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图文版:
https://reurl.cc/A2kmnp
书籍简介:
我失败的美式生活
鲈鱼的三十年日常观察与非典型剖析
作者:鲈鱼
推荐指数:☆☆☆☆
请问你哈美吗?不,我哈的是金钱的味道。
美式文化冲击,你准备好了吗?
从小到大就喜欢美式生活的我,对于作者书中诸多的观点跟批评不能全部苟同,但也是不
少令人会心一笑的事蹟。就我自身有记忆以来去美国的几次旅行,除了深刻体会到自己英
文有多烂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费制度以及没车等同于没脚两件事,而这些也都被包含
在书中了。作者的语气虽然充满抱怨与批评,但最后几章的转折也确实点出了美式文化优
于台式文化的地方。
俗话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句话对又不对,对的地方是用自身角度去看其他国
家总是会看到他们的优点,但缺点却会被隐藏起来,反之,看待自己国家时却习惯了一切
的优点跟方便,但却会放大检视所有的缺点。与其说美国什么都屌打台湾,不如就让我们
跟著作者来看看你所不知道的美式文化吧!
服务费、小费、脸色
就让我们从吃饭开始吧。在台湾,当你走进餐厅享用完美食拿到帐单时,帐单最下面大部
分都会有一行“10%服务费”,无法讨价还价。现在让我们把场景移到美国,你走进一家
自助咖啡厅,你先在萤幕上点餐,点完餐后服务生会请你确认餐点并付费,餐点的金额付
完之后会要你勾选要付多少%的小费,通常选项都从20%起跳且字体都满大的(有不给的选
项,但通常很小或找不太到),选完后再自行取餐回到座位享用咖啡。这样的过程基本上
没有服务可言,但美式的文化压力有时会逼得你不得不按下那20%的按钮,不管你心里有
多么不愿意。
身为一位穷哈哈的亚洲人,我会厚著脸皮按下no tips这个选项,心里想着反正我以后也
不会来,但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又在想,到底是统一的服务费好?还是美国的小费制度才
符合小费的本意呢?美国历史的奴隶制是小费制度的衍伸,与其说是感谢,不如说是上对
下的犒赏。近几年更是因为Covid加上线上付款公司如Uxxx把成本转嫁给客人而变本加厉
,连犒赏都不像了,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给或不给都会给你脸色看。
但要说统一的服务费好吗?台湾按照消保法的规定,店家有义务让消费者在一开始就知道
有服务费的存在,而消费者在这个阶段就要决定要不要继续在这家店用餐,只要用餐了,
有告知有服务费的店家就有权收取服务费。问题就在于,要是店家的服务客人不满意呢?
或者是很满意的只有特定的服务生呢?服务费或小费,理论上就是消费者对于满意的服务
额外提供的感谢,统一的服务费则好像变了个调。真要我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则是订定一个
“不强制”的规则收取服务费,并制定一个上限如15%,由消费者决定要给多少或不给,
其中更是有几成是要拨给服务生,若消费者想额外感谢特定的服务生则自行提供小费。这
样或许能满足消费者想感谢的心也不会让他因为不爽却还要付费而更加肚烂。
车子代替双脚
美国西岸的大城如旧金山跟洛杉矶,若你想靠Bart或其他大众运输游玩的话,你可能会什
么都玩不了。美国的运输设计基本上就是为了汽车而存在,去任何地方都要用车,甚至连
drive-thru都很多。除了早期开发的城市如纽约、波士顿,其他城市都是以每家每户都有
车来做都市规划的。原因很多,其中像是美国建筑法规对建物高度的限制,美国文化喜欢
地大物博但又极重隐私权导致建物与建物的距离极远,以及福特汽车的崛起配合政府的推
广,太多的因素导致现在的局面,也让“公路旅行”成为了美国梦的代名词之一。
在台湾,主要的大城市都慢慢建起自己的捷运系统,许多都市设计也都跟大众运输脱离不
了关系。邻近的几个大城市如日本东京、大阪、韩国首尔、香港、中国上海也都跟大众运
输脱不了干系。所有国家都想减少的东西,美国却无法将其放弃,这对于不太会开车的我
