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MPHIBIA (amphibia)
2024-10-08 22:09:20※ 引述《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之铭言:
: 纸本书陷“低量高价”循环 电子书成解方?出版人这样说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928002775-260405
: 纸本书愈卖愈贵,也愈卖愈少!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否能由低价电子书解决困境?近日电子
: 书是否能“拯救”纸本书话题炎上,尽管业界看好电子书占比确实会持续上升,但距离能
: 有盈余甚至只是不亏钱,都还有一段距离。
: 亲子天下副总林彦杰日前在脸书分享指出,现在纸书因首印低、收入低,就没有预算做行
: 销,以致于更少人看得到这本书,他指出目前恐怕有超过50%的新书连1500的首印量都卖
: 不完,已然成为书业的循环,因此可以预见的明年,新书出版量和改版新书量也会再下降
: ,而书籍首印量愈少,定价也会再往上修。
: 面对出版业未来可能“首刷即末刷”,书量少、书价高的循环,作者李柏锋认为应打破纸
: 本思维,以经济学的供需法则来看,价格上涨,销量下降,当纸的成本涨价,每一刷的印
: 量又少,书的定价势必愈来愈贵。然而电子书可把纸的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拿掉,
: 便能让价格下跌、销量上升,建议电子书可学线上课程,一开始只卖99元,有销量之后才
: 有口碑和长尾,再逐渐调涨价格,未来还能把营收的20%拿来行销,把书的销售期拉长。
: 林彦杰则指出,大部份出版社在今时今日,能出电子书就会出,不出的情况,要不就是作
: 者或原出版社不授权,要不就是要另付相当高额的电子书预付版税。且电子书的市场目前
: 只占整体书市的5%至10%,因此出版社除了极少数书,不可能放弃纸本书,未来的趋势
: 也不会完全只出电子书。另外,电子书虽没有印制成本,但实务上电子书的定价约为纸本
: 书的75折,已是反应印制成本,而电子书也不是可以一直卖下去,电子书的很多合约是随
: 著纸本合约终止,电子书合约也终止。因此出版业者很难放弃现有90%的纸本书市场,主
: 攻10%的市场。
: 汪达数位出版创办人董福兴以10年前自己推出Ray Bradbury《华氏451度》电子书为例,
: 版权费用约9万台币,再加上翻译、封面及内文插画、题字、字体授权费等,这本纯电子
: 书的编辑费用也要14万台币。董福兴表示自己当初希望让更多人读到此作品,定了180元
: 的低价,但自2013年到2021年,统计下来8年间这本电子书还亏2、3万,以此例可知要单
: 靠网络而非通书陈设而炒起一本书的热度,很贵且很难,而低价更不会因此让读者购买,
: 反而若定价提高,可能还能靠打平成本,养活更多作品。
个人的一些想法:
电子书其实有一些纸本书的优势,但如果只用传统纸本书的角度来看,是看不到的~
1.细水长流:纸本书很占空间,不只占买家的空间,也占店家的空间,纸本书过了一开始
销售期后,要是连店面的展示也撤下了(总是要让给新的书),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要再卖出更是困难,这点像博客来这种有网络商店的店家还勉强可以解决能见度的问题
(但还是有冷门书库存、物流、调货的成本)
其实建议作者/出版商跟STEAM(有玩游戏的就知道我在讲什么)学习
甚至整个签约的方式都应该革新
仔细观察电子书阅读器的粉丝团,可以发现电子书有一个像STEAM的特点就是:
很多人买的电子书>>>实际看的电子书,就像STEAM被笑称“这是一个买游戏的游戏”、
“我都钱买了,还要我花时间玩吗?”
虽然实体书一样很多人买了书不一定会看,但虚拟电子书,买的速度绝对比实体书快很多
毕竟家里的书柜满了,一定会影响买书的欲望。
而电子书则不然,买100本跟1000本,占的实体空间是一样的,
尤其前阵子各家电子书周年庆,很多人又是一次买一堆书,即使是5年、10年前的书
只要价格不高,买的人长期累积起来相当可观。(电子阅读器粉丝团从数万到近20万都有)
就像STEAM上有些便宜但好评的小游戏,热买了快十年,慢慢赚的不一定比较少
这样就看出版商怎么谈授权了。
2.还是空间,台湾的地价越来越贵,家里能放的书越来越少,唯一还会买书的,反而是
儿童绘本,毕竟父母总会希望小孩养成阅读习惯,(而不希望小孩太早接触3C)
愿意花的钱也较不手软,而且过去彩色电子书的技术尚不发达,10吋以上的电子书又贵
但是一旦成年之后,就算爱买书的人,也不一定有能力藏多少书。
3.电子书整合得好,其实可以更容易促销、让读者给予回馈(很可惜的,台湾目前电子书
平台的评分数很少,如果能类似STEAM的方式有大量的使用者给予评分,就能让想买书的
人可以放心买书,很多人看到一堆好评的书,就容易跟风买下去
(承1,消费者有买就有赚,买了会不会看是另一回事)
这点目前只能用一些浏览器的外挂去键接goodreads的(国外)书评,有点可惜。
(而且还有翻译品质的另一层关卡)
所以如果能引进类似虾皮评价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对书本给予回馈(换成购书点书)
,对好书会有正向推力,(而且阅读器在取得同意后,可以知道消费者是否真的有看这本书
让评价更加真实(比如STEAM的评价就会附上玩家实际游玩的时间)
以KOBO来说,一本书进入每日99清单,常常买的人变多,评价就会变多,评价如果不错,
就会让买的人更多,这样卖个100本难道不会比标价350,卖个20本来得有利润吗?
