。
掌握这本书最核心的观念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只要掌握一个核心观念就可以,我们必须“待在舒适圈里面采取行动
”。
所谓的舒适圈,就是当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安
全感、展现力、愉快感。我们知道有人会支持我们,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真实的样貌,我们
过得很愉快。在这种环境里面,你爱怎么冒险就冒险,爱怎么扩大舒适圈就去扩大,不会
有后顾之忧。
相反的,如果你发现自己身处以下这种环境,你就要非常警觉,甚至要鼓起勇气转换环境
了:让你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怕别人不支持你、不允许你犯错的环境;让你没办法展现
真实的自己,必须装模作样才能生存的环境;让你觉得每天都过得不快乐、整天垂头丧志
的环境。你必须尽快摆脱这种环境,去找到或创造自己的舒适圈。
作者提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让我们在一个稳定、愉快的状态中逐步扩展自己的舒适
圈,而不是盲目地逼迫自己跨越极限。当我们走在舒适圈的流程上,自我成长就变成了一
个有趣且令人振奋的旅程,而不是让人畏惧的挑战。
后记: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别再跳脱舒适圈》会让我们了解到,成长不一定需要伴随痛苦和压力。真正的成长应该
让我们感到安全、满足,并能愉悦地探索自我。待在舒适圈里并不是逃避挑战,而是一种
让自己得以充分展现的状态。我们可以逐步扩展这个舒适圈,以健康而快乐的方式实现自
己的目标。
书中的观点深深启发了我:“没有什么地方比待在舒适圈里更快且更省力地取得成功”。
舒适圈不是一个逃避成长的“借口”,而是我们探索自己真正潜能的“起点”。当我们拥
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时,成长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
最后,摘录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当你持之以恒在舒适圈里采取行动,你的大脑就有机
会可以学习新事物,然后你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的信任也会重新建立起来。你
要把以下的讯息传达给自己:你不用去做其他事情,不用去展现其他样貌,你正在做的事
情就继续做下去,你正在展现的真实样貌就继续展现下去。”
这段话让我意识到,我其实不需要不断去尝试新的极限挑战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更专
注于那些能让我感到安心和自信的日常行动,这些小小的积累让我感受到真正的进步和内
在的稳定。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它的意义,只要持续下去,这样的真实状态就会带给
我力量和成长。
希望这本书的理念能启发你,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更有力量、内心更平静,不要再
迷信“跳出舒适圈”这个流行用语,而是用心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圈,持续去扩大
这个圈圈,让成长变成一种充满喜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