来说真的很冲击。但作者提到了民众反弹大众运输的原因我觉得很有道理:“不兴建大众
运输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隔离政策”,有钱买车的民众不愿意买不起车的人到他们居住的区
域,兴建大众运输就打破了这道无形的墙,而这也或许是部份“天母”以及“民生社区”
的居民不想要盖捷运的理由吧。
住在台北市,觉得一辈子应该都不用买车的我,最近看房子的感想是,想要不买车住在通
勤方便的区域,有时候不如买一台车,住在远一点但大一点的地方。虽说台湾不像美国一
定要一人一台车,但有车子,能去的地方会比较没有限制,或许一家一台车也是个不错的
选择。
枪、酒、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美国知名的影集如"Breaking Bad", "Narcos", "House of Car
ds"等等都会跟枪、酒、毒有关。先讲枪好了,少数能让民众合法拥枪的国家就是美国,
在台湾,有嫌犯在大街开枪打到一两个人就会上头条新闻,但在美国,有疯子闯进校园扫
射杀死几十个人则好像常常发生一样,这或许无法全面怪罪于拥枪自由,但因为这个规则
的历史也确实造成了现在这无法改变的结果。
再来是酒,作者提及美国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一点酒精,但买酒跟喝酒的规矩却多如牛毛。
19世纪时,美国平均每位成年人每天会喝上两杯烈酒,因此1920年修宪推出长达14年的禁
酒令,这道禁酒令结果彻底失败,但因为知道酒对全民的影响,在这个对酒又爱又恨的国
家,他们找到了“甜蜜的”平衡点,给予了诸多限制如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喝酒。这样的限
制全民买单并接受了以后,强制的执行力是台湾永远望尘莫及的,比起“立法严、执法宽
”,美国的“立法宽、执法严”是台湾人要好好学习的。“天下没有免费的自由”,就像
台湾目前酒驾零容忍一样,有没有彻底执行我就不言自明了。
最后是毒。影集“好球天团”里的巨石强森动不动就拿出包包里的止痛药吞个几颗,在看
的时候我单纯的以为这只是想表达一位有药瘾的角色,但原来美国处方笺的止痛药却含有
合成鸦片的成分,难怪他会对此上了瘾。至于为什么美国人会这么爱吃止痛药呢?原因可
能在于他们喜欢立竿见影的效果,膝盖痛吗?吃颗止痛药吧。头痛吗?吃颗止痛药吧。这
样的结果导致美国人容易染上毒瘾,也是美国成为毒品大国的原因。其更严重的是,毒瘾
跟孤立生活有很大关系,美国追求隐私的同时往往会比较少接触他人,这样的生活环境导
致毒品的泛滥是台湾人难以想像的。
所以美国真的如此不堪吗?
讲了那么多文化的对立,作者在后面的篇章还是有提到美国的好啦。像是美国崇尚冒险犯
难的精神,比起平平安安地过一生,轰轰烈烈的牺牲比较令人向往,而这也是为何美国有
这么多失败的新创公司却还是不断有更多独角兽冒出的原因。而冒险犯难的精神背后,他
们也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出了事不会有国赔的选项,安全要自己负责,这样的教育让他们
在没有政府这个大保护伞下成长,也让他们比较容易克服挫折。最后就是比起了解“结果
”,知道“为什么”更重要。就像面试核薪,台湾人往往只会单方面接受资方的结果,但
美国人却会问为什么他只值这个价,他应该可以拿更多的等等。“为什么”才能创造出更
好的“结果”。
勇敢追逐美国梦吧!
我的同温层大致上分三类人,
第一类是资产极度雄厚,去美国干嘛?他在台湾早就赚烂了的这一类。
第二类是资产普通但能力极高的人,他们去美国是为了赚取更优渥的薪水,基本上这一类
是顶尖的中产阶级。
第三类就是资产普普,眼光很高想去美国但能力不到去不了的,只好在台湾混口饭吃,吃
不饱但也饿不死,而我就是属于这一类。
身为一位极度向往美式生活的人,看完这本书并没有改变我的想法,“国外的月亮还是比
较圆”。作者提到的所有事情我不敢说我早就知道,但都还是在我能接受并了解的状态,
综观起来,美国确实还是我这种中产阶级能赚取比较多钱的地方,毕竟比起台湾,美国的
市场就是比较大,薪水自然也会有比较巨幅的成长。因此让我们回到我的开头,想让自己
成为顶尖的中产阶级吗?训练并强化自己让自己可以在美国一展长才吧!