(待续)
作者:
rehtra (æ¦è‹±æ®¿å¤§å¸å£«çˆ¾é›…)
2024-10-08 23:16:00(敲碗)
作者:
likeshit (大便般的存在)
2024-10-08 23:54:00完全同意 电子书的成本架构跟纸本其实完全不同 应该在销售或购买体验有更大的想像空间 但现在只感觉比较便宜就没了
作者:
chjimmy (张郎)
2024-10-09 06:25:00不是实体的很容易就会不小心+1
电子书几乎都绑定阅读平台,也无法备份在电脑,在只有使用权的情况下,其寿命也只等于平台商寿命
作者:
in09 2024-10-09 08:36:00备份在电脑倒不难,kobo/Kindle都有电脑版APP,离线也能读,其它永久保存的手段就更不用提了,不过我还是希望出版社能看开点,做无DRM的电子书,像MurderBot系列原文Kobo上是无DRM,也还是卖得很好不是?
同意,很多说电子书利润占比不高,但出版社根本还没用心经营这块吧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4-10-09 10:04:00重点是买书的人有限 就是那么多 前面不是有篇做过实验的
作者:
in09 2024-10-09 12:47:00买书的人也许有限,但花的钱可以增多,我就是;有几年我搬书搬累了不想买书,是因为电子书才又开始花钱买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4-10-09 13:16:00世界各国的经验多是电子书赚不了什么钱 但是网络上读电子书的人声音又特大 这中间落差就是很大 个别人出来说自己买很多也没有意义 事实摆在眼前 我自己读电子书十多年了也不会因此忽略现实 我一开始几年也是猛买 因为亚马逊下折扣都很敢 但久了其实跟买纸本书一样 发现自己也读不了那么多就会克制买书人口之少恐怕比你能想像的更糟不是 你有没有看原文?电子书只占5-10% 这稍微有点理性都不会以为低价电子书是什么好方法 你只会得到销售额更低的结果 更不要说你说什么为了“没人买的纸本书 ”?醒醒吧同温层大概是这个时代最糟糕的东西抱歉 手机推文时无法看到原文 你的原文是“如果因为买纸本书的人少,为了打平就只好让书的价格居高不下”
作者:
in09 2024-10-10 07:16:00电子纸本并不互斥+1,都没有书商要搭售吗?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4-10-10 08:36:00问题是现在5-10%销售量的支持者出来喊得好像有80趴起跳然后要求低价 完全无视好几个做过实验的出版商 看到5-10%大家心里就有数了没人买的纸本书 通常电子书也不会们得ㄏㄠㄅ现实是很骨感的 你没办法换成钱就是白搭而且降价大幅提升是一厢情愿 开个原文吧 不根据事实只是各抒想像的己见 何必*看*个原文吧我也喜欢低价书 但我觉得电子书读者的要求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实了
Kindle 全球知名,在美国市占率也只有纸本书 30%。看网络上同温层会以为电子书全球市占率已经 80% 了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4-10-10 10:54:00我也是想到kindle的30%那里讲两者皆买的应该是对数字完全不敏感的人吧别说什么电子书帮出版社增加销量了 这个可怜的数字看起来都像出版社在做善事帮眼睛不好的读者了
作者:
u803057 (803057)
2024-10-10 15:25:00占比低就不适合搭配销售吗?我不懂销售,但我手上的参考书不少是双版本--纸本是二手的,有搭售我会考虑收新书
听说真的是在做善事,电子书销量太低,授权金却没比较低,卖电子书能打平授权金就不错了,有赚的很少。但消费者有需求,在不赔钱的情形下还是尽量签也许哪天突然一个话题炒起来就像民乐透能卖一波。
作者:
u803057 (803057)
2024-10-11 07:14:00比起做善事,买乐透我还信一点,尤其以目前电子书的品质看来更是
台湾现在的电子阅读平台太麻烦了...原来电子书占比只有5-10% 这样难怪出版商不想改变策略真的全面推电子书 只是倒得更快XDD
作者:
smallce (蜥蜴)
2024-10-11 15:38:00麻烦在哪里?认真好奇为何会这么想智慧型手机基本上人手一支,大部分的电子书平台都有App而且像Google/Kobo/Pubu/读墨等都可以直接在App里预览/购书/阅读 一气呵成,不会比一般App内购功能差多少除非你是说很多出版社动不动就独占A平台,或限时B平台…这点我就是蛮同意的…
作者:
bkebke (下次填)
2024-10-11 16:11:00要用阅读器是满麻烦的 没共通
作者:
in09 2024-10-13 11:23:00做善事?这两年电子书出版量大增,所以台湾善人大增? 可喜可贺
作者:
smallce (蜥蜴)
2024-10-13 13:55:00感觉上阅读器并不会是电子书的消费主力,也不该这么预期
出版量大增是电子书要单独申请 eisbn新闻很爱用成长 50% 唬人,3% → 4.5% 的确是成长 50%
作者:
lesbw (Elmo)
2024-10-15 02:00:00今年过年才买KOBO阅读器,莫名其妙已经买了1xx本书 实体书太占空间会忍住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